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業界動態 > AI+智能家居:小米、格力誰能成為IoT時代的王者

AI+智能家居:小米、格力誰能成為IoT時代的王者

作者: 時間:2018-10-11 來源:華強電子網 收藏
編者按:智能家居市場空間巨大,是智能硬件與技術、平臺等軟件的結合,傳統家電廠商和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各有獨特優勢,分工合作、共享市場爆發機會。未來小生態鏈(小米模式)會有望成為大生態鏈(硬件與互聯網公司交叉合作)主導嗎?

  3.2 亞馬遜:立足零售,強大電商背景,致力于賦予產品語音購物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0/392727.htm

  賦予音箱語音購物能力,始終立足零售。據OC&C Strategy Consultants估計,美國語音購物市場將從 2017年的20億美元,擴大到2022年的400億美元,且消費者以40歲以下有孩子的家庭為主。亞馬遜擁有強大的電商背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商業模式仍立足于零售,前期不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推廣Echo智能音箱,而后賦予并完善Alexa的語音購物能力,且提高渠道話語權(語音提供的商品選項只能在3種以下,而且會首推自有品牌或經Amazon Choice嚴選的品牌)。2017年,亞馬遜推出了定價僅20美元的Amazon DashWand,內置Alexa語音助手,只需掃描條碼或語音訂購,商品便會直接加入用戶的亞馬遜購物車中,點擊訂購鍵之后商品快速送達,免去搜索、加入購物車、確認付款等繁瑣環節,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購物,是亞馬遜將語音助手與購物體驗緊密結合的代表產品。


image.png


  布局智能安防,送貨“進”門。隨著Google Assistant和亞馬遜Alexa的普及,LG、Philips等家電企業、Ring等家庭自動化企業、及ADT、Honeywell等安防行業紛紛推出新硬件產品及基于人臉識別的安防服務等新業務。我們認為智能家居和安防行業的融合,會帶動行業加速發展。隨著基于人臉識別的視頻分析技術的運用,我們注意到ADT以及Ring等新型企業開始探索提供基于視頻分析的電子防盜、遠程監控和遠程控制服務。亞馬遜可借助收購的智能安防領域公司Ring和Blink,進一步夯實其剛推出不久的Amazon Key送貨進門服務,實現“最后一米”(已超越“最后一公里”)快遞。從而將電商平臺、智能音箱、語音助手、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等緊密連接,為消費者提供順暢方便的語音購物體驗。


image.png


  3.3 :投資+平臺驅動的“遙控器電商”

  “零”到“第一批”用戶:“發燒友”興趣濃厚,自帶流量優勢。嘗試智能家居的第一批用戶,往往是對科技產品有濃厚興趣的“發燒級”玩家,他們愿意為全套的智能場景付出較高的溢價,對家電產品的傳統功能反而要求不高。的生態鏈布局正是切中了智能家居目前的發展現狀,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迅速擴大產品線,提供相對豐富的生活場景;另一方面,“米粉”也正是一群科技發燒友,得以在智能家居領域繼續發揮自帶流量的優勢。

  “第一批”到“第N批”用戶:“遙控器電商”模式,已售出硬件=精準銷售渠道。所謂“遙控器電商”,指將具備遙控器特點(高使用頻率、十分鄰近用戶、充分了解使用習慣)的智能硬件變成電商渠道。小米充分利用其在智能家居普及期伊始的先發優勢。在少數小米產品進入用戶家居環境之后,無需文字、視頻廣告的投放,無需勞心勞力的地毯式推廣,將已售出的智能硬件本身變成銷售渠道。一方面,可通過對于用戶家居環境、用戶使用與消費習慣的捕捉,個性化提供產品建議;另一方面,可通過萬物互聯,根據其他用戶的使用與消費數據作出合適的產品推薦。軟性投放的精準銷售建議更易獲得接受,進而更易轉化為實際銷售的增長。

  3.4 流量變現的前提:高性價比+質量過硬+聰明的產品組合

  小米從2015年開始通過投資的方式拓寬產品線,通過流量+云+硬件構建了品牌內部的封閉生態鏈。公司3C產品以外的產品線從最初的手機配件(充電寶、耳機),向(1)空氣凈化器、可穿戴設備、電飯煲、機器人、平衡車等家電產品,以及(2)行李箱、背包在內的生活消費品拓展。公司已擁有200個品類小米產品,大部分都可接入米家APP進行控制,達到萬物互聯。隨著小米線上線下新零售平臺帶來的豐富流量資源,疊加消費升級的趨勢,IoT生態鏈已經初具規模,同時擁有5個以上小米IoT設備的用戶人數已超過140萬人。多樣的產品之間也會互相促進銷量。這個優勢是公司強大的“護城河”,搶先占領了IoT行業的領先地位。


