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行業核心模具,精密金屬掩膜版國產技術攻克核心瓶頸
在我國顯示行業砥礪奮進的征程中,LCD產業趕超韓日臺的成就熠熠生輝,“缺芯少屏” 的“屏幕”之困已得到逐步化解。然而,在新型顯示技術 AMOLED 領域,我國企業與韓國三星、LG 等國際巨頭的競爭依舊激烈,部分細分領域的材料末端仍長期受制于老牌海外企業,特別是在直接決定OLED顯示效果,號稱“OLED行業光刻機”的FMM精密金屬掩膜版(Fine Metal Mask,后簡稱FMM)及其Invar36金屬薄帶原材料,即處于長年受制于海外單一供應商的狀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1/466055.htm1月2日,在浙江嘉興海寧舉行的“創新領航,國產之光”眾凌科技新產品技術聯合發布會上,眾凌科技發布了兩項國內首發的技術成果,一是與包括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大寬幅FMM用Invar金屬薄帶量產成功,這是從原料開始到最終薄帶產出完全國產的產品,在國內尚屬首例。二是大尺寸產品用G8.6 FMM產品的試量產成功,這頁是繼日本DNP在24年6月宣布給三星試產G8.6大寬幅FMM之后,全球第二例試量產成功的產品,為國內首例。這兩個新技術的發布,無一不為我國AMOLED行業超過韓國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活動現場合影
眾凌科技,其名取意自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象征著眾凌科技的發展源自不懈的創新與努力,也象征著眾凌科技在精密金屬掩膜版領域的探索,猶如攀登泰山之巔一般,充滿著一往無前、奮勇登頂的豪邁氣魄。眾凌科技將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持續攀登,終當登頂,展現出如同泰山般雄偉、穩重且不可撼動的行業地位。
AMOLED行業的關鍵模具FMM及Invar在市場中屬于極其細分而品質又要求極高的賽道,傳統企業打法在這兩個產品上都難以適用。唯有對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夠將產業鏈技術鏈條打通,才能夠將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長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OLED像素示意圖
FMM產品示意圖
走在行業瓶頸突破最前線,全國產化關鍵材料成果亮相
為推動我國 AMOLED 行業的創新發展,匯聚行業前沿力量,實現產業鏈的深度整合與信息交流,眾凌科技于2025年1月2日在浙江嘉興海寧舉辦 “創新領航,國產之光” 新產品技術聯合發布會。來自顯示行業領域的專家、產業鏈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并探討 AMOLED 領域關鍵趨勢和方案。相關技術成果歸口領導、清華大學張百哲教授、中國電子材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中國OLED產業聯盟常務秘書長耿怡等行業專家、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董事長南海,總經理段浩杰、國內知名面板企業領導出席了此次盛會。
會上,眾凌科技總經理徐華偉對國內首例的全國產大寬幅Invar薄帶及其量產FMM,和大尺寸G8.6 FMM產品做了展示和介紹。作為FMM行業的國內領軍企業,眾凌科技始終致力于在FMM的探索與創新。眾凌科技自 2020 年 9 月成立以來,便肩負起打破FMM在國內量產空白的重任。公司產品涵蓋全種類、全規格、全尺寸的 OLED 顯示用 FMM 產品,全力滿足下游面板顯示企業多樣化需求。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與頑強的拼搏精神,在上下游鼎力合作及市場資本的青睞支持下,眾凌科技成功突破日韓聯盟在OLED 高端顯示領域對我國的FMM產品限制與技術封鎖,為我國顯示產業開辟出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當前已成為行業內產能最大、規格覆蓋最全、品質全面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專注于FMM的行業龍頭企業。眾凌科技的出現,成為我國OLED面板企業的得力伙伴,共同合作攻克難題,打通了我國 OLED 顯示高端產品國產化的關鍵節點。
圖 眾凌科技副總經理趙明烜在2024年中國顯示行業供應鏈技術和市場交流大會上做精密金屬掩膜版國產化的主題分享
眾凌科技在2022年9月國內首次在行業主流G6世代OLED客戶成功量產與海外同等規格的高端產品,直接應用于我國主流手機品牌旗艦終端,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之后于2023年首次打破海外壟斷困局,成功向下游客戶供應全品類G6 FMM產品,覆蓋到中高低端各類產品,包括20um厚度超高分辨率產品,以及產品寬幅350mm以上的超大寬幅產品,產品技術覆蓋能力為國內唯一,全球唯二。至2024年,公司產品已經開始在國內各大主流G6面板廠規模化量產,公司營收較23年翻了近7倍。隨著眾凌科技各類產品開始全方位逐步替代進口供給,占全國FMM需求95%以上的G6世代FMM產品長年被海外限制的局面,已開始逐步瓦解。
