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需要IDC,更需要數字科技產業鏈全面協同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作者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5/434295.htm除了跨越物理空間的資源調用,這一工程的意義還在于加深基礎設施建設在時間維度上的積累,并促進了跨行業的交流合作。不僅政策制定和行業監管需要加大統籌和規劃力度,相關行業自身也需要把業務發展的可擴展能力做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在數字經濟增長引擎持續作用中,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行業像是一匹黑馬從默默無聞中突出重圍。理論上數據中心才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基石,但是我們更多地會認為,數據中心行業近幾年備受矚目的原因,與享受到互聯網流量紅利有關。數字經濟騰飛,“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如今的數據中心企業,正躁動不安還是高枕無憂?其布局是否能夠與政策同頻?產業的發展之道從來不僅僅是“蹭熱度”而已,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之一世紀互聯接受本刊采訪,在判斷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的邏輯和趨勢方面,給出了一個來自業內的理性視角。
01向東走,向西走:與“東數西算”同頻共振
數字經濟大“火”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數據和算力的集中自然有可能帶來局部“過熱”。
如果把數據中心簡單理解成機房,過去,我們關心它的機柜多不多、算力夠不夠;現在,我們在高速的基礎上還要問問高質量:數據中心的建設節能不節能?跨區域整體布局均衡不均衡?
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明確提出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一方面對加快建設“添柴加薪”,另一方面則是均衡布局的“削峰填谷”。而市場主體也開始以更大體量、更高可用度以及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式進行數據中心的建設。
作為中國最早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服務商之一,世紀互聯26年的發展恰恰暗合了“東數西算”工程布局的邏輯。
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于同意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中表示,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應優化算力布局,積極承接北京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數據、冷數據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同時,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關于生態保護的要求。
世紀互聯過去同樣重點關注在京津冀地區的部署。早在1999年,世紀互聯在北京市酒仙橋建成中國第一家運營商級互聯網數據中心,此后陸續在北京周邊布局數據中心集群,承接北京市的算力外溢需求。
近年來,京津冀逐步加大對區域內在建和擬建數據中心項目的支持,作為“東數西算”京津冀樞紐節點的起步區,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半年時間內,就將產業基地從一片空地的“0”開始,達到了建設工程量的65%,基地內產業項目也實現了同步推進,世紀互聯也于2019年在張家口集群規劃懷來數據中心項目。大數據產業集群園區內藍色建筑整齊排列,它們是配套機房安裝的空調設施,在年平均最高氣溫只有16℃的懷來,數據中心的日夜運轉獲得了更低的能耗成本。
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告訴本刊記者,世紀互聯在河北懷來、廊坊等地建設大型數據中心項目,一方面可滿足北京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外溢需求,為華北地區新媒體企業提供高可靠性的云計算服務,另一方面,也為當地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數字基礎設施服務。目前,世紀互聯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和內蒙古五大樞紐節點均有布局,覆蓋“東”與“西”。2021年12月,世紀互聯“新媒體數字產業園項目”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開工奠基;2022年2月,世紀互聯與烏蘭察布市政府簽訂協議,建設云計算中心。那么,這些頻頻發出的大動作,可以看作是世紀互聯迎接產業新機遇的一次“爆發”嗎?
02“瞬息萬變”還是“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業務周期都比較長,就現階段而言,很難就在短時間內呈現出一個特別直接的結果。”作為一家老牌的IDC企業,世紀互聯實際上需要更多地去考慮業務的長期穩定。從這個角度來說,數據中心行業的快速發展,既可以看作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也可以視作為一場長期的挑戰。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體現了我國發展低碳數字經濟的決心,也是平衡區域經濟發展、賦能數字經濟產業的國家級戰略工程,對于優化數據中心布局、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和西部地區發展意義重大。“我們感受到國家非常強的一個政策引導,包括社會上的預期,希望我們的業務能夠快速部署,尤其是加快西部業務的布局。基于既有的網絡技術和客戶基礎,我們有動力也有能力完成東西部布局的這種轉換。”
