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IoT開發者,阿里云忙著建生態
近日,在“第五屆物聯網開發者大會”期間,電子產品世界記者采訪了阿里云IoT開發者生態負責人/阿里云IoT學院院長孟凡光先生,請他展望了2019年IoT開發者的特點,及阿里云的開發者生態計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5622.htm2019年的開發者趨勢
首先,很多互聯網開發者在往下走,因為大量物聯網應用場景涌現,會倒逼他們往下沉淀;與此同時,第二波人是傳統的嵌入式開發者,原來他們只在端側做,但為了把數據的價值發揮出來,必須往上走。因此,底層與上層的開發者在逐漸融合。不過,如今很少有公司能夠有非常全面的工種或全端的開發人才,為此,阿里云為開發者們搭建了一個平臺,使開發者在此碰撞和交流。
其次,阿里云IoT(物聯網)會更多地做一些場景的實踐給到開發者,為他們提供一些培訓。例如對于互聯網開發者,了解到數據采集是如何來的;對于嵌入式開發者,使他們能夠真正了解數據上云后的價值。
阿里從電商鏈路角度拉通IoT生態鏈
很多公司在做云和網絡,每家公司有每家的特長。阿里云更多地強調是自己賦能給中小微的公司,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去激發他們去做這件事情。
怎樣商業化?就是從電商鏈路角度來整個拉通它。眾所周知,MCU(單片機)是處于最底層的,其上層是IDH(獨立設計公司),再往上層是做設備和產品的企業,設備和產品企業在哪里賣?會在淘寶和天貓上賣。這就是阿里一整套拉通的邏輯。所以阿里云是用商業化的場景來去做整個開發者生態。
云企業的分類
云企業眾多。主要有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圍繞云做生態的企業。
公有云的企業數量較少,除了阿里外,還有亞馬遜、微軟及少量本土云企業等。之所以數量少,因為公有云的投資巨大,例如需要做云的基礎設施、搭建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等。
也有一部分企業在做私有云。
還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在圍繞云做生態,助力企業上云,包括做線上工具和解決方案等,這樣的生態公司是較多的。
阿里云的競爭對手
阿里云沒有特別地界定誰是競爭對手,因為阿里云專注于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如果阿里云提供的服務被客戶認可了,這是阿里云發展的最大動力。
實際上,阿里云現在建立了很多產品運營機制,現在沒有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競爭對手怎么做,而是更多地思考這個場景是不是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
5億元的投資方向
阿里云要投資5億元,更多的是在探索用經濟或資金去翹動開發者市場。目前來看,沒有一個規定一定要在什么時間點把錢花完,也有可能一年之內,也有可能半年之內,只要阿里找到能夠觸發物聯網開發者的動機。
這個投資跟風險投資不同。風投更多是一種商業行為,通常需要考核財務產出;而阿里云的投入更多的是扶持,例如與大學合作,免費建實驗室,不需要有財務回報;再例如投一些中小微公司,線下建培訓基地,這些中小微企業是阿里云的合伙人,但跟資本合伙人是兩個概念,阿里合伙人更多地像阿里的編外員工。
阿里云靠什么盈利?
