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射頻接收器靈敏度平臺搭建和測量
作者簡介: 居大鵬,集成電路工程碩士,美國管理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在讀,負責智能汽車門禁解決方案芯片應用的技術支持。E-mail:david.ju@nxp.co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110/428885.htm0 引言
靈敏度(sensitivity)是衡量接收機檢測發射器發出的無線信號有多靈敏,可以成功解碼或者接收到最小電磁能量,它的單位是dBm,計算公式sensitivity =10×log (power), 例如接收到的最小信號功率是0.000 000 000 01 mW,那么靈敏度就是-110 dBm。靈敏度是汽車電子射頻接收模塊的重要的性能參數,關系到接收PKE/RKE 鑰匙和TPMS 模塊的最大接收距離和接收微弱信號的能力,是射頻接收模塊性能重要的考量指標。因此了解在研發和量產時如何評估和測量靈敏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汽車射頻接收模塊靈敏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終端用戶的用車體驗。
1 測試標準和靈敏度參數
本文的靈敏度測量是參考針對短距離的工作頻率在(25 ~1 000)MHz 范圍射頻的歐洲標準ETSI EN300 220-1 來實施的, 靈敏度的接收比特誤碼率(Bit Error Ratio) 以10-3 為衡量標準。依據這個標準,可以計算出當射頻信號發生器配置在一個最小的信號功率下,通過檢查在10-3 的比特誤碼率(Bit Error Ratio)下接收到的幀的錯誤率Frame Error Ratio(FER)是多少,例如發射器發的數據的前導頭(喚醒和同步幀)是16 bit,數據(payload)是128 bit,那么得到幀錯誤率如下:
FER = (16 + 128) × 10?3 = 14. 4%
射頻接收芯片數據手冊上的靈敏度的參數正是基于在一定的幀錯誤率(FER)、FSK/ASK 不同的解調方式、不同的解碼方式、不同的數據通信率、頻偏和帶寬(Channel filter BW)等條件下保證的最低信號接收靈敏度,如表1 所示。
表1 NCK2913射頻接收靈敏度性能參數[1-3]
脫離了一定的測試條件,測試得到的靈敏度意義就不大。
2 測試硬件和軟件的建立以及測試過程和優化方法
2.1 手動靈敏度測量的硬件、軟件以及測試設備和工具
1)1 臺射頻信號發生器,可以發射射頻接收模塊需要的頻率、FSK/ASK 調制、數據率等參數;測試315/434 MHz 的話,可以用例如R&S SMJ100A。
2)1 塊設計好(匹配好射頻天線阻抗)的demo board 或者射頻模塊,將demo board 的射頻芯片燒錄好固件,且demo board 留有天線SMA cable 接口或者測試點。
3)1 臺安裝Windows 7/Windows 10 操作系統的電腦,如果是測試例如NXP 射頻芯片NCK2913 demoboard 靈敏度,可以預先安裝NXP IREC 智能評估配置上位機工具;如果是零部件供應商自己開發好的硬件射頻模塊,需要事先開發好可以上電配置使模塊工作的軟件[4-5]。
4)FTDI 5 V 數據線,可以通過USB 轉UART 接口和IREC 配置工具控制例如NCK2913 demo board 工作在例如連續接收模式。
5)低損耗的射頻SMA 適配器和線纜:連接信號發生器和demo 板。
2.2 手動靈敏度測量的軟件、硬件和設備搭建(如圖1)
按照圖1 的搭建方法,將射頻接收模塊(例如NCK2913 demo)USB 插到電腦端,連接信號發生器的SMA 母頭到NCK2913 demo SMA 公頭,打開信號發生器準備配置信號發生器,打開PC IREC 上位機配置工具準備配置NCK2913 射頻參數,NCK2913 芯片已經事先燒錄好最新版本的固件,IREC 配置工具需要事先安裝。如果是客戶自己開發好的射頻接收模塊,需要通過LIN 或者UART 串口連接到電腦做數據接收。
圖1 手動靈敏度測量軟硬件平臺搭建
2.3 配置NCK2913 demo的上位機IREC和設置信號發生器射頻參數
通常會依據汽車廠商具體平臺項目PKE/RKE/TPMS 的實際應用, 按照車廠制定好的PKE/RKE/TPMS 規格書配置射頻模塊的接收參數,本文舉配置NCK2913 demo 為例。基本原則是確保射頻信號發生器參數的設置和射頻接收模塊接收的參數的設置一一對應。例如:前導頭(Run-in pattern)或者喚醒頭(wake up pattern)、同步幀(preamble/FSYNC)、數據幀(Payload);如果射頻接收模塊(例如NCK2913)在比較高的發射功率下接收不到信號發生器手動觸發發出的數據時,就要仔細檢查是不是在編碼方式,數據格式等設置不正確。事先我們可以使用一個參考的TX 發射機檢查待測的接收模塊(DUT)接收功能是否正常,如圖2 作為發送,圖3 作為接收。從圖3 接收到的數據看,可以知道NCK2913 RX 接收數據正常。
圖2 NCK2983 TX IREC上位機配置工具設置
圖3 NCK2913 RX IREC上位機配置工具設置和數據接收
