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千億大關,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如何破局起勢?
集成電路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也是加速數字經濟賦能升級、支撐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產業。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10/439483.htm經過近30年發展,如今珠海已聚集100多家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產值位列全國第八,收入規模超億元的集成電路企業達到22家,擁有全志科技、歐比特、納思達、炬芯科技和美佳音等多家上市企業。
當前,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抓“產業第一”,全面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集成電路產業,也是珠海明確提出要聚焦做大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根據規劃,到2025年,珠海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規模要超過1000億元,初步建成高端引領、協同發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一顆“米粒”大小的集成電路,要經過設計研發、制造、封裝測試、系統應用等環節,由此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不少業內人士曾指出,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起步比較早,在設計方面比較強,但是制造、封測方面仍然比較欠缺,要真正實現產業能級量級的躍升,還有不少關隘要闖。
錨定新目標,奮進新征程。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如何破局起勢,加快邁過千億級大關,搶占未來“芯”高地?
從“一張白紙”到亮點頻出
2021年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125.83億元
經過近30年的培育和深化,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形成了應用引導、設計牽頭、兼顧制造與封裝的產業格局,并涌現出杰理科技、全志科技、納思達、炬芯科技、歐比特等一大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特別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從MP3、MP4、平板電腦,再到智能手表、藍牙耳機、智能音箱,各個風口之上都活躍著來自珠海的芯片設計公司。
據統計,2021年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125.83億元,同比增長超35%,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主營收入達到105.77億元,位列珠三角第二、全國第八,在藍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封裝基板等細分領域“領跑”全國。
作為國內獨家利用“銅柱增層法”實現“無芯”封裝載板量產的企業,珠海越亞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宣布,其在珠海投資35億元建設的越芯半導體高端射頻與FCBGA封裝載板生產制造項目正式啟動裝機,預計2024年年底全面建成達產,屆時年產值將達35億元。
此前,這一項目曾經接連創造16天實現“拿地即開工”、50天實現首棟廠房封頂、90天實現第二棟廠房封頂的產業建設速度,在珠海“產業第一”發展中也樹立起一個標桿。
英諾賽科在珠海建成投產全球首條8英寸硅基氮化鎵生產線,營收增長快速;鎵未來在珠海啟動IDM產能建設,夯實珠海在化合物半導體制造領域的國內領軍地位;一微半導體累計申請知識產權超過1100項,牽頭承擔了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項……愈來愈多深耕創新的集成電路企業加快涌現,被業內人士譽為從粵港澳大灣區跑出的“造芯新銳”“芯片黑馬”。
近年來,珠海也推出了不少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包括《珠海市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并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項扶持資金和產業基金、建立了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五個一”工作體系,推動各資源要素向集成電路產業集聚。
從產業空間布局來看,當前珠海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布在高新區、香洲區和斗門區。高新區是珠海集成電路設計業的主要集聚區,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行業領軍企業。香洲區依托納思達、杰理科技等大力發展打印機關鍵芯片、藍牙芯片、高性能模擬IC等特色集成電路產業。斗門區則依托珠海越亞等企業,成為集成電路支撐業主要集聚區。
好項目、大項目依然是新一輪布局的重中之重。珠海堅持“全市一盤棋”思想,做好頂層設計、發展規劃,明確各區發展定位,繪制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全景圖”、招商引資“索引圖”、重點產業“補鏈圖”、目標企業“作戰圖”。
未來,珠海將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的設計、制造、封裝、設備和材料等5個環節,瞄準國內外龍頭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引進、落地、達產。
與此同時,珠海也高度重視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發展,早在2004年省市就已共建成立了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面向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撐、技術咨詢、產品測試、人才培養等服務。近年來,又相繼成立了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珠海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公共服務機構,進一步提升產業服務水平。
筑巢引鳳+補鏈強鏈
著力引進布局晶圓制造、先進封測等重大項目
善弈者,謀勢。總體來看,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已踏上“強起來”的發展進程。然而,在沖刺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新征途上,珠海卻有著兩大短板:“制造缺”“封測弱”。尤其是在制造、封裝和測試等環節,珠海企業數量不多、體量不大。
今年7月,由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撰寫的《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度)》正式發布。其中提到,在產業結構上,目前集成電路設計是珠海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條上規模最大的環節;制造業全年營收接近1億元,在全行業的占比為0.8%;封測業全年營收0.36億元,在全行業中占比為0.3%;集成電路設備、材料等其他產業收入規模超過18.71億元,占全行業的比重在14.9%左右,較上年同期增加4.8%。
在《產業白皮書》撰寫單位、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看來,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且在特色半導體領域取得了突破,但仍面臨設計業“一業獨大”但不強、制造封測產業短板明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不多、人才供給不足等問題。
如何從薄弱處下手,突破掣肘,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攻堅戰。在加強產業統籌布局的同時,珠海堅持加大招商力度,構建完整產業鏈。
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著力打好“三張牌”:一是進一步鞏固提升設計業發展優勢,圍繞IP核、EDA等環節抓強鏈;二是緊盯產業鏈短板,著力引進布局晶圓制造、大型IDM、先進封測、專用設備等重大項目抓補鏈;三是堅持錯位發展,聚焦發展高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人工智能芯片、高端GPU抓延鏈。
企業加速集聚之外,載體升級、產城融合提速,也成為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趨勢:從一片凋敝破敗的舊廠區到“騰籠換鳥”助推產業升級,位于高新區的港灣1號科創園演精彩“蝶變”,集聚了近30家IC設計企業,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產業格局;伴隨斗門富山工業城5.0產業新空間的建設,大橫琴集團聯合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創新打造“全球技術、澳門承載、橫琴研發、斗門制造”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以投促引,著力構建“跨境產業生態圈”。
