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來臨,落地的標準+應用
眾所周知,任何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都是按照標準、網絡、終端的順序發展。5G的首個標準去年底凍結,5G技術研發試驗進入第三階段。在中國,5G試商用進程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啟動,可以說5G已經箭在弦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5/379876.htm與此同時,即將到來的5G時代,與之前的4G、3G時代最大的不同,是5G將不再只是通信技術演進,而是一次徹底的全面革新:它不僅需要整個產業的5G升級,更需要芯片商、運營商、手機終端廠商實現全面的創新,并與智慧家居、無人駕駛、AR/VR等諸多行業、諸多新技術的結合,才能推動全行業5G時代的真正到來。
在我看來,5G從概念走向落地的過程中,不僅取決于統一標準的制定,更取決于應用創新的多樣性和實用性,唯有如此才是5G時代的真正破局落地之道。
標準與應用應并駕齊驅
提起5G,人們或許最先想到的是它所帶來的高速率、高帶寬的特性。比如用10秒鐘下載一部影片,通過移動終端觀看各類高清視頻,傳輸大型文檔更是不在話下。但事實上,5G帶來的絕不僅是速度的提升。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總監唐海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低功耗、高容量、廣覆蓋等特性,被稱為是“因物聯網而生的技術”。可以預見,5G將極大的消除人與人,物與物,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連接屏障,有力推動萬物互聯的發展,同時也會引發社會各行各業的巨大變革。
更重要的是,5G時代的到來也勢必會催生新的應用價值和新的市場機會。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5G將會連接500億臺智能設備和77億人。屆時,5G將促進對視頻內容提供服務的大量需求,同時也會催生AR/VR、無人駕駛、車聯網、智能家居等新的應用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以“標準+應用”兩個維度來觀察5G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到5G標準目前已在業界達成了共同的認識,但應用方面的進展,卻遠遠落后于標準方面的落地步伐。
首先,從標準的進展上看,業內已對5G技術標準基本達成了一定共識,包括高通、愛立信、華為、全球主要運營商,以及包括OPPO、vivo在內的手機終端廠商都在積極支持3GPP做出的5G標準加速計劃。
此外,在5G技術成熟度方面,無論是新空口技術、大規模MIMO技術以及毫米波技術都已相對成熟,相關測試工作也都在穩步推進之中。而在設備系統、技術方案層面,各家廠商都已開始推出5G解決方案和產品,運營商也將適時展開大規模網絡測試,為未來5G網絡正式商用做準備。
其次,從應用落地的角度看,目前5G在應用層面的進展確實不容樂觀,一方面5G尚缺少“殺手級”核心應用的確立,另一方面是業內很多公司在技術儲備也還沒有跟上應用的發展。

正如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總監唐海所言:“5G時代正加速到來,目前來看無論是標準化的緊迫性,還是產品研發的難度,都是具有挑戰性的。但更重要的是,5G作為一個技術上非常先進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我們更需要為它制造相匹配的殺手級應用。”
由此可見,目前阻礙5G和普通大眾乃至各行各業之間實現“聯接”的價值,最大的“痛點”無疑就是5G尚缺乏具備豐富性、多樣性和實用性的“殺手級”應用,只有把應用落到消費者和行業用戶最終感知上,5G才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換句話說,標準與應用的雙輪驅動、并駕齊驅的協同發展,5G才能夠最終大規模實現落地和普及。
3D結構光技術首次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5月10日,OPPO宣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采用3D結構光技術的5G視頻通話演示.可以說,這是5G從技術標準邁向應用體驗的一次重要行業里程碑,也對推動5G時代全新應用和終端形態的探索,起到了很大的價值和作用。
該演示通過OPPO R11s定制版手機集成的3D結構光相機采集三維人像信息,利用高通的5G新空口終端原型機,最終在遠端接收顯示器實現三維人像畫面的還原。

OPPO研究院軟件研究中心總監陳巖
據了解,3D視頻在5G網絡的低延遲實時傳輸,通過主動式結構光感知目標物體位置和深度信息,可對整個三維空間實現高分辨率、高精確度的復原,為未來面向用戶實現包括安全支付、三維重建、AR和游戲等突破性應用場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移動體驗和無限可能。
在這個重量級的應用中,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3D結構光”,在OPPO研究院軟件研究中心總監陳巖看來,傳統的2D攝影頭是通過采像的元件把環境光、自然光、太陽光呈現出來的光線效果采集起來,形成圖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