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設備出貨額全球第一,存儲芯片有望打破美日壟斷
中國第二季度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表現依舊亮眼。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最新報告,二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出貨額達到168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半導體設備出貨額達到45.9億美元(約314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36%,躍居全球第一。相比之下,一直在半導體領域渴望獲得勝利的美國,其成績又是如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9/418156.htm314億元,中國二季度半導體出貨額第一!一季度已超北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報告指出,韓國二季度以44.8億美元的出貨額位居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市場,同比大漲74%;日本則以17.2億美元緊隨其后。換句話說,美國所在的北美市場此次并未能擠進全球前三的位置,而對比這一地區此前的數據,其半導體設備出貨量"不敵競爭對手"恐怕更加顯而易見。
今年6月,SEMI在報告中指出,作為較早受到疫情影響的經濟體,中國一季度半導體設備出貨量卻同比增長了48%,即半導體的銷售額幾近翻倍,銷售額及增長幅度均位居全球第一;相較而言,美國的數字就不太好看了——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額為35億美元,而北美地區的出口額只有19.3億美元,約是前者的一半。
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量難有亮眼成績,其原因顯然與美國政府頻繁出臺的限制措施有關。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BCG)就曾警告,限制舉措或將促使中國企業更多地轉向韓國等替代市場,這勢必導致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的領導地位大大削弱;而按照美國領先半導體行業市場研究公司VLSI Research的說法,美國芯片市場目前已出現"存貨積壓"的窘迫場景。
中國再傳好消息:存儲芯片月產30萬片!打破"美日韓壟斷"格局
可以說,盡管美國限制措施不斷,但其在半導體設備市場并未能如愿持續搶占高地,反而如"飛去來去"一般,傷及自身。更讓美國迫切的是,中國企業在儲存器領域的頻繁突破,或將進一步改變當前全球存儲器市場的格局。
根據此次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報告,其認為存儲器將是今年全球支出最多的領域,金額或達264億美元(約18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換句話說,當前各大經濟體均在存儲器領域發力。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總投資240億美元(約1643億元人民幣)的長江存儲國家存儲器基地,其二期(土建)項目就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工,規劃每月生產20萬片存儲芯片產品,達產后與一期項目合計月產能將達30萬片;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在存儲芯片領域進一步降低對外依存度。
不止于此,今年4月,長江存儲還宣布新的研發進展——已跳過96層,成功研制出業內已知型號產品中最高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最高I/O傳輸速度和最高單顆NAND閃存芯片容量的128層閃存。有機構就預計,此舉將讓中國與美日韓芯片巨頭的技術差距縮小1到2年,實現彎道超車。
更早之前,外媒還在報道中指出,長江存儲進入64層閃存市場的腳步已經勢不可擋,在其大規模生產之后,2020年全球64層3D NAND市場的競爭無疑將變得更加激烈,對于美日韓的芯片巨頭來說,其價格優勢恐怕也將逐步喪失。換句話說,伴隨著存儲芯片國產化,我國企業將進一步擺脫對外依賴,從而改變行業當前由"美日韓壟斷"的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