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編輯觀點 > 英特爾換帥回歸技術主線,能否帶領英特爾走出“制程低谷”?

英特爾換帥回歸技術主線,能否帶領英特爾走出“制程低谷”?

作者:陳玲麗 時間:2021-01-14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在10nm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開始量產的同時,1月13日晚間宣布CEO鮑勃·斯旺(Bob Swan)將于2月15日離職。在的前任首席執行官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突然辭職后,斯旺于2019年1月成為的首席執行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101/422070.htm

英特爾方面在官網發布了新任CEO的人選,VMware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 )將接任這一職位,自2012年9月以來他一直擔任VMware的CEO。

截屏2021-01-14 11.41.37.png

英特爾方面表示,“經過慎重考慮,董事會得出結論,現在是進行領導層變革的恰當時機,在英特爾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用Pat的技術和工程專長。董事會相信,Pat和其他領導團隊,在英特爾繼續從CPU公司向多架構XPU公司轉型的過程中,將確保英特爾戰略的強有力執行,以建立其產品領先地位,并利用未來的重大機遇。”

在過去,英特爾一度偏好從內部選拔具有數十年技術背景的工程師擔任CEO,因此,斯旺剛上任時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具有財務背景的斯旺上臺后,不少業內人士都擔心,英特爾是否會更注重財務數字,而減少在產品研發及投資方面的支出。

在任職的兩年間,斯旺主導了英特爾的多起商業并購案,但因10nm等先進制程工藝的多次延期以及市值被競爭對手反超,圍繞在這位CEO身上的爭議從未消失。


在他上臺以來,英特爾正式宣布退出5G智能手機市場,以及出售NAND閃存及存儲業務。2020年10月,SK海力士和英特爾共同宣布簽署收購協議,SK海力士將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閃存及存儲業務。本次收購包括英特爾NAND SSD業務、NAND部件和晶圓業務、以及其在中國大連的NAND閃存制造工廠。

2019年7月,英特爾公告稱,和蘋果公司已經簽署協議,由后者收購英特爾大部分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大約2200名英特爾員工將加入蘋果公司,同時包括相關知識產權、設備和租賃。該交易價值10億美元,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和蘋果中斷5G芯片合作的同時,也意味著全球5G智能手機基帶芯片領域的玩家又少了一位。

對于英特爾來說,選擇退出的可能不外乎幾個原因,一是XMM8160的表現不如蘋果預期,二是避免英特爾在10納米的產能不足的問題再次上演,若英特爾確定量產10納米制程,而英特爾又確定取得蘋果5G手機的訂單,這勢必會排擠到英特爾其他10納米產品的產能規劃,屆時,第二波的產能不足問題恐怕再次上演。

顯然,即便是作為芯片領域的老將,面對蘋果拋出的“繡球”,英特爾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此外,近年來,英特爾由于在10納米和7納米的技術量產延期,其市場競爭力受到一些影響。對于10nm產品時間的延遲,英特爾當時給出的回應是14nm制程還有提升的空間。但由于英特爾已經在10nm上停留了太長時間,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對其的信心。

在最新公布的消息中,雖然英特爾10納米服務器芯片將出貨,但比起預期已經推遲了3年多。英特爾一再延遲的10nm制造工藝給AMD帶來了替代的機會。而所有這一切都轉化為AMD十年來首次獲得市場份額的歷史性機遇。作為英特爾在CPU上的老對手,AMD憑借著臺積電的“助力”而趕超英特爾進入7nm時代。

作為曾經主導全球PC市場的“Wintel”(Windows+Intel)聯盟成員之一,英特爾幾乎是摩爾定律的代名詞,在二十年前筆記本電腦所處的全盛時期,英特爾的微處理器可以說沒有對手。

但在今天,半導體先進制程賽道上是以智能手機以及各種新型終端為主導的選手。而錯失移動互聯網“黃金時代”的英特爾,此時面臨的不僅僅是份額的流失,還有新時代下游戲規則的變化以及新的挑戰者。


彭博社此前信息顯示,AMD和英偉達是過去五年標普500指數中的最大贏家,AMD股價上漲38倍、英偉達上漲18倍。

英特爾正經歷以PC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但在數據成為“新石油”的時代,看到數據中心這一蛋糕的不僅僅有英特爾。2020年,英偉達宣布收購ARM,AMD收購賽靈思,英特爾迎來更大競爭。被臺積電超過后,英特爾市值在去年7月初又被英偉達超越。

去年7月,該公司透露,由于7nm制程工藝中存在“缺陷”,其7nm芯片將推遲6個月上市。這一延遲意味著該公司的7nm芯片最早將于2022年上市,原本計劃于2021年底上市。此外,這一延遲現在也導致英特爾考慮未來使用臺積電或三星等外部代工廠來生產7nm處理器。

英特爾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它仍對自己在最后一刻提高自身制造能力抱有希望,該公司預計將于本月做出決定。如今,該公司正在努力將其處理器技術轉到7納米節點,并與臺積電和三星展開競爭。

也有分析指出,英特爾在半導體制程上的瓶頸不只是各先進制程節點的延期,而是需要重整架構來實現翻身,這將造成英特爾在制程上的劣勢持續5年、6年,甚至7年的時間。此外,無論是芯片廠商還是晶圓代工廠商,越往“金字塔”走,承擔的壓力就越大。

那么接下來,Pat Gelsinger會給英特爾帶來快速轉型的新希望嗎?



關鍵詞: 英特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