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PCB的可生產性設計(DFM)

PCB的可生產性設計(DFM)

作者: 時間:2024-05-28 來源:硬件十萬個為什么 收藏

關于什么是DFx——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5/459297.htm

DFX,“X”為什么包括這么多鬼!

DFx硬件教案 免費分享

成熟工程師與初級工程師的差異:DFx的素養

通過DFX設計提高電子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

·:Design for Manufacture 可生產性設計

的意思是面向制造的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即從提高零件的可制造性入手,使得零件和各種工藝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低,效率高,并且成本比例低。

就是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到生產環節可能碰到的困難,而為了減少生產問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進行的設計,這里包括硬件設計也包括軟件設計。

一、分析階段

不同階段進行DFM分析,取得不同的效果。能在早期發現問題更好。最糟糕的是有些公司并不能認知到:這是一個DFM的問題。

DFM階段越早,發現的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帶來的損失也就越小。

DFM不簡單指生產本身,與以下其他DFx也是相關的:

二、設計的DFM工藝要求

1、尺寸范圍

外形尺寸不得超過設備加工能力

目前常用尺寸范圍是“寬(200 mm~250 mm)×長(250 mm~350 mm)” 對長邊尺寸小于125mm、或短邊小于100mm的,或異形周邊凹凸不規則需設計成拼板。

2、外形

板子的外形為矩形,如果不需要拼板,要求板子4 個角為圓角;如果需要拼板,要求拼板后的板子4 個角為圓角,圓角的最小尺寸半徑為r=1mm,推薦為r=2.0mm。

為保證傳送過程的穩定,設計時應考慮采用工藝拼板的方式將不規則形狀的轉換為矩形形狀,特別是角部缺口最好要補齊。

對純 SMT 板,允許有缺口,但缺口尺寸須小于所在邊長度的1/3,確保PCB 在鏈條上傳送平穩。

對于內圓角,推薦最小半徑為0.8mm,如果需要,半徑可以小至0.4mm。

對于金手指的設計要求見圖所示,除了插入邊按要求設計倒角外,插板兩側邊

也應該設計(1~1.5)×45° 的倒角或R1~R1.5 的圓角。

3、傳送邊

從減少焊接時PCB的變形,對不作拼版的PCB,一般將其長邊方向作為傳送方向;對于拼版也應將長邊方向作為傳送方向。對于短邊與長邊之比大于80%的PCB,可以用短邊傳送。

由于終端單板一般采用拼板設計,一般都采用工藝邊作為傳輸邊,工藝邊的寬度最窄處一般不能小于4.5mm。

4、MARK 點

光學定位基準符號(又稱MARK 點)

Mark點也叫基準點,為裝配工藝中的所有步驟提供共同的可測量點,保證了裝配使用的每個設備能精確地定位電路圖案。因此, Mark點對SMT生產至關重要。

Mark點是電路板設計中PCB應用于自動貼片機上的位置識別點。mark點的選用直接影響到自動貼片機的貼片效率。

一般Mark點的選用與自動貼片機的機型有關。

MARK點形狀:Mark點的優選形狀為直徑為1mm(±0.2mm)的實心圓,材料為裸銅(可以由清澈的防氧化涂層保護)、鍍錫或鍍鎳,需注意平整度,邊緣光滑、齊整,顏色與周圍的背景色有明顯區別。為了保證印刷設備和貼片設備的識別效果,MARK點空曠區應無其它走線、絲印、焊盤或Wait-Cut等。

要求Mark點標記為實心圓;一個完整的MARK點包括:標記點(或特征點)和空曠區域。

1) Mark點位于電路板或組合板上的對角線相對位置盡可能分開,最好分布在最長對角線位置;2)為保證貼裝精度的要求, SMT設備要求:在SMT生產的所有產品每PCB板內必須至少有一對符合設計要求的可供SMT機器識別的MARK點,可考慮有單板MARK(單板和拼板時,板內MARK位置如下圖所示)。拼板MARK或組合MARK只起輔助定位的作用。


