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深陷“愛國風波”中的聯想與聯芯

深陷“愛國風波”中的聯想與聯芯

作者: 時間:2018-05-15 來源:手機報在線 收藏
編者按: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溫室化,但不需要太溫室!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愛國情懷,但不能讓愛國情懷成為溫室!

  中美貿易大戰,再次將愛國情懷與市場緊密聯系,從中興到領盛科技,前者得到國民同情與支持,后者則似乎因為與高通“狼狽為奸”而慘遭業界痛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5/379877.htm

  對于中興遭遇美國禁售,本質上來說,中興自身的確有把柄被對方拿在手,但在愛國情懷支持下,中興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大唐與高通合資成立領盛科技通過,之所以慘遭市場痛恨,其實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對象是高通!

  圍繞手機產業的愛國情懷并未就此終止,幾年前的一場5G編碼投票風波,近日又把推向了娛樂風口,圍繞“為何不投華為”的話題讓陷入“難堪”。在這種愛國情懷娛樂風口的壓力之下,聯想不得不發布公告澄清:當年投的是贊成票,支持華為!

 兩年前的5G編碼投票:聯想究竟投給了誰?

  事件起源于2016年8月的3GPP第86次會議,主要圍繞5G移動寬帶信道編碼的三大標準,當時總共有三種方案被提出:LDPC、POLAR以及Turbo。其中LDPC是由高通主導,POLAR是由華為主導,Turbo則是由LG主導!事實上,在3G/4G時代,采用的是Turbo編碼方案,到了2016年,LDPC方案仍處于完善階段,而POLAR仍處于理論階段。

  資料顯示,在第一次會議中,支持高通的LDPC方案的有三星、諾基亞、中興、聯發科、英特爾、夏普、vivo、OPPO、小米,以及美日韓的主要電信運營商;支持華為POLAR方案的則包括華為海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展訊、以及少數歐洲和美國的電信運營商;支持LG的Turbo方案的包括愛立信、NEC、法國橘子電信(同時也支持華為的POLAR)等少數代表。

  事實上,無論是LDPC還是POLAR或Turbo主導者,都無法確定最終哪種編碼方案將會勝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種怪相:那就是在多種編碼方案上下注;比如說高通同時在LDPC和POLAR方案有專利,而華為同樣如此!這其實也反映出,彼此之間均沒有必勝的把握,同時,也側面反映了彼此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不詳3G/4G時代那么大!

  投票風波繼續上演,并推向高潮的則是兩個月后的第二次會議,2016年10月,投票則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時高通的LDPC方案支持者包括華為、高通、NTT、三星、愛立信、LG、NEC、索尼等;華為的POLAR支持者則只剩下了華為、華為海思;Turbo方案此時已經基本沒有了支持者。

  爭奪至此之際,投票的性質再次發生改變:從最初的到底需要哪一種5G編碼方案,變成最終到底需要幾種編碼方案。通過上述第二次會議可知,此時主要是高通的LDPC和華為POLAR方案兩者之間的較量。

  在投票的性質發生改變后,于是衍生了以下4種方案(此時Turbo基本上已經出局):首先是只需要一種方案的觀點,LDPC或者POLAR二選一,前者的支持者包括愛立信、索尼、夏普、諾基亞、三星、英特爾、高通、聯想、富士通、摩托羅拉移動,再加上幾家日韓為主的電信運營商,而后者的支持者只有華為自己!

  而需要兩種方案的觀點有劃分為:1、需要LDPC,但也兼顧Turbo編碼。2、需要LDPC,但也兼顧POLAR編碼。前者的支持者包括LG、IMT、NEC、富士通、法國橘子電信,后者的支持者則包括中興、聯發科、努比亞、小米、OPPO、展訊、再加上其他幾家。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發現,此時LDPC的呼聲要超過POLAR和Turbo,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華為而言,繼續堅持支持POLAR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還不如選擇需要LDPC編碼方案,但也要兼顧POLAR編碼方案。

深陷“愛國風波”中的聯想與聯芯

  此次會議的最終結果是,高通與華為各退一步:初步決定在5G數據傳輸的“長碼”部分使用LDPC,同時留下了一部分“短碼”空間待定。事實上,此時可以說LDPC方案的地位基本上已經得到了奠定!

