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加快補短板
3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經驗總結與未來展望》。文章指出,國資國企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3/444589.htm一是圍繞增強產業引領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產業投資力度,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促進支撐國家算力的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強化在產業鏈循環暢通中的支撐帶動作用。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持續推動基礎固鏈、技術補鏈、優化塑鏈、融合強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在重要領域和節點實現自主可控,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優化布局。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聚焦重點國家和重點項目深耕細作,增強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全球化配置能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二是圍繞提升科技創新力深化改革,有效發揮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盡快取得更多“從0到1”的突破,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大力提高投入產出效率。突出科技產出、科技成果、科技轉化、科技產業,構建以實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強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牽頭建設更多高效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打通產業應用“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創新對科技人才的激勵手段,賦予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建立更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機制,讓廣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充分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