阿里云一個月上百萬條信息發送是免費的。那么阿里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的確,阿里云也不是免費的,也需要有一定的盈利,例如消息超過了一百萬條/月才會有3.6元。但是用到云時,客戶可能會同時用阿里的存儲、CDN(內容分發網絡)、安全等,因此更多的是在有價值的產品上有一定的增值服務,這是阿里云的一種盈利方向,但至少目前沒有特別把盈利作為阿里云的核心目標,更核心的是希望把阿里云的產品平臺打磨得讓開發者愿意用。
和淘寶、天貓商城的關系
天貓商城是阿里主導的一個板塊,但是阿里云IoT所在的業務部門會有一個單獨的板塊,叫智能單品、智能生活,這里是流量入口,阿里云IoT部門會把客戶推到這里邊去,它的流量要優先于其他的板塊。
阿里云IoT在阿里云中的位置
阿里云IoT的開發者生態邏輯是什么?是搭一個普惠的平臺,讓大家提升工作效率,創造他們的商業價值。
阿里云IoT(物聯網)是在整個阿里云集團下面的一部分(如下圖)。
阿里云由六大板塊組成。最底層的是物聯網,再往上是數據分析和挖據,再往上是人工智能,基礎是云計算,圍繞著安全與企業應用,這是我們目前看的云板塊的六大技術體系。
阿里云IoT的職責
2017年3月17日,阿里物聯網(IoT)公司成立,在2018年的4月,阿里云計算大會時公布,IoT是阿里巴巴集團第五賽道。
阿里云IoT做了一個像Android這樣的操作系統,要把底層的硬件復雜度屏蔽掉,換句話,希望能夠解決物聯網里的碎片化——非標問題,因此構建這樣一個底層的使能的物聯網平臺。
阿里云有三個愿景。
第一,阿里云要得到(Get)一百萬個開發者。以前可能做電商,賣貨就能賺到錢了;在物聯網時代,需要有更多的技術投入,有更多的智力因素驅動以及商業因素,會變成更重要的一些生產要素,所以在物聯網包括云板塊里,阿里對開發者是非常重視的,希望阿里的平臺能夠服務到這一百萬開發者。
第二是有一百萬個的解決方案。像淘寶的平臺,現在有將近2600億件的商品,同樣的,阿里是在物聯網平臺上能夠提供出來滿足各行各業的解決方案。
第三,希望有一百億種設備在阿里云平臺上。
阿里云現在處在1~3年過渡階段的第3年。從整體上看,目前已把整個產品原形已經打磨得差不多了。
看好LoRa的應用場景
阿里云IoT大圖中,可見阿里云在LoRa方面進行了重點投資。目前進展如何?
首先是戰略布局。阿里云現在在跟鐵塔公司與ASR(翰捷科技)公司合作,做線下的基站的布局和建設。
目前嘗試在兩類領域里做LoRa的場景的建設。第一個是校園,因為學生比較密集,而且LoRa是可以獨立建基站的,這對校園安全、對學生的管控是非常好的。第二是小區,例如門禁,由于Lora可以覆蓋5公里范圍內的信號,因此門禁是完全可以基于LoRa來做的。
LoRa的優勢是相對靈活。因為很多學校本身有IDC機房,例如一個客戶是寧波的一所高校,自己有很大的IDC機房,因此數據不需要放在云端,要放在本地,這種場景時,NB-IoT要做些改造才行,但LoRa可能就是比較輕便的ES。
NB-IoT和Lora,在中國哪個機會大?實際上,二者都是技術,現在還沒有一個場景來驗證說它們行還是不行,因此也很難預測未來誰的市場大。下一波的機會,是NB-IoT、Lora、5G都有機會突破的地方。
為了進入LoRa領域,阿里投資了翰捷科技,Semtech又授權給了翰捷科技,因此,阿里投資的翰捷科技是Semtech的一個芯片智能廠商。
一些本土公司也有LoRa芯片,在此,阿里是開放的心態,因為阿里更專注在云端的能力。盡管阿里會投資一些芯片,但阿里主要業務是搭平臺,更多地做物聯網上云的管道和基礎平臺這一端。因此客戶開放,底層都兼容,阿里云可以用LoRa芯片,也可以用客戶的NB-IoT芯片等,都沒問題。
附:阿里為開發者生態投入的計劃
開發者非常重要,阿里有多項投入。第一方面是資金的投入,阿里云會投資將近5億元。投資的第一個方面是開發者生態的培訓,現在會花大力來做這個事情。第二是硬件開發板的補助。第三是會有一些戰略的扶持,阿里會投些公司,可能有7家,現在圍繞阿里IoT 的7家產業基金,重點去投天使。
此外,阿里還做了兩個事情。首先,阿里會提供免費的認證通道,如果通過了阿里云的認證,相當于是阿里云官方指定的產品。第二,阿里云的行業合作伙伴中,有一部分是做解決方案的,可能需要硬件設備;另一部分僅僅是做硬件設備的,需要找解決方案商。阿里云平臺里大約有一萬三千家合作伙伴,各種平臺的角色都有,在這個平臺里,客戶可能會發覺到協同去完成整個項目的合作伙伴,阿里做中間的連接橋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