  盡管如此,此時的投票并沒有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通過兩次的投票,最終陷入了高通與華為兩者的僵局狀態。當然,事實上哪種方案獲得了更多的認可也得到了答案,但對于參與者而言,顯然不愿意看到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所以才出現了上述兩種方案的僵持。

  至此,高通的LDPC可以說已經獲得了很大的勝利,因為“長碼”部分已經使用LDPC方案,剩下的則是“短碼”部分的爭奪。當燒餅只剩下最后一個之際,競爭無疑將變得更加激烈,最終高通與華為的兩大方案均在力爭最后一個入口。

  這就是第三次會議,而這次將起到決定性的投票,無論是高通還是華為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所幸的是,在國產廠商的支持下,最終華為的確獲得了多數的支持,遺憾的是,華為最終還是沒拿到短碼部分。

  第三次投票的結果是,支持高通LDPC方案的有:三星、阿爾卡特朗訊、上海貝爾、愛立信、英特爾、三菱電子、摩托羅拉解決方案、NEC、諾基亞、KDDI、高通、夏普、SK電信、NTT Docomo、T-Mobile、Verizon等總共約33家。

  而支持華為POLAR方案的則又華為、華為海思、宏碁、ADI、貝爾移動、博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想、Marvell、聯發科、摩托羅拉移動、努比亞、OPPO、東芝、vivo、小米、中興等總共59家。

  盡管華為的支持者要遠遠超過高通,但高通LDPC方案支持者的權重要高于華為POLAR方案支持者的權重,這就導致,盡管華為的支持者數量要多于高通,但最終華為依然敗給你了高通,最終高通的LDPC編碼方案拿下了5G移動寬帶數據信道的全部份額!

  據觀點表示,5G移動寬帶數據信道考量的是傳輸速率,主要都是大型封包,在這方面LDPC方案的確又很明顯的優勢,這也是LDPC方案能在前一次投票中拿下“長碼“部分的主要原因。

  在失去5G移動寬帶數據信道以后,華為只能備戰5G移動寬帶控制信道的爭奪,而對于5G控制信道而言,其本身的傳輸數據較小,最終在國內廠商的支持下,華為的POLAR方案順利拿到手!

  通過上述可知,聯想總共投了三次票,第一次是關于長碼部分的投票,其投了只需要高通的LDPC方案,第二次則是短碼部分的投票,其投給了華為的POLAR方案,第三次則是5G移動寬帶控制信道,其也投給了華為!

  而聯想也發布《關于聯想在3GPP投票事件中的說明》表示:在3GPP舉辦的有關5G標準表決會傷,聯想針對5G標準的POLAR方案投票(該方案由中國移動、華為等中國企業主導),包括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所投的都是贊成票!

  而關于5G標淮的制定組織3GPP,在華為無線網絡標淮專利部部長萬蕾博士(她同時也是華為5G標淮Polar碼方案主要貢獻者之一)看來,是一個公正、透明、團結和技術性極強的組織。其強調:“技術是沒有國界的,3GPP之所以成功,就是歸功于它的國際化,它的羅馬論壇式的技術辯論是推動技術優化趨于完善的核心機制。衷心祝愿3GPP的全球化的民主精神源遠流長……”

  領盛科技:到底是不是“皇協軍”?

  5月5日,已經被ST的大唐電信對外發布公告表示:2017年5月,經公司第七屆第十三次董事會批淮,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屬全資子公司全部股權作為出資參與設立中外合資企業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

深陷“愛國風波”中的聯想與聯芯

  公司于2018年5月4日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予禁止審查決定書》(反壟斷審查函[2018]第1號),主要內容如下:“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審查,現決定,對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通公司等新設合營企業案不予禁止,你公司從即日起可以實施集中。該案涉及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之外的其他事項,依據相關法律辦理。”

  簡而言之持續一年的領盛科技,最終被允許成立。圍繞大唐電信與科技的“皇協軍”這個詞再次充斥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皇協軍:為皇軍的協同作戰軍,系日本、汪偽政府合建的軍隊,屬偽軍的一種,曾被百姓唾棄為“抗戰中的漢奸部隊”。