3)拼板時,每一單板的MARK點相對位置必須一樣。不能因為任何原因
而挪動拼板中任一單板上MARK點的位置,而導致各單板MARK點位置不對
稱,特殊拼板方式:

①陰陽板時對角MARK位置必須相同
②鏡像板各MARK位置必須相同.R1=R2


4) PCB板上所有MARK點只有滿足:在同一對角線上且成對出現的兩個MARK,方才有效。因此MARK點都必須成對出現,才能使用。

尺寸:

1) Mark點標記最小的直徑為1.0mm,最大直徑是3.0mm。 Mark點標
記在同一塊印制板上尺寸變化不能超過25微米;2)特別強調:同一板號PCB上所有Mark點的大小必須一致(包括不
同廠家生產的同一板號的PCB)3)建議RD-layout將所有圖檔的Mark點標記直徑統一為1.0mm;

邊緣距離:

1) Mark點(邊緣)距離印制板邊緣必須≥5.0mm(機器夾PCB最小間距
要求),且必須在PCB板內而非在板邊,并滿足最小的Mark點空曠度要求。強調:所指為MARK點邊緣距板邊距離≥3.0mm,而非MARK點中心。

空曠度要求:
在Mark點標記周圍,必須有一塊沒有其它電路特征或標記的空曠面積。空曠區圓半徑 r≥2R, R為MARK點半徑,r達到3R時,機器識別效果更好。增加MARK點與環境的顏色反差。 r內不允許有任何字符(覆銅或絲印等)

材料:Mark點標記可以是裸銅、清澈的防氧化涂層保護的裸銅、鍍鎳或鍍錫、或
焊錫涂層。如果使用阻焊,不應該覆蓋Mark點或其空曠區域平整度:
Mark點標記的表面平整度應該在15微米[0.0006"]之內。對比度:
a) 當Mark點標記與印制板的基質材料之間出現高對比度時可達到最佳的性能b) 對于所有Mark點的內層背景必須相同

5、定位孔

每一塊 PCB 應在其角部位置設計至少兩個定位孔

拼板定位孔應有四個,分布四角,定位孔標準孔徑為2.00±0.08mm。定位孔中心距離相近的板邊為5mm

定位孔旁邊的器件或焊盤距離定位孔邊的最小距離應至少為 1.5mm

6、孔金屬化問題

定位孔、非接地安裝孔,一般均應設計成非金屬化孔

三、減少工序、減少裝配時間

四、直通率

1、定義:一次性達到出貨標準的比率。
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 FPY)是衡量生產線出產品質水準的一項指標,用以描述生產質量、工作質量或測試質量的某種狀況。具體含義是指,在生產線投入100套材料中,制程第一次就通過了所有測試的良品數量。因此,經過生產線的返工(Rework)或修復才通過測試的產品,將不被列入直通率的計算中。
PCB、SMT、裝配、生產調測、生產試驗,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累加在直通率下降的砝碼上。
FPY= p1 x p2 xp3... 其中 p1,p2,p3等為產線上每個環節的良品率(上一個環節有測試動作,并剔除次品)。
2、提高直通的方法:
2.1如果發現問題出現在SMT環節
A、優化鋼網設計(優化PasteMask)
我們在生成Gerber文件的時候。需要生成兩個MASK(SOLDERMASK、PASTEMASK)
SOLDERMASK:阻焊層,就是用它來涂敷綠油等阻焊材料,從而防止不需要焊接的地方沾染焊錫的,這一層會露出所有需要焊接的焊盤,并且開孔會比實際焊盤要大。涂綠油時,看到有東西(焊盤)的地方就不涂綠油即可,而且由于其開孔比實際焊盤要大,保證綠油不會涂到焊盤上,這一層資料需要提供給PCB廠。