高純超薄Invar材料,是全球FMM行業之痛
FMM的主要最大門檻在于獲得高質量的Invar合金卷材,短期發開替代廠商,長期自研國產化材料是較為合理的選擇,但對團隊技術研發和整合能力要求極高。Invar合金是FMM最核心上游原材料,其成分主要為鐵63.8%,鎳36%,及少量其他元素,其熱膨脹系數極低,具備導磁性,能在很寬溫度范圍內不發生形變,在OLED蒸鍍環節保障了像素點的精度,是該環節不可替代的材料;
Invar合金卷材的生產分為三段工序,分別為:1)熔煉段,產出錠材母料;2)粗軋段,產出厚材;3)精軋段,產出薄材;其中粗軋段使用標準工藝,熔煉段涉及材料配方工藝,精軋為核心工藝段,其版型和應力狀況直接影響FMM質量。
而看似簡單的invar金屬加工,也存在極大的行業門檻。
商業門檻:FMM需求Invar體量太小,全球市場僅6億人民幣/年,國內大型鋼廠基于自身體量(都是千億體量),無法從投入產出角度符合商業利益有動力去開發超薄Invar。
技術門檻:由于OLED和FMM產業前期的壟斷原因,彼此上下游也都屬于黑箱行業。上中下游之間理解非常淺,上游無法洞悉下游現在及未來的價值點,并針對性的進行改善和技術開發。特別是鋼鐵行業的粗放式規模化加工距離半導體級別的微米級別精細加工,行業鴻溝巨大,靠上游自己主動開發去穿透下游難度極高。在此背景下,invar原材海外供給被壟斷后,原日臺行業內玩家陸續退出市場,最終只剩下DNP一家,由此可見滿足FMM需求之規格的Invar材料開發難度之巨,及對FMM行業影響之大。
在此關鍵時刻,浙江眾凌科技勇挑重擔,由總經理徐華偉親自帶隊,以全產業鏈專家團隊,投入數名金屬材料專職研發和大量工程研發人員參與,耗費數千萬元研發投入用于開發及測試,建立以材料為核心的綜合壁壘,于21年開始與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等上游鋼鐵企業深度研發攻關FMM用Invar 合金薄帶,歷經三年磨一劍,終于于24年末一舉實現了FMM產業全鏈條的國產化。這是我國企業第一次實現從原材料采購→熔煉→熱軋→粗軋→精軋到滿足FMM需求的成品INVAR薄帶全國產化鏈條供應。
眾凌科技G8.6 350mm大寬幅FMM
目前太鋼精帶的可量產Invar薄帶產品寬幅已達 400mm,厚度精準至 25um,厚度均一性控制在≤0.7um,完美契合 FMM 行業主流需求規格,有力填補國內空白。雙方還透露,未來產品藍圖更為廣闊,寬幅將向 500 - 600mm 大步邁進,厚度有望減薄至 15um 級別,以卓越品質賦能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 OLED 顯示需求。這一材料的國產化,宛如一把利劍,斬斷了我國 FMM 產業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枷鎖,大幅降低品質與交付風險。依托全國產產業鏈的精準管控,材料品質躍上新臺階,FMM 制程中的材料缺陷將顯著減少,良率與客端品質大幅提升,標志著我國 FMM 產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鏈條國產化愿景在被海外限制十多年后,終于照進現實。
G8.6世代OLED的新一輪“軍備競賽”
得益于OLED顯示的技術日益成熟,其優勢愈發明顯,OLED在手機端對LCD技術的滲透和替代已超過50%。而仍舊以LCD技術為主流的中大尺寸顯示產品,也已開始逐步進行技術迭代,向OLED技術轉移。車載、平板、筆記本、桌面顯示等諸多顯示產品開始嘗試將LCD屏幕替換為OLED技術。如蘋果在2024年春季發布會,發布了首款采用OLED技術的pad,猶似18年發布首款使用OLED技術的手機Iphone10;而如理想、極氪、奔馳等車企也紛紛在高端車型開始使用OLED屏幕;華碩、聯想也已發布采用OLED屏幕的高端筆記本電腦。在此趨勢下,新一輪的技術替代已經到來,而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現有G6世代OLED面板,用于生產中大尺寸產品時,排版利用率不高,且產能也有限,難以應對即將爆發式增長的中大尺寸OLED替換需求。故而,各大面板廠開始了新的產業布局:G8.6世代OLED面板產線。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在1月2日的大會上表示,隨著OLED顯示技術在下游包括平板、手機、電腦,以及AR、VR的應用,OLED面板市場需求不斷加快。FMM作為OLED的生產過程中的核心模具,其在尺寸精度、平整度還有穩定性等方面要求變得愈發嚴苛,成為決定OLED面性能的重要一環。
G8.6面板尺寸較G6世代增大一倍,用于生產15寸-30寸上下的中大尺寸面板有更好的排版利用率和生產效率,且中大尺寸產品像素密度較小尺寸顯示要低,其電路背板要求也有更大技術余量。國內以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為首的企業,已經開始陸續投資G8.6產線。海外三星和LG也開始紛紛布局。
圖 G6和G8.6產品對于排版效率的差異,以及FMM尺寸大小差異
