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介:大陸成熟制程IC沖擊臺廠
昨天,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公布「臺灣 IC 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這是島內史上第一次由 IC 設計界發起的政策白皮書。白皮書中指出,臺灣地區 IC 業全球市占高居第二,但已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大陸企業發展迅速,島內人才短缺嚴重,以及缺乏先進技術研發動能等危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3/445094.htm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白皮書總咨詢顧問身分出席,他示警,美國箝制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高端制程技術,反而讓大陸資金流向未受禁令影響的成熟制程 IC,中國臺灣中小型 IC 設計企業首當其沖,呼吁政府應推出完整的臺灣地區芯片法案,并挹注百億元資金協助本地 IC 設計企業。
蔡明介強調,希望通過臺灣 IC 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表達臺灣地區 IC 設計業的機會與未來的挑戰,也希望各界一起認真思考問題與對策,盡量少用「無敵艦隊」、「國家隊」這種夸大文字,20 年前「兩兆雙星」計劃失敗,就是個活生生的實例。
蔡明介疾呼,大陸受到美國新禁令影響,反而讓資金流向未受禁令的成熟制程 IC 產品,臺灣地區中小型 IC 設計企業首當其沖,面對未來競爭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當下正是政府因時、因事制宜、依不同產業特質,合理調整臺灣產業政策及資源的時機。
蔡明介認為,近來歐、美、日、韓等地相繼祭出高額補貼或稅賦優惠,獎勵半導體制造本地化,另外如自駕車、高速運算及 AI 等,都需要先進制程的 IC 設計。 大陸有許多公司早就布局并得到政策補助,歐盟也要投資建立高階制程的生態系,重點強調 IC 設計,臺灣地區政府不能不重視。
蔡明介說,期待臺當局應推出完整的「臺灣芯片法案」,兼具理解產業、政策規劃與執行計劃,并下決心去推行。 不僅關注半導體制造,同時也應關注 IC 設計及下游系統產品應用、生態系統、軟件等各方面,投入的金額至少要百億元。
臺灣地區 IC 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也提出六大建言,包括:擘畫與推動半導體戰略、采取積極性的預算編列以強化推動力道、擴大培育 IC 設計人才并爭取島外人才、重新檢視外商來臺設立研發中心政策、強化 IC 設計核心技術掌握與布局、協助企業整并與國際化,以促進產業升級。
此外,白皮書也建議政府應規劃、統籌跨部會資源并編列預算加以支持,以強化臺灣地區 IC 設計業的競爭優勢。
晶圓代工成熟制程殺價戰風暴擴大
業界傳出,由于產能利用率拉升狀況不如預期,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祭出「只要來投片,價格都可以談」策略,客戶若愿意多下單,價格折讓幅度可達一至兩成,比先前降價幅度更大。
此前,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韓國三星電子因應市況低迷,傳出砍成熟制程報價一成搶單,如今臺廠為填補產能,降價幅度更大,意味半導體進入庫存調整期,導致晶圓代工成熟制程轉為買方市場的態勢延續并持續惡化,晶圓代工廠為了搶救產能利用率不惜擴大降價力道,牽動后續毛利率與平均單價(ASP)走勢,攸關整體營運。
對于晶圓代工成熟制程折價 10%-20% 換取客戶訂單,龍頭臺積電表示,不評論任何客戶業務或市場傳聞; 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也不回應價格議題。
據了解,近期雖然部分 IC 設計廠接獲急單,但業者私下坦言急單規模不大,多半僅過往常態性訂單約 10%-20%,對填補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非常有限。 晶圓代工業者為了吸引客戶多下單,主動提出「量大價格可議」的條件,向客戶招手。
業界說明,市場需求疲弱與傳統淡季影響下,對成熟制程特別是 8 英寸廠沖擊最大,使得 8 英寸廠成為重災區,主因消費性電子回溫跡象不明朗,因此主要在 8 英寸晶圓廠以成熟制程生產的電源管理 IC、驅動 IC、指紋辨識 IC、功率組件等,在去年重復下單及當前庫存高的狀態下,業界 8 英寸廠本季產能利用率首季普遍僅約五成至六成。
12 英寸廠部分,因為配套能支持先進制程產能、機臺可以調配,加上仍有車用、5G 通訊等需求支撐,價格降幅較小。
業界透露,晶圓代工成熟制程業者目前都以拉升產能利用率為主要目標,現在客戶端若有大單,議價空間相較之前更有彈性,價格折讓幅度上看一至兩成。 但大降價策略是否奏效? 端視終端需求復蘇程度,不然客戶也不想多花錢堆積庫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