PASTEMASK:焊膏層,就是說可以用它來制作印刷錫膏的鋼網,這一層只需要露出所有需要貼片焊接的焊盤,并且開孔可能會比實際焊盤小。這樣得到的鋼網鏤空的地方比實際焊盤要小,保證刷錫膏的時候不會把錫膏刷到需要焊錫的地方,這一層資料需要提供給SMT廠。
SMT印錫鋼網厚度設計原則:
鋼網厚度應以滿足最細間距QFP 、BGA為前提,兼顧最小的CHIP元件。
QFP pitch≤0.5mm鋼板選擇0.13mm或0.12mm;pitch>0.5mm鋼板厚度選擇0.15mm--0.20mm;BGA 球間距>1.0mm鋼板選擇0.15mm;0.5mm≤BGA球間距≤1.0mm鋼板選擇0.13mm。(如效果不佳可選擇0.12mm)(詳見下附表)


SMT錫膏鋼網的一般要求原則:
1、位置及尺寸確保較高開口精度,嚴格按規定開口方式開口
2、獨立開口尺寸不能太大,寬度不能大于2mm,焊盤尺寸大于2mm的中間需架0.4mm的橋,以免影響網板強度
3、繃網時嚴格控制,注意開口區域必須居中。
4、以印刷面為上面,網孔下開口應比上開口寬0.01mm或0.02mm,即開口成倒錐形,便于焊膏有效釋放,同時可減少網板清潔次數。
5、網孔孔壁光滑。尤其是對于間距小于0.5mm的QFP和CSP,制作過程中要求供應商作電拋光處理。
6、通常情況下,SMT元件其網板開口尺寸和形狀與焊盤一致,按1:1方式開口。
SMT錫膏鋼網的特殊開口設計原則:


0805建議如下開口。兩焊盤各內切1.0MM,再做內凹圓B=2/5Y;A=0.25MM或者A=2/5*L防錫珠。
1206及以上Chip: 兩焊盤各外移0.1MM后,再做內凹圓B=2/5Y;a=2/5*L防錫珠處理。
帶有BGA的電路板球間距在1.0mm以上鋼網開孔比例1:1,球間距小于0.5mm以下的鋼網開孔比例1 : 0.95 。
對于所有帶有0.5mm pitch的QFP和SOP,寬度方向開孔比例1:0.8
長度方向開孔比例1:1.1,帶有0.4mm pitch QFP寬度方向按照1:0.8開孔,長度方向按照1:1.1開孔,且外側倒圓腳。倒角半徑r=0.12mm 。
0.65mmpitch 的SOP元件開孔寬度縮小10% 。

一般產品的PLCC32和PLCC44開孔時寬度方向按1:1開孔,長度方向按1:1.1開孔。
一般的SOT封裝的器件,大焊盤端開孔比例1:1.1,小焊盤端寬度方向1:1,長度方向1:1.1
SOT89元件封裝:由于焊盤和元件都比較大,且焊盤間距較小,容易產生錫珠等焊接質量問題,故采用下列方式開口,如下圖,引腳長度方向外擴0.5mm開口。


SMT紅膠鋼網的開口設計原則(使用的少,問題也比較少,此處只做簡略介紹)

B、對于鋼網使用的注意點:
增加對鋼網清洗次數,并使用無塵紙沾酒精擦拭鋼網
實施前:原來每印刷30PCB清洗一次鋼網,清洗時只用干布條擦拭,導致鋼網孔堵住或鋼網底部粘有錫膏,印刷后PCB板焊盤容易漏印或連點;
實施效果:PCB板引腳間距在0.8mm以下的,印刷5片清洗一次;引腳間距較大的印刷10片清洗一次,并使用無塵紙沾酒精溶劑擦拭,保證鋼網清洗干凈,印刷效果良好。

C、調整錫膏印刷機
原來PCB板定位不均勻,鋼網下壓后,鋼網與PCB板之間形成空隙,印刷后容易造成連點;現在在PCB板中間增加定位,鋼網與PCB板,印刷效果良好。


D、調整錫膏
錫焊直接使用,沒有回溫,會凝結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回流焊里炸錫,導致焊盤焊錫少,上班前,提前2小時將當天要用的錫膏回溫,回溫時間達到2-4小時。
實施錫膏回溫之后的改進。