故用于中大尺寸顯示OLED的關鍵模具G8.6 FMM的需求就形成了新的技術挑戰。日本DNP于24年6月宣布開始在位于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的黑崎工廠運營一條新的金屬掩模生產線,用于制造第8代OLED顯示面板用的FMM。我國OLED產業在眾凌、寰采星等企業解決G6及以下低世代FMM的國產化之后,也將面臨新的挑戰,開發量產更大尺寸的G8.6 FMM產品。
而據徐華偉介紹,眾凌科技這次在國內率先實現大寬幅 G8.6 世代 FMM 產品試量產成功,是全球繼日本 DNP后第二家達成這一壯舉的企業。該產品寬幅達到350mm 以上,長度延展至 1.7m,產品面積較 G6 產品激增近 40%,規格達到行業主流需求水平,彰顯了我國在高端 FMM 制造領域的雄厚實力。下游量產后,它將極大提升中大尺寸產品在 OLED 顯示面板生產中的排版效率,為我國 OLED 中尺寸新興市場拓展按下 “加速鍵”。G8.6 FMM 的國產化,徹底打破海外供應限制的 “緊箍咒”,助力下游面板廠在新一輪技術競賽中挺直脊梁,從追隨者華麗轉身為領航者,為我國 OLED 產業在全球競爭中贏得先機。
日本DNP產品展示(上,圖源:DNP)與眾凌國產Invar和FMM產品展示(下)
對于G8.6產品的開發,眾凌相比友商有著先天優勢。得益早期戰略資源的布局和投入,公司有著業內單體產能最大的自動化智能產線,其工藝規格定制化程度最高,產線寬幅最寬,以及全國產材料儲備,讓眾凌現有條件可直接對應G8.6產品的小規模量產,同時眾凌科技也是國內第一家研判G8.6趨勢并投資設備的FMM企業。
能做出這些資源準備和決策,也都要歸功于眾凌的戰略定位。公司在成立之初既看到,FMM行業面臨Invar原材料和產品的雙壟斷門檻。如要破局,必須同時破除材料瓶頸和商業壟斷問題,否則就會如同歷史友商一般被滾入歷史的車輪。
顯示產業資深專家,清華大學張百哲教授就在大會發言中提到,三星顯示在聯合DNP和日立金屬,通過FMM的品質代差和差異化壟斷供給打壓中國OLED企業搶占韓國份額的速度。而他也在眾凌成立之初就在關注FMM和Invar的國產化,當時就提醒公司,“做材料國產化,一定要做到源頭。否則是兩方面都不行,一是容易被卡脖子,第二是作為追趕者難以盈利。”如今看到全國產化Invar終于量產,深感欣慰和高興,也希望眾凌和太鋼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加精進,為我國AMOLED產業貢獻更多力量。
眾凌科技從企業成立伊始,即以對標和超越DNP為目標來布局資源投入。通過搭建深度定制的全自動化產線,在產能、產品品類、品質層面為下游客戶全面兜底,以此來獲得下游面板客戶釋放產品量產驗證的合作機會。同時,通過篩選+二次處理+國產化開發三步建立技術護城河的路線,逐步解決Invar原材品質不佳和供應受限的問題。眾凌科技成立4年以來,始終堅持”創新創造價值”的理念,終于獲得了今天的成績,這與公司成功的戰略布局和堅定不移的戰略執行功不可沒。
中國OLED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耿怡在會上表示,顯示面板產業鏈的協同合作非常重要。“我們長期關注顯示產業上游的材料問題的解決,而一直忽視了顯示面板產業上游材料商也面臨材料需求國產替代的問題,材料端的產業合作應被重視起來。”,眾凌與上游鋼鐵企業的合作,在行業內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創新性成果,值得在國產化產業鏈研究推廣。
在這個過程中,眾凌科技也獲得了大量市場資本的支持,包括以“硬科技”聞名的中科創星,以及華睿資本、招銀國際、長證創新、上海聯新、浙股集團、廣發信德、金浦投資等大型市場/國資資本,特別是在23年底,眾凌獲得了以深創投為載體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近2億元投資,并于24年榮獲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授予的“優秀被投企業”。這也是對眾凌在FMM及Invar原材料國產化這條艱難道路上給與的極大肯定和支持。
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授予眾凌科技優秀投資企業榮譽
眾凌科技在 G6 世代 FMM 產品上的國產化突破,已為我國AMOLED面板企業和行業友商打開了一條國產化加速的通路。當下通過自主研發 Invar箔帶原材料,眾凌科技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建立起穩定可控的原材料供應體系,從源頭上保障了 FMM 產品的品質與供應穩定性。如今,在 G8.6 FMM 產品國產化的征程中,眾凌科技再次領航,意味著我國 OLED 產業在中大尺寸領域即將打破海外壟斷枷鎖。這一成果將助力我國充分釋放近 6000 億OLED產業投資所蘊含的潛能,在全球 OLED 技術競爭的浪潮中,突破瓶頸,揚帆遠航,向著更高的市場份額與技術巔峰奮勇前行。
展望未來,相信也會有更多如眾凌科技一般的國產企業,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精進,和上下游的緊密合作,為OLED產業鏈創造更大的價值,持續推動我國顯示產業向更高峰攀登,在全球 OLED 產業舞臺上綻放中國光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