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撼Intel難!高通黯然退出服務器芯片

撼Intel難!高通黯然退出服務器芯片

作者: 時間:2018-05-10 來源:21IC 收藏
編者按:高通作為全球手機芯片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在涉足服務器芯片領域的時候,高通希望使用ARM架構開發服務器芯片打破Intel在這個利潤豐厚市場的主導地位,不過如今高通退出服務器芯片市場的傳聞表明其夢想正在破滅。

  知情人士消息稱,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制造商準備放棄開發數據中心芯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5/379658.htm

  知情人士還表示,還在考慮兩種選擇,關閉這項業務或者為其尋找新的買家。

  作為全球手機芯片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在涉足芯片領域的時候,高通希望使用ARM架構開發芯片打破Intel在這個利潤豐厚市場的主導地位,不過如今高通退出服務器芯片市場的傳聞表明其夢想正在破滅。

  當然,高通只是諸多服務器挑戰Intelx86服務器霸主地位失敗的其中一員,更進一步說,高通的退出也是ARM的挫敗,對于2016剛進入服務器芯片領域的華為,最終也會以落敗收場嗎?


撼Intel難!高通黯然退出服務器芯片


  高通退出服務器芯片市場并不意外

  2017年高通的Centriq 2400服務器芯片開始出售,這款芯片采用三星10nm工藝,功耗和成本優于Intel鉑金版至強8180處理器。

  在去年11月該芯片發布的時候,微軟還上臺表達了對這款芯片的興趣,但在此之后高通一直對進度保持沉默。

  對于退出服務器芯片市場的消息,高通發言人拒絕置評。

  不過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在上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高通的重點是壓縮非核心產品領域的開支。

  為應對博通的惡意收購,高通管理層曾在1月對投資者承諾將把年度開支壓縮10億美元,以提升盈利能力。

  其實,在2015年高通正式對外展示其首款服務器芯片進入這一領域之前,就已經有多個巨頭用ARM服務器芯片挑戰Intel結果未達預期。

  NVIDIA曾探索使用其64位Tegra處理器打入服務器市場,只提供與其他公司的ARM服務器芯片配套的圖形芯片,但嘗試在服務器芯片市場競爭幾乎是一場災難。

  三星也曾大力開發ARM服務器芯片,還從AMD服務器部門挖來高管負責相關項目,但這一項目最終被放棄。

  還有AMD,在2014年其服務器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時候,AMD對ARM服務器芯片寄予厚望,并在當時預計2019年在ARM服務器芯片市場上的份額將達到25%。

  然而實際情況是,Intel的x86服務器芯片依舊占據這一領域約99%的市場份額,AMD在服務器芯片市場的份額也從巔峰時的25%跌至2017年的不足1%。顯然,ARM服務器芯片并未提升AMD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場占有率。

  AMD 2017年試圖重回服務器市場的EPYC芯片也是x86架構,ARM產品已經被放棄。

  高通的退出也是ARM的挫敗

  三星、AMD都未能憑借ARM服務器撼動Intel x86的地位,在進一步探討失敗的原因之前,還需要明白的是為何包括高通在內的巨頭都想進入服務器芯片市場。

  理由很簡單,服務器可以處理企業網絡中的數據,也是互聯網的支柱,雖然其出貨量規模遠小于智能手機和PC,但由于服務器芯片是針對高性能收取高昂費用,利潤率可觀因此頗具吸引力。

  不過,Intel憑借x86服務器占據了上風,并且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因此想要挑戰Intel在這一市場,只能尋找新的架構。

  此時,高通、三星、AMD等與ARM合作就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一方面能幫已經在移動處理器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ARM架構挺進最高端計算市場,另一方面高通、NVIDIA等也能借此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分一杯羹甚至挑戰Intel。

  從性能上來看,2015年國防科大的64核ARM服務器芯片“火星”性能十分強勁,根據SPEC2006模擬器成績,多核性能可與Intel E5(高端工作站及服務器的處理器系列)比肩,但單核性能較弱;上面已經提到的高通Centriq 2400功耗和成本都優于Intel鉑金版至強8180處理器。

  因此,性能并非阻礙ARM架構挺進最高端計算市場的主要障礙,軟件生態更為關鍵。正如Intel x86進入手機芯片市場時受制于軟件生態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ARM在向PC和服務器芯片市場進軍時也遭遇了同樣的難題。

  ARM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更快速推廣64位指令集和建立相應的軟件生態,ARM一改過去對ARM 32位指令集授權的謹慎,向諸多頗具實力的廠商授權64位指令集加速生態建設,因此在ARM 32位指令集時代華為、國防科大等一大批不具備ARM指令集授權的單位或企業也借著ARM推廣64位指令集的東風拿到了授權。

  但生態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服務器芯片領域Intel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想要在建設自己的生態難度可想而知。

  高通的今天會是華為的明天?

  除了生態方面的不足,Intel已上市的低功耗服務器芯片徹底堵死了ARM通過低功耗服務器芯片侵蝕市場的可能,因此ARM服務器芯片要與Intel競爭只能靠差異化或政策保護。

  我們也看到了高通找到貴州省政府成立合資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依靠中國地方政府的保護和投資獲取ARM服務器芯片的生存空間,但高通畢竟是美國公司,在這方面并沒有太大優勢。

  華為作為中國本土企業,在獲得ARM 64位指令集的同時,2016年麒麟950的發布會上華為宣布用于服務器的自主芯片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與其他廠商進入服務器芯片領域有所不同,海思的服務器芯片可以服務于華為“云、管、端”戰略中的“云”,而非單純賣芯片。

  因此如果華為的ARM服務器芯片在短期內研發成功,并且擁有不弱于國防科大“火星”的性能,不僅能夠自產自銷,還能借助和政府以及運營商的良好關系獲得生存空間。

  但是ARM服務器軟件生態的問題很難解決,更多的商業公司依舊會以Intel x86芯片服務器為主流。

  那么,華為為研發ARM服務器付出了高昂成本,在ARM服務器生存空間不大的前提下,高通的今天是否就是華為的明天?



關鍵詞: 高通 服務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