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雷電4”讓Type-C向“快充標準”更進一步
7月8日,英特爾正式揭示了下一代通用電纜連接解決方案Thunderbolt?4(又稱“雷電4”),雷電協議與USB協議間的爭奪統一于Type-C接口。Type-C最大的輸出功率為100W、最大的承受電壓和電流分別為20V和5A的Type-C是目前最佳的快充標準接口,但是目前Type-C生產技術難度大,成本投入高,優勢企業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8/416590.htm7月8日,英特爾正式揭示了下一代通用電纜連接解決方案Thunderbolt?4(以下稱“雷電4”),并且在今年年底,雷電4會搭載英特爾即將推出的Tiger Lake移動處理器出現在部分筆記本電腦上,其中包括英特爾計劃Athena項目的筆記本電腦。

雷電與USB協議間的碰撞,統一于Type-C接口
“ Thunderbolt為消費者提供了跨各種設備的領先連接標準,有助于提升計算體驗,并以簡單,性能和可靠性實現USB-C的承諾。Thunderbolt 4的到來凸顯了英特爾如何將PC生態系統推向真正的通用連接解決方案。”英特爾客戶端連接部總經理Jason Ziller說。
英特爾想要創建一個專用的數據和視頻傳輸協議,在2009年推出了雷電1,Thunderbolt代表著高速協議,傳輸速率達10Gb/ s。接著一路往高速發展,2013年雷電2能提供20Gb / s的速度;2015年雷電3能提供40Gb / s的速度。多年來由于高昂的技術許可認證,雷電技術主要被高端筆記本采用。因此英特爾對雷電3做了些改變,如接口從Mini DisplayPort連接器切換為Type-C(USB-C)型連接,與Type-C電纜和設備兼容,同時放寬對雷電技術的許可。雖然雷電自“誕生”以來就滿足人們高速傳輸的需求,但明顯地在Windows PC領域敵不過USB,因此英特爾將雷電3整合到USB4.0中。
USB4.0規范主要用于高速互聯的自動化系統傳輸高速數據,英特爾公布了USB4.0含有兩個版本:USB4TM40Gbps和USB4TM20Gbps,帶寬分別為40Gbps和20Gbps。一個版本兩個速度如何選擇?在去年USB4.0剛公布但還沒有推出兩個版本的時候,USB開發者論壇 (USB-IF)主席Jeff Ravencraft曾這樣說道:“在不需要40Gb/s的速度、多種數據傳輸和現有規范足夠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開發人員可以選擇20Gb/s,如移動手機和平板電腦應用。”
USB4.0和USB3.2一樣采用的是Type-C接口,并配以高速線纜,能兼容以前的所有USB版本和雷電3標準,這使得USB4.0成為一種將多種高速設備直接相互連接在一起而不需要通過集線器的方法。

回歸到雷電4上,這是雷電3的進階版,比USB4.0規格更高。同樣是40Gb/s帶寬和Type-C接口,但是在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進行了全面增強,兼容雷電3和USB產品、DisplayPort影音接口、RJ-45網絡接口等,通過一個Type-C接口實現數據、音視頻、電流間的傳輸,提供真正的通用電纜連接體驗。
Type-C成為了目前最佳的快充標準接口
根據英特爾的官方說法,支持雷電4的電腦至少有一個接口是支持充電的,也就是說未來的雷電4筆記本可以不設獨立的充電口,通過Type-C接口進行充電,真正的實現傳輸數據、充電“一口搞定”。雷電4為Type-C走向快充標準添上了濃重一筆。
這也顯示一個趨勢,未來的數據傳輸、顯示、充電接口都可以由Type-C接口替代,包括DisplayPort、HDMI、MHL,而各種雷電協議、USB協議、充電協議都可以由Type-C兼容。
從2014年被諾基亞的N1平板采用開始,Type-C就一直不斷被優化、標準化。應用從手機、平板逐漸擴展到其他消費電子、車載、智能家居,甚至工業互聯網領域。這樣一個應用廣泛、功能多樣、高速傳輸、雙向易操作、小巧纖薄的Type-C接口市場規模必然很可觀,尤其是還具備快充功能。未來消費者對快充的需求是極大的,以5G手機為例,用戶追求手機的快運行、大屏幕以及輕薄化,因此5G手機快速增長的功率消耗需求和緩慢增長電池電量供給間形成反差,但充電應用廣泛Micro B接口電流電壓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最大的輸出功率為100W、最大的承受電壓和電流分別為20V和5A的Type-C成為了目前最佳的快充標準接口。
站在消費者角度上考慮,消費者追求的是具有信號完整性、快速傳輸數據和電流、易用性、耐久性和防水性的接口。同時這也是Type-C的發展趨勢,高速傳輸對信號和電源的完整性要求更為嚴格,這對線纜企業和連接器企業在生產制作過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連接器企業需要瞄準市場各行業的需求,跟隨各應用場景需求去研發,在整體技術和市場研究上雙突破,才能分得市場規模將超千億的Type-C“蛋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