眾所周知,銀行核心系統對數據的要求一直強調的是高可用度。但并非只有銀行才有這樣復雜的使用場景,隨著數字經濟規模的擴大,大部分互聯網業務,無論是支付電商,還是視頻類媒體,對于數據的低時延、高連續、高可用性等都有著日益龐大的需求。在談及技術層面的挑戰時,王世琪表示,“必須做好全面的充分的技術論證和保障之后,才能實現數據中心相關業務的拓展和遷移。數據中心的企業和用戶對此都是非常謹慎的。”
在這一點上,“東數西算”實際上給IDC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對于互聯網產業而言,無論是數據中心服務商還是互聯網業務客戶,往往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形成一定的規模,面對各種個性化的需求,這就對互聯網業務本身帶來了相應的難度。數據中心企業在做相應的分層部署時,不單單要進行資源和區位的選擇,從能源成本、水電供給、網絡成本、災害評估等角度綜合考慮,也要針對不同場景進行相應技術架構和網絡架構的規劃。
“互聯網的業務部署越來越快,以前是按月、按周,現在很多是按天計算,甚至一天之內就會有多次迭代,”王世琪坦率地說,“但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從土地電力等規劃、設計到工程交付通常需要12-18個月。如果是特別大型的基地,包括完成相關行政審批和能耗指標評價的程序在內,規劃與建設的周期甚至還要更長。
我們通常理解的數字產業,更多的是以電商平臺、即時通訊、流量經濟等熱門形態滲透到日常生活里,而數據中心行業打交道的“數據”,在地面、在“云”端、在郊區整齊排列的機房內部,都不是直接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就導致我們可能容易以為和互聯網相關的產業,都具有“瞬息萬變”的屬性。然而,從王世琪與我們分享的“1天”與“12個月”的巨大反差來看,其實“可持續發展”才是IDC行業發展致力于達到的目標。也可以看出,在“東數西算”工程推進過程中,數據中心落地的具體方案朝高可靠性、高可擴展性方向精進,這也是IDC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一直維持長時間的超高速增長。”王世琪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時間里,國內對數據中心行業的關注度很高,而基于數據中心本身重資產、長周期的屬性,實際上整個行業的發展增速相對平穩。
03環環相扣,全面協同
隨著“東數西算”的政策引導,隨著互聯網用戶對成本優化的需求提高,人們不僅期待數據中心實現高算力,也更關注IDC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是否有所作為。多地要求新建數據中心年平均PUE不高于1.3,如果說在業務領域是保持了增速的穩定,那么世紀互聯在能耗方面是否能滿足我們的期待?
對此,世紀互聯借助智航運維系統,降低功耗、PUE、WUE等運行指標,引導客戶適應數據中心從核心城市到周邊城市的逐級布局,同時逐步遷移至大規模、高能效的數據中心,提高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2021年7月,世紀互聯在“數據中心+光伏+規模化儲能”的創新應用佛山智慧城市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但僅僅是PUE等能耗指標符合地方產業建設要求,數據中心就可以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多個戰略區域獲得豐富的土地、電力、能耗指標資源儲備嗎?“東數西算”工程在東西部算力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西部自然資源稟賦等方面,對IDC行業釋放了明確的利好消息,但并不意味著IDC企業可以一枝獨秀、高枕無憂。
“一定是協同發展。”王世琪告訴本刊記者,“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的半徑通常不限于本地,我們希望能夠和全行業、多環節共同進行聯合創新,同時實現能耗的降低和算力的提升。”
根據世紀互聯對“東數西算”的理解,不是簡單地把這幾萬臺服務器搬到從東部搬到西部,就能徹底解決能源利用能耗降低的問題。從完整產業鏈的視角,整個行業要做的其實有很多。
考慮到互聯網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的問題,機房設備廠商要提高產品性能與有效工作時長,從而整體提高服務器的綜合利用率;考慮到高載能數據中心基地實現節能減排的問題,園區規劃從電氣架構到制冷架構、安防消防,從散熱制冷到空氣凈化,都需要引進更多專業人才;考慮到數據中心計算性能和存儲能力提高的問題,則需依賴于算法的迭代和半導體芯片處理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云化和虛擬化的能力,這也是“新基建”范疇里最常被談論的話題。
“我們從事的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我們只是整個互聯網產業價值鏈的一部分,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我們不能過度夸大數據中心行業在數字經濟里面的作用。我們建設數據中心,一方面做好園區PUE的優化、設備服務的優化,同時也和芯片與服務器企業、云服務商深度合作,提高云網協同能力,這就是我說的全面協同。”王世琪說。
世紀互聯的思考給了我們對“東數西算”多維度的啟發,除了跨越物理空間的資源調用,這一工程的意義還在于加深基礎設施建設在時間維度上的積累,并促進了跨行業的交流合作。不僅政策制定和行業監管需要加大統籌和規劃力度,相關行業自身也需要把業務發展的可擴展能力做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關于數據中心網絡的未來發展趨勢,王世琪認為,在技術層面,IDC會呈現出算力時延從100ms縮短至10ms的城市計算,并邁向1ms的邊緣計算。這就意味著,現有IDC內部所部署的二層網絡“走出IDC”,延展直達目標客戶的辦公桌面。“現在是全面擁抱包括公有云、專有云、混合云在內的上云業務的時代,我們相信這一點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我們的業務增長點。”王世琪總結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