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之外,中國動力電池圈的“浴血奮戰”從未停止
2018年6月,寧德時代上市,僅用6年半時間,超越曾經的行業老大比亞迪,成為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目前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形成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獨大的局面。
據統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00萬輛,對應動力電池需求約45GWh;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對應動力電池需求約110GWh。現在寧德時代進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將帶來增量空間,產業鏈企業面對的市場空間幾乎翻番。
與此同時,中國動力電池洗牌從2017年開始,2016年接近200家企業進入公告,2017年不到100家,有專家認為,2018年進入公告的企業將會縮減為2017年的一半。可能到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進入工信部公告的應該只有二三十家。

所以,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中國動力電池圈的其他電池企業紛紛發起猛烈攻勢,覬覦著動力電池的霸主地位。在變換莫測的市場面前,究竟誰能進入最后的巨頭決戰圈?
1、債務危機,曾經的巨頭沃特瑪崩塌在即
根據資料統計,占據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前三的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和沃特瑪三大企業,具體情況如下表:

正當前兩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角逐之時,在前兩年表現優秀的第3名沃特瑪在2018年上半年的成績不盡人意,已經跌出前10名,甚至到了即將倒閉的邊緣。
2018年6月28日發布的一紙員工休假通知書讓沃特瑪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事實上,自今年以來,沃特瑪的各項財務指標就已持續暴跌,陷入資金困局。有報道稱,沃特瑪一度無法按時發放員工工資,今年3月供應商曾堵門討債。而受沃特瑪債務影響,其母公司陜西堅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業績也持續下跌,今年4月堅瑞沃能整體債務已達221億元。
今年4月,時任沃特瑪副總裁、堅瑞沃能總經理秘書鐘孟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低估了2017年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對我們銷售市場造成的影響,3萬公里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款進程;其二、公司對于行業的樂觀心態,加速擴張,希望借助擴張規模彌補利潤損失;三、遭遇銀根緊縮,資金困難。”這一系列原因最終導致了沃特瑪的倒下。而沃特瑪的危機,正在給新能源行業敲響警鐘,完全依托于補貼政策的創業模式是一場豪賭。
2、逐步盈利,加大研發投入的國軒高科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申報第310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此次共有118戶企業申報428個新能源車型號,其中新能源乘用車48款,新能源客車163款,新能源專用車217款。
據統計發現,此次有63家電池企業(含總成)為公示內的新能源專用車提供電池配套。而且此次國軒高科與寧德時代打成平手,均為28款車型提供配套。
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主要從事于新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的研發、生產和經營。2015 年 4 月順利對東源電器借殼上市,登陸 A 股中小企業板。公司在上市后不斷擴大業務、提高產能,目前擁有合肥、廬江、南京、蘇州、青島、唐山、瀘州等多個生產基地,而且國軒高科還與同行比亞迪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于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
國軒高科目前已經實現了上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全部自供,并投資了三元正極材料,未來也將全部自供。此外,與星源材質合資的隔膜工廠也已于2017年7月投產。
而在下游,國軒高科也緊跟車企與電池龍頭企業的緊密綁定的趨勢,國軒高科是北汽新能源的股東方之一。
從2018年4月26日,國軒高科發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中看出,國軒高科2017年凈利潤8.38億元 動力電池產量增52%。
國軒高科主要業務分為動力鋰電池和輸配電設備兩大板塊。其中合肥國軒主要從事動力鋰電池業務,東源電器主要從事輸配電業務。其中動力鋰電池業務全年營業收入為40.60億元,占營業總收入83.93%。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動力鋰電池業務逐漸成為國軒高科主要盈利來源。
對于未來的經營目標,國軒高科表示,2018年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力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三元電池在充分保證產品安全性的基礎上,產品設計和系統能量密度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三代標準箱產品實現輕量化設計,多極安全防護,成組效率達到80%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