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TOP 10 半導體公司Q3 財報,AI 依舊是財富密碼
1 月 3 日,李斌發布全員信,明確表示將減少 10% 左右的崗位,具體調整會在 11 月完成。在全員信中,蔚來表示將合并重復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同時進行資源提效,推遲和削減 3 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隨后,11 月 7 日字節跳動旗下 VR 硬件業務 PICO 召開內部會議,PICO 創始人兼 CEO 周宏偉宣布 PICO 將進行架構調整、縮減團隊規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11/452948.htm臨近年底,科技大廠的裁員似乎給這個冬天一絲寒冷。隨著半導體大廠 Q3 財報相繼發布,年初產業人士所期待的「Q3 回暖」是否真的如愿了呢?
半導體產業縱橫記者根據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 公布的 2022 年全球半導體公司排名(不包括晶圓代工廠)統計了十家半導體公司的 Q3 收入情況后發現,2023 年 Q3全球前十半導體公司僅三家實現同比增長,不過本次所統計的十家企業 Q3 都實現了業績的環比增長。
AI 成為增長密碼
僅有三家半導體公司在 2023 Q3 同時實現了同比和環比的增長,而他們都與 AI 產業關系密切。
增長幅度最大,同時也是 2023 年最受關注的半導體企業是英偉達,2023 年 Q3 這家公司實現了 101% 的同比增長。這顯然離不開 AI 大模型的爆發增長對英偉達顯卡的需求。同樣這或許也解釋了 AMD 所實現的增長,2023 年 Q3,AMD 收入實現 4% 的同比增長,8% 的環比增長。今年年初 AMD 與英特爾都表示下半年處理器市場有望回溫。雖然英特爾 Q3 營收同比仍有所下滑,但相對于 Q2 也增加了 10%。根據三家處理器巨頭的預測,AI 大模型對這一市場的帶動作用仍將持續。
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的第三家半導體巨頭是博通。博通是蘋果 iPhone 的主要零件制造商,然而因為目前 iPhone 銷售正在下滑,所以博通業績增長與用于交換機芯片的產品關系密切。
同時博通也是連通巨型資料中心各個電腦的芯片制造商關鍵角色,博通表示,博通半導體事業的所有成本都和 AI 設備有關,如果沒有 AI 設備,業務將持平。整體而言,大型企業和通訊設備供應商采購減少,本季的成長仍將由 AI 相關支出帶動。
在英偉達、AMD 因為 AI 市場高歌猛進的時候,值得注意,對于 AI 芯片來說政策的變化正在成為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隨著美國政府正在收緊對 AI 芯片的出口,以英偉達為代表的 AI 芯片企業將無法向外國自由出口最先進的產品。這一變量有可能在未來影響三巨頭的營收情況。
存儲企業:看好 AI 市場!
一些好的信號也出現在了存儲企業的數據中。雖然同比上看,三大存儲廠商依舊春風不再,但相對第二季度,三家大廠終于看到了一些曙光。其中 SK 海力士環比增長最多達到 24%,三星則為 12%;美光環比增長 7%。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 SK 海力士結合并收入為 9.0662 萬億韓元,營業虧損為 1.7920 萬億韓元,凈虧損為 2.1847 萬億韓元。2023 財年第三季度營業虧損率為 20%,凈虧損率為 24%。雖然依舊虧損,但今年第一季度由盈轉虧的 DRAM 業務實現了扭虧為盈。SK 海力士對此表示:「面向 AI 的代表性存儲器 HBM3、高容量 DDR5 DRAM 和高性能移動 DRAM 等主力產品的銷售勢頭良好,與上季度相比營業收入增長 24%,營業損失減少 38%?!古c第二季度相比 DRAM 出貨量增長了約 20%,與此同時 ASP 也上升了約 10%。NAND 閃存在高容量移動端產品和固態硬盤(SSD)的出貨量有所增加。
另一家存儲巨頭三星電子 2023 年 Q3 半導體業務(DS)收入為 16.44 萬億韓元,其中,存儲芯片業務收入為 10.53 萬億韓元,同比下滑 30.86%,環比提升 17.39%。三星半導體業務仍陷虧損之中,三季度錄得 3.75 萬億韓元營業虧損,較二季度的 4.36 萬億韓元有所收窄。第三季度,三星 DRAM 出貨量環比增長約 10%,均價增長約 4%~6%。NAND 出貨量環比減少 1%~3%,均價提升 1%~3%。三星方面同樣看好 AI 對存儲產品的帶動,三星計劃 2024 年將其 HBM(高帶寬內存)產能較 2023 年提升 2.5 倍,以維持業內最大的 HBM 供應能力。三星還稱,與關鍵客戶就上述產能增幅規劃的供應談判已經完成。
從倆家韓國企業的數據來看,雖然 NAND 出貨量尚未完全恢復,但 DRAM 市場的銷量已經肉眼可見的提高。
美光本季度營收 40.1 億美元,凈虧損為 14.3 億美元,環比增長 24.58%,虧損幅度較上季度減少。分產品來看,美光 DRAM 產品單季營收 28 億美元,環比增長 3%,位元出貨量環比增長 10 多個百分點,ASP 環比下降高個位數百分比;NAND 產品單季營收為 12 億美元,環比增長 19%,位元出貨量環比增長超 40%,ASP 環比下滑十幾個百分點。相對來說美光在 HBM 產品的布局比兩家韓國企業更晚,為了趕上 AI 的風潮美光選擇降價搶市場。可以看到在出貨量增加的同時,美光的 DRAM 和 NAND 產品的 ASP 都有所下滑。
