[組圖]用晶體管驅動的電子管放大器
雖然電子管并沒有解決高質量聲音的性價、比問題,但它們的確具有比雙極型晶體管線性更佳的輸入傳輸特性,因而能提供了較低的開環失真。
電子管還能比某些固態器件更好地驅動難度大的揚聲器負載,從而更恰當地解決了負載問題。
功率輸出電子管具有承受大熱量的能力,使之可工作于A類狀態,這就避免了高階交越失真的產生.但是,這些性能主要用在變壓器耦合(這是必須的)的輸出級,而不是用在前置。在前置增益級使用電子管的優點很少。
圖1單路晶體管/電子管放大器的結構
混合型放大器的基本結構示于圖1,圖2為驅動器電路,該電路是本人1969年發表在WirelessWorld(無線電世界)上的四管甲類放大器電路。因為除輸入端的隔直流電容外,驅動器電路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調節Trl的輸入直流電平將影響到直流輸出電平,從而對輸出電子管的柵極偏壓加以控制。當然,若用推挽方式驅動兩個輸出電子管并以輸出變壓器次級實現整體環路負反饋,就需要某種輸入分相器。這里以失真很小的寬帶運算放大器LM833為基礎設計了一個分相器電路,如圖3所示。
圖2晶體管甲類驅動電路
圖3兩種分相電路方案(a)
圖3兩種分相電路方案(b)
圖2電路的頻帶為10MHz的范圍。如果有必要在增益/頻率曲線中引入一個階梯以保證最終放大器的高頻環路穩定性,只需用一個RX/CX網絡與R6并聯,其值主要取決于輸出變壓器的泄漏電抗。低頻截止點由C1和C3的值決定,可以根據低頻環路穩定性的需要而任意設值。圖2電路的瞬態性能相當好,其在1KHz點上剛發生限幅時的失真在0.02%的數量級,差不多完全是二次諧波。和通常的A類增益級一樣,失真將隨輸出電壓擺幅的減小而線性下降。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