從人才到投資,再到產業生態,珠海正逐漸找準了產業發展路徑。2021年,珠海積極參與投資設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目前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目標規模120億元,其中首期募集45億元、珠海出資25億元)和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設計子基金(目標規模不低于90億元,其中首期募集50億元、珠海出資25億元)已落戶珠海并簽約正式運作,助力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
如何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協同大灣區其他城市打造產業集群同樣是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不少專家學者建議,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珠海和澳門在集成電路創新資源上的協同和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制訂集成電路高端人才專項獎勵政策,解決高端人才的后顧之憂,才能吸引更多全球優質人才扎根發展。
“當前,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在產業結構、產業協同、投資拉動、人才供給及產業服務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下一步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實施精準招商、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粵澳協同、優化配套服務等方面加大力度,推進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全面升級。”龔斌表示。
珠澳合作引領協同創新
助力廣東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一聲聲創新發展的“集結號”,正在嘹亮吹響。作為中國創新資源密度最高、熱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今年以來,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相繼發布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相關政策和行動方案——
深圳是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龍頭。今年6月,深圳發布《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產業營收突破2500億元,形成3家以上營收超過100億元和一批營收超過10億元的設計企業,引進和培育3家營收超20億元的制造企業。
作為國內主要家電產業基地之一,應用市場空間巨大的制造大市佛山不甘落后。6月22日,佛山發布《佛山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
迎來國家戰略重大利好的廣州南沙也乘勢而上。6月25日,廣州南沙發布《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從重大項目落戶、企業融資、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補貼企業生產型用電等九個方面進行扶持。比如,對新引進的集成電路制造類企業給予總投入10%、最高3億元落戶支持。
2021年8月,《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爭取集成電路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東再次喊出“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第三極”——這意味著,在京津冀、長三角之外,廣東希望撐起另一個集成電路產業支點。
可以說,珠海如何加快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瞄準“千億級”目標全力進發,既關系到自身如何撬動產業發展“這盤棋”,迅速提升自身能級量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重要增長極,更是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應有之義。
對于珠海而言,一大優勢就是充分受益于來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澳門發展的紅利,有望成為粵澳合作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和承接澳門創新資源轉化的主陣地,引導更多創新資源向珠海集聚,從設計制造到應用,形成多元且梯次協同合作的產業布局。
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的四新產業之一,其中就包括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構建特色芯片設計、測試和檢測的微電子產業鏈。
今年7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正式印發,從支持企業發展、人才引進、平臺建設、粵澳協同創新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扶持措施,明確提出支持集成電路領域的重大項目在合作區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在珠海市建設生產制造、封裝測試基地,具體支持措施由合作區執委會、珠海市政府協商確定。
澳門擁有我國一流水平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并在合作區設立分部,創新實力強勁;廣東近年來大力實施“強芯”工程,從根本上提升核心競爭力,產業基礎良好;橫琴自開發建設以來,先后集聚了芯耀輝科技、極海半導體等一批集成電路優質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副院長黃沖介紹說,由該研究院參與運營的“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已經在合作區投入使用,建筑面積達3.8萬平方米,集創北方、芯動科技、壁仞科技等多個等頭部集成電路企業已經入駐,預計到2025年引進集成電路設計企業100家、收入規模100億元,加快向國際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聚集區靠攏。
“珠海要搶抓各大戰略疊加的窗口期,爭取國家對珠港澳創新合作項目的支持,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珠海集成電路創新研發屬性,實現前沿科技引領。同時,也要鼓勵珠海上市企業善用港澳的國際聯通平臺,并購整合國際產業創新資源,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龔斌表示。
產業數據>>>
2021年,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收入規模為125.83億元,同比增長超35%。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主營收入達到105.77億元,同比增長26.84%。
2021年,珠海市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數超過117家,其中收入規模超億元的企業達22家,超10億元的企業有3家。
2021年,珠海企業研發的打印耗材兼容芯片占據全球超50%市場份額,TWS藍牙主控芯片出貨量及銷售額位列國內市場第一。
發展建議>>>
《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白皮書(2021年度)》五點建議
——支持企業創新,提升設計業能級
推動集成電路設計業向高附加值領域高質量發展。通過政府政策、投資等方式支持設計企業并購本地企業或引進國內外成熟設計團隊,在壯大企業規模的同時,增強開發高端芯片能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實施精準招投,完善產業鏈結構
按照“龍頭企業進駐、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發展思路,實施精準招商,加快補鏈延鏈,積極引進國內先進封裝技術以及專業測試龍頭企業,吸引產業鏈上下游設備業、材料業的配套延伸,最終形成產業生態化發展態勢。
——強化要素保障,打造全生態體系
加大對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和資金等產業基礎要素的保障力度,優化產業生態體系。在人才保障方面,引進國內擁有集成電路優勢學科的高等院校及具有產業人才培養經驗的職業學校,從源頭上引進活水,把人才盤子做大。
——加強琴澳協同,提升聯動創新力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毗鄰港澳的優勢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政策機遇,深化珠港澳在集成電路產學研合作、金融、供應鏈等多維度的合作,積極支持珠海企業與港澳院校、科研機構進行對接,鼓勵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機構的集成電路科研人員到珠海投資創業以及成果產業化。
——優化配套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世界級產業集群統籌發展戰略布局,主動爭取投資規模大、戰略級別高、產業配套強的國家重大集成電路項目落地珠海,探索進行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先行先試政策試點,確保珠海集成電路產業服務能力走在廣東省前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