  時間回到2017年5月26日,大唐電信發布對外投資公告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擬以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立可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出資參與設立中外合資企業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以進一步聚焦消費類手機市場,提升產品競爭力,并有效整合公司資源,提高行業占有率和影響力。

  合資公司瓴盛科技注冊資本298,460.64萬元,其中聯芯科技以立可芯全部股權出資72027.60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4.133%;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72027.60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4.133%;建廣(貴安新區)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103,396.50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34.643%;智路(貴安新區)戰略新興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51,008.94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17.091%。

  從當前全球主要CPU廠商來看,高端市場主要被高通霸占,聯發科一直不上不下,高端市場擠不進,低端市場面臨展訊的壓力,而在低端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主要為展訊所占領,像很多海外半導體廠商一樣,高通此前并不注重低端市場,但隨著高通業務發展受到限制,其不得不拓展新的市場以及產品線,例如收購NXP,再如此次與大唐電信成立合資公司,其目的無疑在于開始下探到中低端市場。

  換而言之,領盛科技的存在,將主要對展訊造成沖擊!從這也可以看出高通對中國低端市場的重視程度!

  對于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而言,其實中外合資的半導體公司著實不少,例如近期ARM與中方成立合資子公司,中方持股51%,ARM持股49%。此外,之前也有業界人士透露稱,國際上某領先半導體設備巨頭,也與國內幾家地方政府積極接洽,準備成立合資公司,將其超低端和邊緣化的產品線,精準針對國內南北兩家設備公司,與之競爭。

  對于這種合作模式,在顧文軍看來,但如果外資企業將其低端、或者邊緣化或者不盈利的產品線拆分出來,與地方政府或者國資進行合資,搖身一變成為“中國企業”,就可以輕松化解本土企業的戰略優勢,可謂一箭多雕。

  首先能“變廢為寶”——當然或許國際企業的“低端技術”在我們國內也不是最低端,但國際企業不太會把最領先的技術拿出來——將此類技術做個高估值,或者技術轉讓,先大賺一筆。有的國際企業與地方政府合資的生產線中,“破銅爛鐵”的二手設備也能賣出一手設備的價格,落后N代的技術也能評估為“國際領先,國內率先”。

  其次又能解決“戶口問題”:可以以“中國企業”之名拿到政府支持,甚至在國內上市,獲得多重受益;最后還能以“華”制“華”:借助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進行低價競爭,打擊中國競爭對手。地方政府考慮的往往是借助國際企業之“名”,來樹立地方半導體產業形象,對于企業盈利或經濟回報的關注有限,更是容易忽略這些合資企業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大局的影響。

  如此一來,國際企業既能獲取中國政府支持贏得中國市場,還能獲取大量資金轉回總部發展高端!上下夾擊中國對手多重受益。地方政府和參與的國資或許也會小處得利。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呢?中國企業僅有的“政府支持”、“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本地化服務”的優勢蕩然無存。

  無疑,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領盛科技的這種合資模式無疑會對國產半導體帶來沖擊,原因在于國產半導體公司已經在合資領域擁有了一定的實力。如果采用合資,應該選擇可以讓國內企業獲得較高的技術或者能夠填補國內空白的領域。

  以一個相對而言較為成功的案例來說,半導體封裝基板廠商珠海越亞,即將在未來一年內IPO的企業,作為中以合資半導體企業,在國內封裝基板企業寥寥無幾的情況下(現在情況依然不樂觀),成長到2016年越亞封裝產值達到5億元人民幣、占據全球手機射頻芯片封裝基板市場容量的25%并進入全球細分市場前三的地步,可謂著實不易!

  的確,如果有這種選擇的話無疑很好,但是從中美貿易大戰或市場角度來看,在國內必須依靠海外進口的情況下,對方為選擇合資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對于領盛科技的存在,如果純粹的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又有何可非的呢?當然,領盛科技之所以被人稱作“皇協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合資的對象是高通。假如聯芯合資的是臺灣廠商聯發科呢?又是否會是另外一番說法?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溫室化,但不需要太溫室!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愛國情懷,但不能讓愛國情懷成為溫室!



關鍵詞: 聯想 聯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