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招股書披露:2019 年上半年營收 9.49 億,阿里系持股近 30%
雷鋒網消息,8 月 25 日,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明星初創企業曠視科技(Megvii)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從而證實了前不久的傳言。通過這份招股書,我們也能夠看到曠視在業務、營收、股權、股東、人才等方面的諸多信息,也有助于行業在商業和資本回報的維度上更加深入地了解 AI。
在此,雷鋒網也提取了該招股書的關鍵信息。
曠視的業務發展狀況
曠視是一家成立于 2011 年的人工智能公司,聯合創始人分別為印奇、唐文斌和楊沐。基于其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能力,曠視主要深耕于計算機視覺領域,自研了深度學習框架 Brain++,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
按照曠視的說法,在業務方向上,曠視致力于 “向客戶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物聯網設備的全棧式解決方案”。
曠視主要提供三類解決方案:
個人物聯網。曠視提供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以人工智能賦能攝像頭,改善個人設備的用戶體驗。曠視的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算法及軟件,一方面可以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鎖個人設備或授權在線支付,另一方面利用計算攝影及視頻處理解決方案使消費者得以用個人智能設備在相片及視頻方面提升。
城市物聯網。曠視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將城市空間數字化,讓城市及社區更加安全和更有效率。曠視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傳感器。曠視的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使政府機構加強公共安全,優化交通管理并改善城市資源規劃。曠視的智慧社區管理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高物業安全的同時改善住戶及訪客體驗。
供應鏈物聯網 。曠視提供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以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及傳感器,讓供應鏈更有效率。曠視的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機器人。曠視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幫助物流公司和制造商有效部署及管理大型機器人網絡,以支持復雜的倉儲任務。曠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使線下零售商能夠通過分析顧客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及優化銷售計劃。
按照業務線劃分,曠視的業績也分為三個層面:
個人物聯網。根據灼識咨詢提供的報告,按 2018 年收入計算,曠視是中國最大的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超過逾 60% 的市場份額;2018 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 Android 智能手機中,超過 70% 使用了曠視提供的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Face ID 解決方案客戶由 2016 年的 127 名增至 2018 年的 1044 名,復合年增長率為 185 .6%。
城市物聯網。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 2018 年收入計算,曠視是中國最大的聚焦人工智能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曠視于 2018 年為中國 106 個城市的政府機構及企業客戶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而截止 2016 年底為 30 個城市,復合年增長率為 88.0%。另外,截止 2019 年 6 月 30 日,曠視還向中國境外 15 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
供應鏈物聯網。曠視對此并沒有明確披露,只是援引灼識咨詢的報告稱:在 2017 年進軍智慧物流垂直領域,并且迅速成為中國垂直領域的領導者。
曠視的營收和盈利狀況
營收是這次的曠視招股書最關鍵的亮點,我們先來看曠視的總體營收數據:
招股書顯示,曠視在 2016 年的收入為 6780 萬元,2017 年為 3.13 億元,2018 年為 14.27 億元——由此計算,曠視收入在 2016 年至 2018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358 .8%。
將 2019 年上半年與 2018 年上半年同比對比,曠視的收入由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 3.06 億增加至 2019 年同期的人民幣 9.49 億元,同比增加了 210 .3% 。
再看利潤(虧損)的情況:
2016 年、2017 年及 2018 年,曠視分別虧損 3.428 億元、7.59 億元和 33.52 億元。
截至 2018 年及 2019 年 6 月 30 日止的上半年,曠視分別虧損 7.29 億元和 52 億元。
針對招股書出現的巨額虧損,曠視方面進行了說明。曠視表示,虧損由 2017 年的 7.59 億元增至 2018 年的 33.52 億元,及由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的 7.29 億元增至截至 2019 年同期的 52 億元,主要是由于曠視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
