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動向

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動向

作者:迎九 時間:2018-04-2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根據近期的部分半導體會議講演改寫,介紹和分析了近期國內外集成電路市場態勢及觀察。會議及講演者分別是:“中荷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上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先生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思考”,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的“細分領域深耕,完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工業體系”。

作者 / 迎九 《電子產品世界》編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4/379029.htm

摘要:根據近期的部分半導體會議講演改寫,介紹和分析了近期國內外市場態勢及觀察。會議及講演者分別是:“中荷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上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先生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思考”,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的“細分領域深耕,完善產業基礎工業體系”。

  *注:“中荷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于2018年3月12日在廈門海滄舉行,主辦方為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荷蘭半導體行業協會,承辦方為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荷蘭協力咨詢有限公司。

中國的進口逆差在持續加大

  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先生稱,中國雖然有巨大的市場,中國市場占到60%,近十年發展很快,但我們還差距較大。

  中國現在的產業發展手段、方式,包括對外的合作,特別是在參與海外的并購和投資上,手法還是比較簡單。但是不管怎樣,集成電路產業一定是跟著市場走,市場在中國,你不可能不來,不可能放著這個市場不做。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集成電路一定是中國發展的熱點。但是中國也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現在面臨著國際環境不友好,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而且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化配置資源的產業,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去合作、開放,甚至要做讓利,而且要讓大利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跟我們一塊做,而且代差一定是會長期存在。我們沒有退路,只有靠自主的發展才有可能走下去。

  近三十年,中國通過實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基地。這個基地也就形成中國自己特有的占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們業的發展一定會直接帶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統計(如圖1),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2500億美元,集成電路已經成為多年來的第一大進口產品。這對我國,特別是用于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產品,是絕不允許的,所以我們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無可厚非。

集成電路的發展規律

  但是我們要注意,在從世紀80年代以后,集成電路產業增長其實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是成正比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如圖2,紅色代表的是全球的GDP,黃線是中國產業發展,中國經濟連續十多年都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因此中國未來會有發展集成電路的良好機遇。

  但這里要警惕一點,中國人的習慣,特別是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時候,各地方政府的群狼效應,這個群狼效應很可怕,要注意階段性的冬季來臨。這個冬季來臨不僅是大環境,還有我們自身的發展動因,這種動因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有很大的危害,所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2017年全球半導體業銷售4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存儲芯片增長64%,占比達到31%。可見2017年行業高速增長與存儲器有關,存儲器現在處于三星、SK和美光(Micron)三家全球壟斷狀態,如表1。

  存儲器是技術、商務、產業(包括產業規模)的比拼,目前國際企業已經經過兩三輪的洗牌,這很可怕,可能會有很多陷阱等著我們,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2017年全球Fabless(設計公司)公司銷售額預計超過1000億美元,增長11%。在世界前十大Fabless公司中,我國有兩家公司位列其中(如表2),分別是華為海思(HiSilicon)和紫光(Unigroup),雖然增長率較高,但是排名還是偏后。

  晶圓代工廠方面,我們已經有兩家入圍前十(如表3),分別是SMIC和華虹,年增長率不錯,但是我們跟別人的差距還很大,從國家戰略上來講,這還是要做,也一定是國家戰略去做。

  封裝方面,中國有三大家進入世界前十(如表4)——江蘇長電、天水華天、通富微電,世界最大還是ASE(日月光)。中國這幾年進步很快,不僅是進步快,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封裝測試不是簡單地做一個外包裝就行了。針對一些特定的市場和細分領域,可以延伸的方面非常多。

  有趣的是,目前的兩個產業形態——IDM和Fabless,由圖3可見,2010年和2017年可能都是周期的開始,2017年這個周期怎么進行下去?

世界各國和地區發展半導體的經驗與規律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特別是大宗產品、核心產品受到特別關注。集成電路產業從來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產業,每個國家的政府/當局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介入,例如中國臺灣是1974年,韓國是1975年,日本是1976年,美國是1982年,過去我們有908、909工程,真正發揮作用的是2008年科技重大專項啟動以后,可見我們滯后了20多年,2014年又推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20多年相當于約三四代的代差,這就造成了我們目前還處于一個追趕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半導體產業并不完全是市場化的產業,各個時期的各國政府都會有不同的舉措。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先生稱,世界集成電路產業轉移延續“雁形模式”。雁形模式理論是指依據技術差距論,對于早期模仿國可能向后進模仿國發展貿易,形成與創新國相關對應的理論格局。IC產業分布全球,形成了以美國為首,日本、歐洲居次,韓國、中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追隨的梯度分布產業格局(如圖4)。

  具體地,從目前各國半導體水平可以看出:美國技術水平全面領先,尤其以制程工藝和EDA工具最為突出;日本半導體技術水平總體與美國相當,尤以材料見長;歐洲半導體在專業領域獨樹一幟,尤其在特色裝備和基礎平臺建設有特色;韓國發展存儲器拉動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拓展發展,競爭力日趨增強;中國臺灣地區在集成電路制造及封裝代工領域居于世界前列,成為發展主流;中國在市場牽引下,開始全面崛起,但差距較大。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