image.png


  小米能夠占據市場先機,除自身的戰略眼光、研發能力、布局推廣、生產銷售服務等原因外,亦有市場環境賦予的“天時地利”。“天時”在于傳統家電廠商深耕大家電智能化,產品單價尚高、不具備流量優勢,在民眾沒有建立起智能家居習慣的前期,推廣較為困難。“地利”在于Amazon、Google等國外大廠由于語言、地域等限制,在中國落地進展遲緩。小米的流量優勢、“遙控器電商”模式和相對豐富廣闊的生態圈,使得其在初期發展亮眼。


image.png


  未來的智能家居:AI 助力,展開想象空間

  電商的商業模式革新只是一個初級階段,人工智能方法能夠實現提高用戶體驗的商業機會。

  交互方式的下一階段——獨立運行的人類助手:伴隨AI的成熟和在智能家居領域的落地,智能家居將更多地配備自動工作、獨立運行的能力,真正在多個場景中解放人類雙手,如掃地機器人、廚房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系統可以記錄人類的操作,并進行效仿。類似Moley Robotics廚房機器人系統的可獨立運行的智能家居或真正帶來家居革命。


image.png


  場景的持續拓展:目前智能化應用場景主要在空間+情景兩個維度進行探索,且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由于缺乏成熟的AI,當前的智能化應用場景局限于特定情況或者具體指令設定下的某一場景的服務,但場景范圍正在持續拓展。以海爾為例,2014年海爾推出U+智慧生活平臺,支持水、安全、空氣、美食、健康、娛樂、洗護七大智慧生態圈場景應用,基本涵蓋了消費者日常生活場景。以美食智慧生態圈為例,U+冰箱可以識別食材并推薦菜單,并由油煙機在烹飪時顯示菜譜,餐后U+洗碗機則根據菜譜內容智能編寫清洗程序,盡可能塑造多設備聯動的智能廚房場景。


image.png


  1 未來AI 管家會帶來科幻級智能家居體驗

  怎樣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在滿足多設備聯網、多交互方式之后,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統需要配備成熟的AI從而得以:1)控制幾乎全部的智能產品,實現互聯互動的智能化應用場景;2)識別家庭中各種智能化產品的功能,并加以組合,實現力所能及的服務;3)能夠自主學習,適應用戶個性化口令和需求。

  AI管家愈發智能、作用凸顯。鋼鐵俠中,托尼·史塔克那座全語音控制的豪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配合主人口令、調動資源、服務于人的中樞正是AI管家賈維斯。未來,AI統一控制傳感器、IoT,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持續捕捉用戶習慣與偏好,AI將愈發智能、愈發貼心。AI管家將以個性化動作響應用戶的模糊需求,如同樣表示“太熱了”,AI可根據既往記錄,選擇開窗通風或開啟空調。智能AI管家幫用戶主動管理家庭的安防、清潔將成為可能,甚至會主動根據氣候的變化,關心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并做出力所能及的反應。

  2 智能家居空間巨大,“小米”們與“”們共享機會

  據IDC統計,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1,622億美元,且將以1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2022年的2,770億美元。目前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只有5%。已售出智能音箱中,僅6%連接了燈光、開關、電視等智能設備,可見智能生態構建的市場空間巨大。

  、美的等傳統家電大廠在品牌與制造上仍具優勢。等傳統家電大廠代表的品牌經濟、制造優勢和工業精神仍將長期存在,像格力一樣在硬件上獲得品牌溢價和消費者認可,并不容易。傳統家電廠在家電市場具備無法用外部OEM方式替代的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此外,以格力為代表的工業精神可以大規模生產優質產品,滿足普羅大眾的消費需求。

  小米IoT擁有先發優勢,但任重道遠。隨著智能家居協議的轉換開放、傳統家電廠商產品的大力推廣與智能大家電需求的提升,小米也許需要:1)適當開放生態圈,接入經過遴選的第三方智能家居產品。2)嚴控質量:家電屬于耐用消費品,許多消費者仍處在對于小米家電產品質量的觀望狀態,小米應堅持優良品控,耐心培養市場反響強烈的旗艦產品。3)始終堅持高性價比路線,讓消費者享受“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智能家居,通過提高耗材銷售、附加服務業務的發展,在IoT產品低價保持和資本市場ROE追求之間尋找平衡。4)強化服務,推出各檔次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考慮配備可選的安裝、調試與售后服務,解決“有意向、沒時間”的城市年輕家庭、“有時間、不會裝”的成熟家庭等潛在用戶的顧慮,從而將消費群體從發燒友拓展至更廣闊的中國家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小米 格力 IoT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