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三劍客: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
李開復曾經評價過AI四個獨角獸: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和云從科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5/400917.htm由于它們的產品比較特殊,所以大眾接觸的比較少,對它們并不太了解。
一、人臉識別的獨角獸
經常有一種說法,下個十年是AI的十年,如果說AI行業是皇冠,那么四個獨角獸所從事的領域—人臉識別,就是皇冠頂部的鉆石。
代表AI技術實力最高水平的,是人臉識別技術。
而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的拿手絕活,都是人臉識別,所以它們在智能安防領域有一騎絕塵的實力。
1、依圖科技
2018年12月,依圖科技發布了一個“聽寫大賽”微信小程序,內嵌各語音識別引擎,由網友自行對比識別率。
幾乎在所有場景下的語音識別,依圖科技都遙遙領先阿里、百度、騰訊及科大訊飛等。
取得這樣的成果的時候,“不務正業”的依圖科技進軍語音識別領域才剛剛一年。
語音識別技術是科大訊飛賴以生存的命根子,之后科大訊飛迅速發表聲明,聲稱聽寫大賽中使用的訊飛引擎是免費版,收費版遠比這個更強大,識別率更高。
看到這個場景,讓表哥想起了當年紅極一時的凱立德導航。價格不貴、技術一流的凱立德是怎么從導航圈消失的?
當你的盈利賽道成為另外大佬免費通道的時候,離倒掉就不遠了。高德和百度祭出免費大旗廝殺的時候,凱立德轟然倒塌,后來免費也沒人用了。
依圖科技的語音識別引擎,作為云棲聯盟成員,依圖的平臺最終很可能會成為大佬們的免費平臺,科大訊飛的所謂核心技術,就會受到嚴重沖擊。
在人臉識別領域,依圖科技技術也非常卓越,除了在世界頂級人臉識別比賽中獲得第一外,公司的人像識別比對系統可在0.5秒級內完成單張人像查詢億級數據庫后返回精準結果,領先于國內其它技術供應商的百萬級查詢水平,也超越了人眼識別平均水平,在青奧會、珠海航展、G20峰會安保系統成功應用。而車輛識別系統則能通過對車輛品牌、型號等精準識別,實現品牌識別、假套牌庫分析、基于視覺特征的“以圖搜車”,已經在多個省公安廳應用,并獲公安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更為不務正業的是,公司竟然發布了一款AI芯片。
5月9日,依圖科技在上海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其首款視覺推理AI芯片產品QuestCore(求索),以及基于該芯片構建的軟硬件一體化系列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
依圖的產品距離民生非常近,表哥的護照到期了,上周去出入境管理中心辦手續的時候,發現使用的人臉識別設備和指紋采集設備就是依圖科技的產品。
2、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的英文名是SenseTime,中文名卻意味深長。
公司創始人湯曉鷗,是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商湯,中國第一個信史朝代—商朝的開國帝王。
在人臉識別領域公司研發實力相當強勁,商湯的產品已經在2017年全面盈利。
全新的SensePass通過集成商湯科技業內領先的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算法,將在包括寫字樓、機關單位、工業園區、校園、住宅小區等區域類場景中發揮功用,對進入區域的人員進行精準地身份驗證與權限關聯,幫助管理者完成區域門控權限管理與人員的考勤管理。不再有門禁卡,也不怕臉盲門衛認不出你,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目前,SensePass系列已經為包括萬科、世茂、京東方、鏈家、北京地鐵、海航、白云機場等諸多企業級客戶提供涉及多類場景的識別、管理服務。
3、曠視科技
在AI領域,全國有4000多家公司,脫穎而出的,都是依靠強大的技術實力。
5月8日,曠世科技剛宣布完成D輪7.5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公司歷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一輪融資。與此同時,聯想、創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套現退出股東行列。
公司的核心技術正在從人臉識別平臺Face++升級為系統化AI算法引擎Brain++。業務場景上也從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產、手機、金融等垂直場景升級為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生活大腦三大IoT場景業務群。
其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富士康、聯想、凱德、華潤、中信銀行等眾多行業級頭部企業。
二、背后的大佬
各家AI獨角獸的背后,幾乎都能看到阿里的影子,不難發現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野心。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都參與了其中的各輪融資。
依圖科技,背后“影子股”有神思電子和熙菱信息。
商湯科技,作為AI屆的網紅,參與的上市公司非常多,國中水務、立昂技術、聯絡互動、電廣傳媒、東方網力、佳都科技、科大訊飛等。
曠視科技,背后則有泰達股份、信雅達、健康元的影子。
三、過度依賴補助的科大訊飛
雖然同為AI領域的企業,科大訊飛的技術并不像另外三個同行成為過硬。而且依圖科技的語音識別秀曾經讓訊飛很難堪。
訊飛雖然持有商湯科技的股權,但只有0.35%,對公司的經營并不會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4月18日晚間,科大訊飛發布了2019年年報。
初看起來,和以往每一年一樣,公司的業績靚麗依舊,當然,和以往的每一年一樣,業績都經過財技修飾。
為什么這么說?公司的業績看起來還可以啊?營收高速上揚,凈利潤雖然增幅略低,但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大幅上揚,問題在哪呢?
第一,公司對政府補助的依賴非常高。
以2018年年報為例,公司的政府補助占凈利潤的66%!三分之二的凈利來自政府補助!
以往年度,從2013年到2017年,政府補助分別為1.11億元、1.47億元、1.67億元、1.80億元、1.5億元。從占比來看,政府補貼收入對科大訊飛凈利潤的貢獻額度均超過35%。
第二,公司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過高
據2018年年報,17.7億的研發支出,有8.3億進行了資本化,約占研發投入的47%。
根據會計準則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研發支出,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從而通過多年攤銷的方式減輕當年的利潤壓力。
對自己業績有自信的高科技公司,比如恒生電子,往往會將研發支出全額費用化。
多少比例算合理呢?由于會計準則給了上市公司足夠大的權限,所以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大部分計算機信息類企業都在30%以下,甚至很多全額費用化。
假設以恒生電子的方式處理研發支出,科大訊飛當年要減少8億左右的利潤,瞬間變成虧損。
第三,公司的固定資產折舊期超長
據年報顯示,公司的房屋及建筑物折舊年限為40年。一般的上市公司折舊年限會選擇一個區間,根據不同的房產確定不同的具體折舊日期,40年通常是上限,而科大訊飛一刀切全部執行40年,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利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