E、回流焊爐溫調整
向供應商索取錫膏溫度曲線資料,根據預熱時間、升溫斜率要求,重新調整回流爐溫。
實施效果:采用實物板作為測試板,可以達到接近于生產時的實際焊接溫度,每個對應測試點與實際焊接溫度相差±0.5℃,達到工藝要求:誤差<±2℃;再通過調整回流爐溫,使爐溫曲線符合錫膏要求。
特別是進入無鉛化焊接時,尤其需要修正焊接溫度。否則嚴重影響直通率。

F、調整貼裝位置

G、AOI
爐前AOI

爐前小料的偏移,缺件,側立,立碑等缺陷發生的頻率很高,占的比率較大。利用爐前IOA及時發現進行調整。
爐后IOA

2.2還有一些結構、裝配等方面的直通率問題:
例如需要制作一些工裝,否則容易在安裝過程中導致產品損壞;一些結構放置隨意,面板刮花等等問題,其實都是導致直通率下降的原因。
具體的改善錯誤,我們自己的產品優化如下:
A、統計問題,并抓住主要矛盾

上圖為我們硬十的某一款無人機產品的發貨直通率統計。在134架次無人機統計中,發現結構模具問題比較多,無人機槳葉的問題是TOP1問題,電池安裝問題是TOP2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問題種類只占總問題類型的20%,但是問題的數量卻占據總問題數量的80%以上。這就是典型的二八原則。我們通過解決TOP問題,例如無人機槳葉供貨的問題,就將直通率的80%不足,達到了接近90%。
B、根據用戶的使用場景優化測試列表

這個方法能夠更準確反應直通率結果。雖然有可能降低了直通率,但是供貨質量得到了有效保證。并且在過程中可以發現產品生產和設計的缺陷。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和優化。
C、優化生產過程,形成問題表單并跟蹤。
將工廠發現的問題進行統計,整理,跟蹤,閉環。不斷的優化生產的工藝規程,并形成文檔,組織工廠工人培訓。

D、優化來料

對物料提供的來源,數量,品質,存儲,進行全流程統計跟蹤,形成表格并歸檔。當來料影響直通率了之后,可以有效進行問題回溯。

三、DFM案例

案例一、金手指沾錫

某產品金手指周圍器件布局過近,導致貼片后出現金手指沾錫問題。

修改PCB設計,調整焊盤與金手指的距離。

解決辦法:

改板調整焊盤與金手指間距。

改版前,存量PCB爐前金手指貼高溫膠紙,爐后加強檢驗,返修器件時嚴格保護金手指,并在顯微鏡下檢驗返修后的單板。

案例二、焊盤開孔導致PAD上有綠油

器件散熱要求高,散熱焊盤上打大孔,廠家塞孔能力差,導致PAD上有綠油,器件引腳開焊。

臨時措施:取消塞孔方式,修改鋼網設計,爐后重點檢驗該器件焊接情況及錫珠情況。

案例三、MARK點不良、偏差

MARK點大小和形狀不良: PCB板上所有MARK點標記直徑小于1.00MM,且形狀不規則,SMT機器難以識別,MARK點的完整組成不完整:MARK點沒有空曠區域,只有標記點,造成SMT機器無法識別。
MARK點位置偏差:

1) PCB板內無MARK點,板邊MARK位置不對稱,造成SMT無法作業。

2)板內無MARK,拼板尺寸有誤差,貼裝后元件坐標整體偏移,造成SMT作業困難。

案例四、焊盤間距太近導致焊錫橋接

案例五、焊盤結構尺寸不正確(以Chip元件為例)

a、 當焊盤間距G過大或過小時,再流焊時由于元件焊接端不能與焊盤搭接交疊,會產生吊橋、移位。

b、 當焊盤尺寸大小不對稱,或兩個元件的端頭設計在同一個焊盤上時,由于表面張力不對稱,也會產生立碑、移位。

案例六 BGA問題

A.焊盤尺寸不規范,過大或過小。

B.沒有設計阻焊或阻焊不規范焊盤與導線的連接不規范表層線寬超過PAD直徑

C.焊盤盲孔太大不在焊盤中心阻焊不規范偏移表層走線過寬

D.通孔設計在焊盤上,通孔沒有做埋孔處理,造成BGA焊接時產生氣泡




關鍵詞: PCB 電路設計 DF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