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成終極新特性 新舊造車勢力合縱連橫抑或捉對廝殺?
在你的認知中,哪些設備在智能進化史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是不斷向前更新迭代的PC,還是呈現日新月異面貌的智能手機?或許你不知道的是,一直以來汽車都在運行著大量計算能力,并成為最大的“移動電腦”。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加快落地速度、自動駕駛研發迅速深入、數字交通網絡逐漸成型的當下,汽車正在成為智能元素的最佳載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7/383217.htm
而于近日在國內舉行的CES Asia 2018(以下簡稱CES)和MWC 2018上海(以下簡稱MWC)上,原本注重消費電子的兩次盛會,卻被汽車企業搶足了風頭。在這兩大盛會上汽車企業成為了主角,眾多智能前沿技術層出不窮。而與此同時,盛會上還呈現出另一現象:傳統車企和后起之秀——新興的造車勢力都展現自身在智能層面的新技術。此外,它們還有著合作的苗頭。或許,汽車的未來將以智能為新特性而實現全面嬗變。
行業迎智能新機遇,傳統車企走得穩健
自誕生以來,汽車就是出行領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鑒于汽車的重要性,其始終都被每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進行了深度且全面的賦能。而在當下,智能無疑是最重要的時代元素。不難發現,智能已經全面滲入了大眾生活中。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新能源只是未來汽車的動力新基礎,而智能則是決定汽車企業能否制勝市場的關鍵所在。因此,為汽車附加智能元素,成為汽車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最重要布局。而要想在未來更加殘酷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智能這一元素也成為汽車企業不得不主動去觸碰的新機遇。
就近日舉行的CES和MWC來看,眾多傳統車企在智能層面走得十分穩健,紛紛發布了旗下的成果。比如,凱迪拉克在CES上正式發布Super CruiseTM超級智能駕駛系統,這一系統是業內首個量產并可真正實現在高速公路上釋放雙手駕駛的智能駕駛技術。當超級智能駕駛系統運行時,通過位于車輛轉向柱頂端的微型攝像頭與方向盤燈帶兩旁的紅外傳感器,系統可實時追蹤駕駛者頭部位置和臉部特征,識別駕駛者的視線方向,確保其始終專注于駕駛。

而奔馳的smart Vision EQ fortwo概念車,則描繪出未來共享出行的美好新天地。MBUX人機智能交互系統代表了梅賽德斯-奔馳當前最尖端的科技,令互聯世界在駕駛途中觸手可及。此外,東風日產正式發布“智行+”車聯系統,這是中國主流合資車企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聯網。而廣汽傳祺則展出包括iSPACE概念車、網聯車載控制系統、無人駕駛等在內的創新產品和技術,顯示出自主汽車品牌的實力。
我們不難發現,傳統車企已經在智能戰略層面進行了積極布局。它們不再將智能元素“藏著掖著”,而是全部置于臺前,向業界和大眾展示著自己在智能領域的深耕成績。
有錢任性,新造車勢力搏出位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眾多后起之秀——新造車勢力在智能層面也不遑多讓。基于既有的互聯網底蘊進行深度賦能,再加上融資所獲得的海量資金投入到研發中,新造車勢力展現出在智能層面的全新態勢。
比如,奇點汽車在CES上帶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研究成果:國內首款車載以太網數字化架構智能座艙系統和基于ISO26262規范的智能駕駛系統。而完全不同于大多數車企采取的“外包采購式”智能軟硬件開發的模式,這一系統從底層架構實現智能系統與包括傳感器、控制器在內的和硬件平臺打通,從而實現以軟件定義硬件的能力。最終,讓汽車真正成為滿足不同場景個性需求、具備成長屬性的移動智能終端。

至于前段時間剛完成5億美元B輪融資的拜騰,則在MWC上帶來第二款概念車BYTONK-Byte Con-cept,展示其面向自動駕駛時代的設計愿景和探索。最引人注目的是車內長125厘米、高25厘米的全球首創共享全面屏,并配備了駕駛員觸控屏及后排顯示屏。
值得注意的是,MWC上多位汽車行業生態系統的專家還在未來汽車峰會上各抒已見。此外,5G汽車聯盟(5GAA)也在MWC上舉辦了汽車科技主題論壇。甚至現場還演示了國內首個5G超遠程智能駕駛實車,讓新造車勢力受到廣泛關注。

可以看到的是,諸多新造車勢力在智能層面已經展現出自己的努力和推出的新技術等。而有錢任性的新造車勢力為了搏出位,它們在智能層面表現得更為激進。相比走得穩健的傳統車企,新造車勢力無疑已經成為前者的有力對手。
合縱連橫成主流,攜手向前已成定局
面對汽車行業在智能層面的紛亂態勢,如何能夠占據有利位置,成為傳統車企和新造車勢力共同思考的問題。如果僅僅只是單打獨斗,顯然是不行的。既會陷入閉門造車的尷尬處境,也會落后于對手的前行速度。因此,合縱連橫已然成為主流。
2017年12月,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達成合作,共享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四個領域的核心技術、平臺。這樣的合作,無疑增強了它們各自的實力。此外,寶馬與百度在CES上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探尋下一代人車交互新模式。而且,拜騰也與百度達成基于小度車載系統的深度合作。
今年5月,廣汽研究院與騰訊云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大數據云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今年6月,上汽宣布與阿里云合作,上線業內首個混合云汽車研發仿真計算服務平臺———上汽仿真計算云SSCC。用以提升汽車研發效率,以云計算手段加強研發流程互聯性、自動化、智能化。
因此不難發現,傳統車企之間、傳統車企和新造車勢力之間、車企與互聯網巨頭之間都已經展開了全面的合作。而就未來發展趨勢看,攜手向前已成定局。要想不被時代淘汰出局,車企的“抱團取暖”顯然是必須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