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萃取的5G咖啡,只有華為能調出這個味道
“曾夢想有什么,和此刻正在經歷什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1/397288.htm在北京遠郊足夠凜冽的冬風里,我聽到很多媒體同仁都在碎碎念著這樣的感嘆。
若干年前,我們開始暢想5G時代。忽然如今,我們發現5G從協議與頻譜,到交換機和基站,再到移動芯片甚至手機,每一個技術細節都呈現在面前。
這種大夢初醒的感覺,頗有些壯懷可抒。
1月24日,華為在北京舉辦了5G發布會暨2019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會議的節奏那叫一個迅猛,只要跟5G相關,核心技術與產品就跟春運的人潮一樣向外井噴——似乎在5G這個領域,華為的干貨實在太多,北京的冬日上午有點不夠用了。
從全球首款5G 基站芯片華為天罡,到現場展示安裝5G基站,再到終端芯片巴龍,華為可以說一口氣展示了云、網、端的全套5G方案,并且曬出了30個5G商用合同,25000多5G基站發貨的成績單。
當然,更全面的大招還要留給一個月后的巴塞羅那,那時才是5G時代的號角吹響。
華為與5G顯然在這兩天已經呈現了刷屏之勢。但我們卻覺得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視角來解讀一下:假如能帶來超級游戲、遠程手術的5G網絡,是一杯人人渴望的咖啡,那么這次咖啡師華為并沒有僅僅講述咖啡豆本身的故事。在發布會中,另一個關鍵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AI。
AI是如何影響5G網絡的?為什么只有華為在拿出5G的時候搭配了一份“AI套餐”?這個邏輯背后,或許藏著華為5G全球領先的深層密碼。
5G網絡這杯咖啡,全面加入了AI方糖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5G到來會強勁刺激AI增長。
這是因為5G的大帶寬、低時延,是人工智能算法在工業、醫療、娛樂落地的基本保障,也是移動AI最重要的問題:大規模并行部署的支柱條件。
反而在華為這里,事情卻有了變化:在5G還沒開始幫助AI之前,AI卻已經可以先開始幫助5G了。
華為發布的5G方案表明,AI技術可以全面滲透到電信網絡業務當中。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個領域與華為的網絡業務相結合,并且作用到了5G業務的推進中。
不久之前,華為剛剛發布了全球首款裝有AI大腦的數據中心交換機,通過自適應自學習能力,其可以實現以太網零丟包,端到端時延降至10微秒以下,達成網絡效能的最大化。
而在網絡技術本身,華為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的概念,將全棧AI技術引入網絡,打造了SoftCOM AI解決方案。基于SoftCOM AI,網絡可以完成機器學習模式的自我故障排查和自動修復,極大程度降低了使用者的運維成本。
總而言之,伴隨著5G新技術的推出,華為同時也展示了將AI能力遍植電信網絡業務中的能力。從在端到端的接入,匯聚,從基站到數據中心、網絡運維,華為的網絡正在全面部署AI。
假如5G是一種新的咖啡豆,那么AI可以看作咖啡店引進的新方糖。從5G業務到整體電信網絡業務的升級,AI在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中開始了逐步滲透,直至無處不在的旅行。
而我們緊接著需要理解的是,在電信網絡業務中大量調入AI這種輔料,咖啡師華為的目標是什么?
自學習網絡的價值升維,讓運營商獲得前所未有的香醇體驗
咖啡愛好者都會有這樣一個認識:好的咖啡不需要太多介紹,入口時的香醇感就意味著一切。
在5G這杯咖啡面前,華為要面對的是全球最挑剔的客戶:全球范圍內經歷過幾代網絡變遷的電信運營商。
是否要選擇5G,以多大的投入擁抱5G,5G是否要選擇華為,運營商們今天還懷揣著非常多的忐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