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編輯觀點 > 選RISC-V做國產芯片?你知道它源于美國國防部項目嗎

選RISC-V做國產芯片?你知道它源于美國國防部項目嗎

作者:本刊編輯 時間:2019-07-10 來源:EEPW 收藏

從誕生伊始就受到眾多大公司的關注,特別是很多中國企業對此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因為其免費的特性讓眾多中國設計公司看到了所謂的自主研發的新希望。但是,我們首先要承認的一點是,硬件設計不同于傳統軟件設計,即使是軟件行業,軟件在商業特別是對安全性很敏感的應用中都會被使用者反復評估其安全性后才會被有選擇的采用。那么在硬件端,免費的是否能真的解決中國設計的問題,筆者持保留態度。起碼幾十年前MIPS最早開源的時代,很多廠商經歷過MIPS從開源到被私有化之后的設計陣痛,沒人可以保證免費的會永久的免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7/402509.htm

另一方面,在華為遭特朗普禁令封殺之后,許多人提出,拿開源技術來對抗美國技術封鎖。在備受矚目的芯片領域,就時常被人提起,認為可以是中國發展自主CPU的基礎。吊詭的是,許多人認為開源就是自主知識產權了,卻對其所面臨的風險只字不提。殊不知如果真按照這些人的做法采用了RISC-V作為自主CPU的基礎,最后卻可能落入了美國的開源陷阱,可能對我國芯片開發帶來重大隱患,此中關竅,不得不查。

RISC-V指令集從一開始就是源自美國國防部下屬DARPA資助的項目。DARPA全名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是美國國防部屬下的一個行政機構,負責研發用于軍事用途的高新科技。而DARPA支持RISC-V的初衷,一開始就和安全密切相關。

1562738618275670.png

在我們看到的網絡資料里,RISC-V百度百科的介紹里是這樣說的:

1562738638384926.png

而維基百科里的解釋是這樣的:

1562738655983593.png

筆者遵守法規不敢翻墻,所以選擇了bing搜索的截圖

從某種角度來看,RISC-V的確是UCB的老師和學生們搞出來的,這和幾十年前斯坦福搞出來的MIPS類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介紹里獨獨刪除了最早來自于DARPA資助這部分內容。并且在EETimes的文章中(連接地址:https://www.eetimes.com/author.asp?section_id=36&doc_id=1334587),一直強調RISC-V是積極參與DARPA安全體系的重要成員,其中一句話很特別,我將英文原文列出來“It's time for the industry to move away from the principle of security by obscurity and embrace open architectures like RISC-V which enable anyone to inspect and analyze the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to assess its security.”大家可以好好揣測其中的含義!

正是這個美國國防部在4月份出了一份名為《5G生態系統:國防部的風險和機遇》的報告,在報告里明確提出美國應該限制美國供應商向中國供貨,以減緩中國5G生態擴張的步伐,即使這會加快中國自主可控的步伐也在所不惜。也就是在這份報告的影響下,川普簽署了行政令,以“科技網絡安全”為由,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并向美國商務部賦權,允許后者禁止美國公司購買“外國敵人”生產的電信設備、技術,首當其沖的就是華為。

1562738697424218.png

即使RISC-V能撇清和美國國防部的關系,卻怎么也擺脫不了技術源自美國的事實。位于美國的RISC-V開源項目基金會,90%成員為美國人。RISC-V指令集最早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完成研發,目前80%以上核心技術也是源自于此。基金會董事會由七人組成,六人來自美國的企業和組織,包括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西部數據、Bluespec、英偉達、Microsemi和SiFive等。SiFive作為美國芯片技術IP企業,基于RISC-V技術開發閉源IP產品,其90%成員為美國人,主要高管也均由美國人擔任。中國RISC-V產業聯盟理事長、上海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也承認,美國RISC-V公司受到管制,不能向華為出售IP。可見,即使是開源技術,也一樣會遭遇美國的長臂管轄。長臂管轄有多厲害呢?我們可以從任正非接受采訪時候的一段話感受一下:“原則上,不招美國人。只要有美國的身份、有綠卡、有美國永久居住權,就可能有美國成分,我們就要接受長臂管轄。“當RISC-V技術源頭都是來自美國的時候,要避開美國的長臂管轄幾乎是不可能的。

國內也有人鼓吹通過合理的開源基金會管理辦法可以規避美國出口管制,但開源真的能解決長臂管轄的問題嗎? 即使是最為國人津津樂道的安卓系統,中國廠商已經在其中貢獻了不少代碼和市場份額,但因為其主導權在Google,當美國政府對華為下達禁令的時候一樣不再對華為提供支持,又哪里是一個開源協議或者開源基金會管理辦法就能繞開的呢?

我們可以設想,當中國公司基于RISC-V已經開發了很多芯片,幫助美國把RISC-V生態建立起來以后,有一天忽然美國政府下達禁令,禁止中國廠商接觸RISC-V相關技術,中國廠商開發進度被強制叫停造成的損失不算,其長期積累的知識產權和人才儲備都為美國人做了嫁衣裳不說,因為當初的路線選擇不慎遭遇美國狙擊,中國整個芯片產業錯失時代機遇,喪失了寶貴的機會窗口,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這一切不是不可能。就在前些天,美國參議院馬克·盧比奧向國會提交“2020財年國防權法案”修正案,要求禁止華為等被列入美國政府觀察名單的企業根據美國專利法律尋求救濟,也不能就專利侵權提出法律訴訟。又有誰能打保票,美國議員不會又出新的幺蛾子,對中國采用RISC-V技術出一個針對性的法案呢? 畢竟RISC-V掌握在美國機構手里,必然遵守美國的法律。

在今年的臺北電腦展期間,正是華為被器件供貨管控的高潮期,此時傳出的消息中有一個就是美國RISC-V廠商不能向華為出售IP,雖然作為開源,華為可以用RISC-V自己設計芯片,但重要的是,需要一個龐大生態,當這個生態很多重要的軟件和硬件資源都是美國公司研發和主導的時候,遇到下一次華為式的管制,基于RISC-V設計的芯片可能完全會被本就彼此間各懷心思的盟友們第一時間站出來限制提供支持。華為畢竟還是個商業公司,如果面對更保密和關鍵的國家安全應用,一個由DARPA首先資助研發并強調緊跟DARPA安全體系要求的開源,是否能保障中國的國家安全,這就需要真正的行業專家來謹慎的排查研究了!前面那段英文的解釋,也許會給很多真正在研發關乎中國國家命運的微電子設計師們敲響安全的警鐘。

綜上所述,開源技術是我們學習和交流國際先進技術的一個很好的渠道,但切莫把開源神話,認為“國外一開源,我們就自主“是一條彎道超車的捷徑,卻對其中隱含的陷阱視而不見,最后造成更大的損失。切記。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