英特爾新一代消費型筆電平臺 Meteor Lake 預計第四季度問世,搭載的 DRAM 便是由 DDR4 升級為 DDR5。業界指出,英特爾的新平臺也宣告著 DDR5 時代終于來臨,有望帶來新一波 DRAM 采購潮。在未來 AI 計算數據量大增的情況下,更高傳輸速度、更高容量搭載量的 DDR5 DRAM 將有望全面成為 PC、筆電及服務器的新主流。如今,全球 DRAM 三巨頭美光、三星、SK 海力士均展開籌備,計劃在第四季度全面拉高 DDR5 產能。
消費電子:無供暖,自取暖
消費電子市場的頹廢似乎仍在蔓延。作為消費電子市場的風向標之一,蘋果公布的 2023 年 Q3 數據似乎依舊沒有回暖的跡象。2023 年第三季度,蘋果總營收達 895 億美元,季度凈利潤為 230 億美元,作為對比,去年同期蘋果總營收為 901 億美元,季度凈利潤為 207 億美元。這樣的數據反應了手機市場的低迷,整個手機市場消費需求減弱,讓作為產業鏈上游的高通和聯發科都賣不動貨。
高通發布了截至 2023 年 9 月 24 日的 2023 財年第四財季和年度業績。第四財季,公司實現營收 86.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113.9 億美元下降了 24%;凈利潤為 14.89 億美元,同比下降 48%。2023 財年的營收為 358.2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9%,凈利潤為 72.32 億美元,同比下降 44%。高通表示,其估計 2023 年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將比 2022 年下降中高個位數百分比,而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宏觀環境疲軟所致。值得一提的是高通的汽車業務算是一個亮點,但體量太小,不足以扭轉高通整體業績表現。在財報中,高通也援引行業數據展現汽車業務前景。據分析師數據,預計 2030 年生產的新車將有 71% 配備嵌入式蜂窩連接,其中 71% 的車將配備 5G 連接。而 2023 年,新生產的車輛將有 63% 配備嵌入式蜂窩連接。
聯發科 2023 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凈額為 1100.98 億元新臺幣,環比增長 12.2%,同比減少 22.6%。聯發科第三季度營業毛利為 521.92 億元新臺幣,環比增加 11.9%,同比減少 25.5%;毛利率為 47.4%,較前季減少 0.1 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減少 1.9 個百分點。聯發科第三季度凈利潤 184.8 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 40%,預估 167.9 億元臺幣。聯發科表示,第三季度營收較前季增加,主要因部分客戶回補庫存。第三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因終端需求下降。
前文所說,在 AI 成為了業績增長的密碼。因此高通與聯發科也宣布要在 AI 賽道發力。高通發力 AI 的方式是在 PC 芯片上。高通發布了最新的 PC 芯片——驍龍 X Elite,這是基于高通自研 Oryon CPU 打造的 PC 芯片,從披露的性能數據來看,這款 CPU 已經超過了基于 ARM 的蘋果 M2 Max 以及基于 X86 的 i9-13980HX。驍龍 X Elite 支持在 PC 終端運行超過 130 億參數的生成式模型,而無需云端資源。而第三代驍龍 8 能夠支持在手機終端運行 100 億參數的模型。在幾個月前,這些還只能在數據中心里實現。據高通公司總裁兼 CEO 安蒙介紹,無論是面向 PC 的驍龍 X Elite 還是面向手機的第三代驍龍 8,都是高通專為生成式 AI 而打造。
安蒙說,「我們已經進入了生成式 AI 的新時代,它帶來的變革,將會是前所未有的變化。它會改變我們使用終端的想法和創新,改變我們創新的方式,改變我們搜索以及與終端互動的方式?!?/span>
聯發科則依舊聚焦于手機賽道。11 月,聯發科發布天璣 9300 旗艦 5G 生成式 AI 移動芯片,璣 9300 集成聯發科第七代 AI 處理器 APU 790,為生成式 AI 而設計,其性能和能效得到顯著提升,整數運算和浮點運算的性能是前一代的 2 倍,功耗降低了 45%。天璣 9300 支持終端運行 10 億、70 億、130 億、最高可達 330 億參數的 AI 大語言模型,可提供在端側生成式 AI、游戲、影像等方面旗艦新體驗。在天璣 9300 的發布會上,聯發科也表示看好邊緣 AI 計算與混合式 AI 計算技術推動生成式 AI 創新應用的普及。
結語
2023 年就要過去,那些年初的美好期望似乎并非全部實現。不過這一年,市場也看到了新的刺激帶來的希望??偠灾?,在下行的市場中沒有人坐以待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