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職工為智能制造變革做好準備
制造業始終站在學習最新技術的前端。在工業時代,工廠經理會帶著車間員工走到一個噴著蒸汽、咆哮嘶吼著的龐然大物面前說道:“這是老板帶來的新東西,它能給工廠帶來巨大的改變。希望你們搞清楚怎么使用,但一定不要把手靠近正在運作的部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10/439554.htm
每一代制造業工人都爭先恐后地追趕著最新的技術,從蒸汽機到內燃發動機,到電力和裝配線,再到機器人和計算機,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從車間工人研究新裝置開始的。他們一邊撓頭一邊嘀咕著:“操作這玩意到底有多難?”
掌握智能制造技術
當代車間工人需要掌握的革命性技術是智能制造。得益于工業4.0和物聯網(IoT)的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提升系統連接性和優化數據、設備與流程,為工廠提供高靈活性和自適應能力。
三個世紀以來,制造業工人一直是推動工業發展的先鋒,但他們在最新的智能工廠發展過程中同樣也會遇到新的挑戰。由于智能制造涉及到多個軟件系統之間錯綜復雜的交互,當下的挑戰則是需要學習和掌握許多技術,包括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現成商用軟件:
● 企業資源規劃
●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 制造運營管理
● 倉庫管理
● 軟件變更管理(信息技術端)
● 自動化、監督控制、數據采集和物聯網相關技術(運營技術端)
除此之外,還可能包括仍在流程生態系統邊緣徘徊的遺留系統,如Excel、紙質流程,甚至是為滿足短暫需求而構建且用后被擱置的系統。
許多工廠使用制造執行系統和制造運營管理系統將這些不同的工具打通,然而這只是制造業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術層面之一。制造業的領導者常常對工廠工人需要操作如此龐雜的系統而感到無助。根據Gartner的調查,57%的管理者擔心員工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企業的智能制造方案。
三類技術用戶
關于如何向員工傳授智能制造的必要技能,制造商需要牢記這三類不同需求。
第一類是負責實施和監督工廠技術系統的IT團隊成員。該群體是最懂技術的,但他們只占所有員工的10%。第二類是技術終端用戶。他們負責將技術系統投入運行,但不負責對系統進行修改或創建使用這些系統的工具。這類員工占所有員工的一半。剩下的40%是一個新的技術用戶群體——業務技術人員,他們在制造業員工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這些工人不具備或不需要像IT團隊一樣擁有深厚的軟件開發知識,但他們對基礎的軟件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適應性,可以在自己的經驗領域和工作職責范圍內創造支持企業的數字資產。
制造商在尋找合適的技能培訓方案時需要牢記這三類員工的需求。他們所需要的方案應該能夠:
● 簡化技術的復雜性
● 建立并擴展系統之間的協調和數據共享能力
● 賦能業務技術人員,同時讓IT部門能夠嚴格控制企業技術組合的實施和使用
● 創建一個社群并倡導員工積極參與、開展創造性合作和知識共享的文化
越發重要的低代碼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制造商正在選擇像西門子低代碼這樣的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幫助員工為智能制造變革做好準備。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是構建、集成和擴展應用的最快捷簡便方式。它可以支持企業為網絡、平板電腦、AR平臺以及手持和車載設備創建應用,而且可以在IT系統、車間、云端及邊緣等任何地方運行。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集成來自企業資源規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制造運營管理、倉庫管理和軟件變更管理系統的實時數據,加速IT和OT流程的融合。
最重要的是,低代碼平臺能夠支持并加強整個員工隊伍的技能。其直觀的視覺界面可以讓有些或完全沒有開發經驗的工人將數據、設備、流程和任務與智能制造技術連接起來,簡化連接和集成的步驟,使業務技術人員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
低代碼支持各種類型的技術用戶,有利于企業員工采用智能制造技術。但智能制造不是徹底改變制造業的最后一項創新,新的變革速度會越來越快,使用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可以簡化流程且快速實現集成與敏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