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左手新零售,右手AI,阿里巴巴想喜提什么?

左手新零售,右手AI,阿里巴巴想喜提什么?

作者: 時間:2018-04-22 來源:極客網 收藏
編者按:市場牽引和技術推動,一直都是企業前進的兩大關鍵力量,甚至說缺一不可。市場和技術哪個更重要?這絕對不是一個能夠簡單粗暴分高下的問題。

  “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一批批涌現;到了后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4/378760.htm
blob.png

  2016年11月,在烏鎮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創始人馬云如是說。自那以后,美團點評CEO王興最先提出的“互聯網下半場”理論,似乎因為得到重量級大佬肯定而更加深入人心,進而導致“市場派”壓過“技術派”,“送外賣”的火過做芯片的。

  然而,隨著美國全面“封殺”中興,芯片——及其背后的技術——的重要性,才又一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凸顯出來,震撼每一個產業人的心。而每當此時,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一些觀察者,就會把矛頭指向了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這些“低技術含量”的應用型產業,以及其背后的BAT等資本推手,以為它們錯判趨勢、視野狹窄,耽誤了國家大計……

  實際上,這樣的矯枉過正是毫無意義的。市場牽引和技術推動,一直都是企業前進的兩大關鍵力量,甚至說缺一不可。很多時候你看不到,只是不愿看到,或者時候未到。特別是大佬的布局,非到特定的時間節點,是最不容易被每個人(包括你我凡人,也包括還不是頂級大佬的企業家)看明白的。

  譬如,這幾年的一系列動作,就恰好說明一個問題:市場牽引和技術推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阿里既在搞新零售——開盒馬,“吃”肯德基,“點”餓了么,也在搞底層——研發神經網絡芯片、投資商湯、收購中天微。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在積極探索這兩股力量的融合——沒錯,就是很多人不以為然的“用人工智能送外賣”。

  左手新零售,右手市場技術兩手抓

  明線上,阿里巴巴這兩年的唯一關鍵詞就是新零售,或者就像很多人所說的“換個姿勢賣賣賣”。實際上在暗線上,阿里巴巴一直在堅持底層技術的投資,特別是在云、大數據、層面,阿里巴巴已然成為最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blob.png

  新零售自不必說,看看上面的八路縱隊,誰敢說自己的日常生活離得開其中一個或幾個?AI層面,單是芯片技術底層,據極客網等媒體報道,在投資中天微之前,阿里巴巴已成立達摩院組建芯片技術團隊,進行AI芯片的自主研發;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

  與此同時,在AI的應用層面,阿里巴巴的投資也堪稱大手筆。比如,最近宣布完成巨額融資的商湯科技和Video++,阿里系資本都是主力軍,其中前者融資后以30億美元估值躋身全球最有價值AI公司。包括這兩個在內的十多筆投資布局,基本覆蓋了語音、計算機視覺、視頻圖像處理、機器人等重要的方向,勾勒了阿里AI全面而立體的畫卷。

blob.png

  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既沒有忽視技術,也沒有迷信技術,而是在技術與商業的結合上狠下功夫,并創下了諸多行業第一的經典案例。從早期阿里云的提前布局和異軍突起,到中期螞蟻金服的智能投顧乃至一個簡單的人臉識別支付的行業震撼,再到后期的智慧零售、ET大腦,乃至天貓精靈這個中國智能音箱第一爆品,阿里巴巴可以說一直在行走在開創網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生活的最前沿。

  因此毫不夸張地說,當大多數企業還在簡單地區分互聯網上下半場,二元地對待市場和技術時,阿里巴巴已經利用市場優勢和經驗,在技術上走出很遠很遠——遠到曾經因從電商到云計算巨頭而蜚聲天下的亞馬遜,也要反過來學習阿里的新動作(做新零售)。

  應用為王,技術為綱,智能世界的未來屬于強生態玩家

  市場和技術哪個更重要?這絕對不是一個能夠簡單粗暴分高下的問題。實際上從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拉鋸亦可見,當技術和市場強大到一定的程度時,都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而且誰都離不開誰。作為一個曾經供職于美國某TOP5芯片企業的行業觀察者來說,筆者可以毫不含糊地說,別看美國出王炸封殺中興動靜很大,其本質上也不過是增加談判籌碼而已,它一定不會傻到自閉于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讓自己的高科技企業喝西北風。

  實際上,筆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特朗普當局此番暴走的根本原因,是看到了中國在既有市場之后,也開始在技術層面圈地屯糧,大有挑戰美國、分庭抗禮之勢。一旦中國同時擁有了最大的市場和最好的技術,試問美國的霸權還如何施展?!美國人民的奢侈生活還怎么保障?!但是,不管你美國愿不愿意,立足市場補強技術,最終達到自主可控、進退有余,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這個進程中,我們認為奉市場應用為王,以基礎技術為綱的超級企業,最有可能在中國產生。因為面向未來的智能互聯世界,一定需要具備強生態的玩家,才能以用戶的全生命生活周期為中心,去提供智慧互聯、無微不至的服務和體驗。這不是語言,而是已有案例。比如華為,這家橫跨運營商、企業及消費市場的ICT巨頭,如今已把業務單一、客戶單一的愛立信、思科等傳統IT或CT巨頭都遠遠拋在了身后,強大到美國一直不敢“打開國門”。

  目前來看,BAT也正在打造這樣的生態王國。它們連續數年成為VC行業的大金主(遠超專業VC),就是以應用為王,技術為綱的思維在布局強化生態,最終形成能夠共生互贏的強大“帝國”。當然這里的生態玩法各有異同,有開有合、有淺有深,但幾乎沒有一家膽敢再單打獨斗,獨善其身。

  近日極客網發起了一個“2018最值得關注的50家應用型AI公司評選”活動,想要甄選出那些自己有研究、有技術,也有產品和解決方案,甚至擁有自己的應用場景的一體化AI公司,筆者認為算是觸及了智能世界科技商業變革的本質。很顯然,這類踩在純粹的研究型和技術基礎設施型AI公司“肩膀”上企業,將能夠更好地迎接未來。

  也正在近日,華為首次發布了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預測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一切都將被帶入萬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并創造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萬物智能的世界、23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恐怕這就是市場技術兩手抓,打造最強生態的華為、阿里巴巴們想要到達的遠方。

  因此,從現在開始,立刻馬上,不要再在“送外賣”和“做芯片”之間做簡單粗暴的二元判斷了,未來屬于既能送外賣,也能做芯片的企業,而且一定是阿里巴巴那樣的能用“人工智能送外賣”的企業。不相信,想想看初做手機的華為擔了多少懷疑、受了多少非議(如搶國產乃至山寨的生意,沒技術范),而如今該公司又把國產機推向了怎樣的高度?!

  當然,最后也要記住一個道理:大佬們說出來的話,有時候是雞湯,有時候更是煙幕彈。馬云說技術不再那么重要,但他自己在干什么???判斷一家企業的擔當和成色,不要簡單地看他們掌門人在說什么,更要看該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不是每個人都和王興一樣“實誠”,做了外賣后想的就是共享單車和網約車……



關鍵詞: 阿里巴巴 A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