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設計一個穩定可靠零失效的硬件電路(WCCA理論、步驟、實例)
不少網友自己設計的產品碰到過下述情況: 1. 高溫情況下不工作了,查不出什么原因 2. 經常碰到一些莫名其炒的問題,查不出原因 3. 設備工作一段時間以后,突然失效不工作了。 類似這樣的問題,需要通過可靠性的設計方法避免,WCCA就是可靠性設計一個重要手段;
什么是WCCA
WCCA即最壞情況分析(Worst case circuit analysis)的硬件電路誤差分析的一種技術手段,用于電路的可靠性分析,用于評估電路器件的性能參數同時發生最壞情況時的電路性能,用于保證電路在不同的工作環境(溫度、濕度、氣壓等)下,在整個產品的生命期內都能可靠工作,它是全面、系統分析電路的方法,是可靠性設計的重要手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4/457656.htmWCCA分析方法
我個人常用的WCCA分析方法有極值法(extreme value)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分析方法。
此文先講解一下極值法;
極值法一種根據器件的最大值、最小值或者是中間取值,根據器件參數與電路性能參數之間的解析關系,得到電路性能參數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的一種分析方法;
主要步驟是:
1. 根據電子電路技術,分析電路,得到電路性能參數與各器件性能參數的數學解析表達式;
2. 從數學解析表達式中,分析電路性能參數與器件參數之間的變化關系,比如當器件參數增大時,電路性能參數也增大;或者是器件參數取極大、極小值之間的某一個數值時,電路性能參數可以得到最大/最小值;
3. 從器件的規格書以及實驗數據中獲取各器件的最大值,最小值等極值;
4. 根據分析出的關系,選擇器件的參數數值確定電路性能參數的最大值,最小值;
5. 判斷電路性能參數是否滿足最大值、最小值是否滿足電路可靠性工作要求;
元器件參數的誤差
器件參數主要有三方面的誤差:
初始誤差
是指元件器因為制作工藝、器件差異、生產批次等原因,導致其性能參數與其標稱值相比的誤差;
比如標稱1k,5%精度的電阻,其廠的初值電阻可以在0.95k-1.05k之間;
環境誤差
是指元器件的性能受環境因素影響,其參數指標發生了變化,與其標稱值發生了偏差;
BE極導通電壓與C極電流、溫度關系曲線
比如從下圖三極管的BE極導通電壓與溫度、C極電流的關系曲線,我們可以知道,當溫度在-25℃,C極電流為3.2A時,BE極的電壓可以高達 1.4V。
再比如三極管的電流放大倍數,從下圖可以得到,當C極電流達到2.0A,溫度為-25℃時,電流放大倍數僅為40左右。
C、B極電流放大倍數與C極電流、溫度關系曲線
老化誤差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器件的性能會發生衰退,從而導致參數發生變化;
一個簡單的例子
下圖的電路是某網友提供的采用三極管實現的繼電器驅動電路,我們用WCCA分析一下該電路的可靠性;
某網友提供的繼電器驅動電路
對于這個電路,我們就考慮一個電路參數指標:
1. Q51的C極電路,能否讓繼電器可靠的吸合、斷開,以及Q51飽和導通;
當單片機輸入高電平時,繼電器需要在全溫度范圍內保證可靠吸合
根據電子、電路的相關理論,我們通過下面兩個公式計算Q51的C極電流以及CE極的壓降:

公式1
其中IB是B極電流,
從元器件規格書以及經驗,我們可以知道:
R123最小值是2.97kΩ,最大值是3.63kΩ。
R125最小值是9kΩ,最大值是11kΩ。
VBE(on)的最小值是0.3V,最大值是1.1V。
放大倍數β最小值是30,最大值是120。
單片機輸出的高電平最小值是3.0V,最大值是3.6V。
繼電器繼圈電阻最小值是108Ω,最大值是132Ω;
經過上式的分析,我們也不難得到:
當VH取最小值,VBE(on)取最大值,R123最大值,R125取最小值,放大倍數β取最小值時,IC取最小值;
IC最小值是:

公式2
施加在繼電器線圈上最小電壓為11.9mA*108Ω=1.28V,達不到繼電器的最低吸合電壓;
此時,Q51的CE的電壓是5V-1.28V=3.72V,處于放大狀態;
合理的取值

excel公式計算合理參數
我們通過excel的公式對參數進行優化,R123只需要選擇1kΩ,5%精度的R123就可以滿足可靠性的設計要求;
不需要改電路,不需要增加成本,僅是一個電阻阻值變化,就可以大大增加設計可靠性,真是一個電阻引發的血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