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格局:華為小米OV高端市場圍剿蘋果 錘子等小廠商崩盤
3月24日,調研機構GfK日前送出了一份中國手機市場的年度報告(2018-2019年),其中著重羅列了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的格局,在高端領域,蘋果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過華為等國產品牌也在努力追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799.htm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現狀:第一梯隊跑馬圈地、小廠生存越來越難
從2017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由中高端產品引領的銷售額上升趨勢,而2018年這個趨勢被延續下來,以往廠商狂拼性價比的行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加強創新在中高端市場上競爭,畢竟獲取正常的利潤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有了利潤才會投入去做創新,這樣才是良性循環)。
GfK在報告中指出,經過動蕩的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已經足夠清晰,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五家廠商占據了第一梯隊,大家積極的搶占市場份額,其中又以華米OV這四家最為突出,國內市場份額占比超過80%,而加上蘋果近10%市場份額,其余眾多手機廠商只能去瓜分微小的市場,而有的廠商甚至已經幾乎到了消失的邊緣,比如錘子、酷派等。
目前,新一輪品牌梯隊分層趨勢是:頂部品牌產品線布局策略清晰,產品系列定位明確,“立旗艦”成為品牌建立份額安全感的關鍵。線下市場的疲態成為線上渠道份額走高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的努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且頻繁買單,這也讓蘋果倍感焦慮。
國產手機紛紛成立子品牌:最大程度搶占市場
不可否認,即便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向中高端轉化,但低價市場的大盤空間依然是中國手機行業的“重金”地,渠道下沉的意義對廠商不言而喻,所以合理優化渠道結構,關注產品與渠道發展的匹配度,高效整合渠道資源就成為了各家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看到國產手機廠商紛紛創立子品牌,比如小米旗下已經擁有了包括紅米、美圖、黑鯊等在內的五個子品牌,vivo也成立新的子品牌iQOO等,而華為則是很早之前就創立了榮耀。對于這些廠商的悄悄轉變,行業人士認為,成立子品牌可以減輕原有品牌過于低端化的風險,同時也能更好的去卡位收割低端市場,最大程度的做到市場份額最大化。
此外,2018年高端市場的零售均價在蘋果的帶動下快速上漲,促使高端市場價格段空間跨度被迅速擴大,更多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對高端市場沖擊的機會。而借助產品科技元素的進一步普及滲透,中低端價格段市場將打響新一輪的性價比戰役。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子品牌能夠更好幫助主品牌來完成拼性價比的事情。
中國手機高端市場:蘋果依舊是絕對王者,占比70%以上
從GfK送出的統計報告看,去年各個季度的平均數據顯示,2018年在超過4000元價格段的高端市場,蘋果的市場份額超過70%;緊隨其后的華為的市場份額接近20%。簡單來說就是,蘋果在高端市場份額突出,華為高端產品勢能可觀,OV試水求變,而小米在高端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iPhone牢牢占據著中國高端市場,并且優勢明顯,但售價持續上漲已經讓不少老用戶選擇逃離,這也是為什么以華為等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已經開始一點點侵蝕蘋果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的原因。
GfK認為,售價過高、用戶感知層面的創新減弱,國產高端手機越做越出色等,都是iPhone在中國市場份額慢慢下滑的主因。最關鍵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覺得花萬元購買iPhone是不值得的行為,而一旦少了品牌信仰的加成,那么對于蘋果來說,這會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
手機市場越來越飽和,廠商向生態產品載體轉變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無論總體出貨量還是銷售額,相比去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減少。去年智能機總出貨量為4.07億臺,相比2017年下滑13%,而2019年預計同比下滑10%。同時,2018年智能手機總銷售額為0.99萬億,同比2017年下滑2%,預計2019年同比下滑4%。
造成上述原因有很多種,但更多還是市場本身,比如上游制造業壓力集體增加,行業寡頭格局弱化市場彈性,品牌間“增,降”接盤的轉換失衡等,更關鍵的還是手機市場高度飽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手機品牌轉戰其他產品領域的趨勢成必然,而產品生態的不斷充實,將助推未來產品生態銷售的套餐化和定制化,同時傳統零售渠道亟待升級,品牌商對于渠道的穩定性訴求增強,渠道自有化成為可能。在渠道自有化趨勢的推動下,未來品牌商的“自mall”畫面有可能浮出水面,這就需要廠商建立起自己的產品生態終端體系,為新一輪的競爭做籌備。
隨著5G商業化越來越近,在更快網速、更低時延的5G網絡下,手機雖然還是最重要的移動載體,但物聯網產業會加速爆發。萬物互聯也意味著更多應用組合及產品組合的瞬間多樣化,這與當下手機行業正在加速構建的產品生態圈相呼應。未來,行業變化將由跨界融合走向生態融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