NCK2983 TX demo
發送數據:112233445566778899aabbccddeeff,包的數量:10
NCK2913 RX demo
接收數據:112233445566778899abbccddeeff,包的數量:10
配置NCK2913 demo 的上位機IREC 和設置信號發生器射頻參數做靈敏度測試的例子如圖4、圖5 所示。
圖4 配置射頻信號發生器參數
圖5 NCK2913 IREC pc上位機軟件射頻參數配置
2.4 手動測量靈敏度操作流程
手動測量主要針對研發階段少量的樣品測試,需要用手去觸發(execute trigger/single)執行單次發送,例如發送100 包數據,就要按壓100 次,每次可以統計接收模塊接收到的幀的錯誤率Frame Error Ratio(FER)是否大于之前計算的臨界的FER,如果大于這個FER,那么將上一個TX power 功率值作為該模塊的靈敏度,圖6 是實驗室手動測試的操作流程。
圖6 手動靈敏度測量流程
2.5 產線自動化設備自動測試靈敏度
這里簡單介紹一個測試框架,如圖7,原理和手動測量靈敏度類似,但需要借助自動化的測試編程設備對待測接收器和射頻信號發生器(發射器)進行控制,自動化的測試設備(上位測試設備)需要借助串口或者主機控制器接口完成對發射器(下位測試設備)和接收器(待測設備DUT)的同步,執行報文的發送和接收。在生產線上可能該自動化測試需要通過非傳導的方式,即在屏蔽的腔體里通過天線輻射的方式進行收發測試,測試結束時,上位測試設備會將接收器(待測設備)收到的數據(bits)和發射器(下位測試設備)發送的數據進行比對,通過在設定好的發射功率下計算FER 來判斷該靈敏度是否滿足要求。
圖7 產線自動化靈敏度測量框架圖
2.6 接收靈敏度的優化方法
射頻接收靈敏度的性能除了和芯片本身的內部射頻電路設計相關外,外部的天線設計和天線匹配也會影響靈敏度。射頻天線的設計需要遵循天線的設計原則同時也需要進行一定的仿真;在例如315/434 MHz頻點下,天線匹配通常需要借助網絡分析儀器用匹配網絡將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分別匹配到50 歐姆;除了天線阻抗匹配,對接收器的射頻參數配置和優化也很重要,其中有1 個重要的參數就是通道濾波(channel filter),又叫信號帶寬(signal bandwidth)選擇和設置;這項參數的設置很重要,選擇過大的通道濾波會導致最大1%/ 最大3 dBm 的損失,選擇過小的通道濾波也會導致較差的接收靈敏度或者數據丟幀。在設計的時候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信號帶寬。
中心載波頻率的偏差來自于發射器和接收器的晶振的不準確,以10-6 計算
frequency deviation(Δ f):發射器頻偏
data rate(fdat):數據通信速率
frequency deviation’s tolerance(δf):頻偏的容差
data rate’s tolerance(δfdat):數據通信速率的容差
max CFO[kHz]:Maximum Center Frequency Offset,最大中心頻率偏差
3 結束語
本文基于NXP 汽車多通道射頻接收器實施了靈敏度的測量,詳細展示了如何搭建靈敏度的整個測試裝置,也介紹了如何設置硬件和軟件,包括信號發生器、NCK2913對應的電腦上位機IREC 軟件配置;以及通過流程圖的方式闡述如何在要求的一定幀的錯誤率條件下測量和得到接收器的靈敏度。在產線自動化設備測試靈敏度上介紹得較簡單,后續可以在此基礎上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也對設計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接收靈敏度的優化方法和經常容易被忽視的參數優化做了一些介紹。希望射頻靈敏度的測量方法和設計思路能夠對從事汽車電子射頻模塊設計工程師和測量工程師的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射頻工程師進一步了解射頻模塊的靈敏度評估方法。
參考文獻:
[1] an454910 - Application note:Advanced receiver configuration - NCK2910 - Lizard(1.0)[Z].NXP,2017:7.
[2] an454710 - Application Note - Sensitivity Measurement-NCK2910–Lizard[Z].NXP,2017:5-6.
[3] NCK2913 Sparc - UHF multi channel receiver -Product data sheet[Z].2015:234-235.
[4] IREC(Intelligent Radio Evaluation & Configuration)[Z].Version:7.1_Rc3.
[5] HEYDON R.低功耗藍牙開發權威指南[M].陳燦峰,劉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雜志2021年10月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