曠視所說的 “持續的研發投資” 很容易理解,但是這里雷鋒網需要說明一下 “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這實際上是由于新經濟公司融資經常使用可轉換可贖回的優先股,由于公司估值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合約承擔的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是非現金科目的調整,無現金流出,并不是真實的業務情況。
顯然,曠視管理層不認為上述虧損不能真實地反應經營表現,那么拋開影響因素,曠視于 2018 年的經調整凈利潤為 3220 萬元,而 2016 年及 2017 年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 9200 萬元及 1.42 億元——另外,截至 2018 年6 月 30 日止六個月,曠視的經調整凈虧損為 1.37 億,但是到了 2019 年同期,曠視扭虧為盈,經調整凈利潤為 3270 萬元。
也就是說,在調整之后,曠視在 2019 年上半年其實是盈利了。
另外,從三大業務來看,顯然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營收占比越來越大,而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營收尚且處于起步期。同時,在 2016、2017、2018 年,曠視的毛利率分別為 31%、52.1% 和 65.2%,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另外,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 62.3% 和 64.6%,也有所增長。
曠視的融資、股權和人才情況
雷鋒網查詢到,在提交招股書目前,曠視公開披露的 7 次融資(數據來自天眼查),分別是:
2012 年 8 月 12 日,由聯想之星和聯想創投參與的數百萬元天使融資;
2013 年 7 月 1 日,由創新工場參與的數百萬美元 A 輪融資;
2014 年 9 月 23 日,由螞蟻金服參與的戰略投資,但具體金額未披露;
2015 年 5 月 14 日,由創新工場、啟明創投參與的 47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2016 年 12 月 6 日,由建銀國際、富士康、啟明創投參與的 1 億 B+輪融資;
2017 年 10 月 31 日,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戰略領投,螞蟻金服、富士康聯合領投的 4.6 億美元 C 輪融資;
2019 年 5 月 8 日,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資局 (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參與的 7.5 億美元 D 輪融資。
股東方面,在 IPO 之前,曠視科技的相關持股比例如下:
三位創始人:印奇持股 8.21%,唐文斌持股 5.9%,楊沐持股為 2.72%;
AI Mind 持股為 5.57%;
Machine Intelligence 持股為 6.19%;
阿里巴巴透過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已發行在外股份的 14.33%;螞蟻金服透過全資子公司間接合共持有已發行在外股份的 15.1%——這兩家公司合起來持股達到 29.43%。
聯想透過兩家全資子公司間接合共持有曠視已發行在外股份的 1.2%。
當然,在上述持股關系下,曠視與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都有深入合作關系,其智慧物流解決方案為亞洲最大的智能倉庫之一提供技術支持,以服務阿里巴巴的天貓超市,其身份驗證解決方案允許螞蟻金服旗下的信用評分服務供應商芝麻信用為其部分企業客戶提供身份驗證功能。同時,曠視與聯想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在智能個人設備、智慧城市管理以及智慧物流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
人才方面,首先曠視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均畢業于由圖靈獎得主兼中國計算機科學家和理論家姚期智院士創立的清華大學 “姚班” ,三人畢業后就合作創立了曠視公司。印奇在 2019 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全球青年領袖” 之一,唐文斌是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楊沐是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
另外,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員,2010 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人” 之一。
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曠視的研發人員共 1432 人,約 95.3% 具備學士或以上學位,其中約 37.7% 具備碩士或以上學位,包括計算機科學家、研究員及其他技術人才,遍布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及西雅圖等城市。
另外,在研發開支上,曠視在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及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止的六個月分別為 7820 萬元、2.05 億元、6.13 億元及 4.68 億元——顯然也有逐年遞增之勢。
總結
作為 AI 四小龍之一,曠視向港交所提交的這份招股書,其實某種意義上也是檢視 AI 從技術成功地走向商業盈利和公開股票市場的可能性的最佳時機。也許,比起 AI 技術的突破和落地,市場更希望看到 AI 究竟能夠給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對于曠視在上市方面的后續動作,雷鋒網將保持密切關注。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
原文章地址為曠視招股書披露:2019 年上半年營收 9.49 億,阿里系持股近 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