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AR技術的OPPO,科技路線邁入進階模式
三月份的新機發布潮再次佐證了一個事實,全面屏終于大行其道,智能手機徹底進入“看臉”的時代。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爆發之前,“顏值牌”或許是贏得用戶青睞的首要因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4/377843.htm不過,在時尚路線上順風順水的OPPO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不久前的OPPO媒體溝通會上,除了外界期待許久的OPPOR15,與商湯聯合打造的OPPO AR開發者平臺成為整場發布會的另一亮點。
在蘋果高調推出AR功能之后,確實在手機市場掀起了一股AR熱,但大多手機廠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OPPO在AR領域的發力實際上是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的,也從側面向外界傳遞出了這樣一個消息:OPPO正在科技路線上加速擴張。
布局AR或是OPPO在技術上秀肌肉的開始
盡管AR的關注度已經讓位于人工智能,可手機廠商及互聯網巨頭對于AR的曖昧態度早就有跡可循。
蘋果CEO庫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AR將會是智能手機的未來;在AR概念處于風口浪尖的時候,谷歌也曾大力推廣所打造的AR平臺Tango;微信、支付寶已經將AR技術應用于春節紅包當中,百度更是將AR視為下一代營銷利器;同樣是手機陣營中,雷軍在小米MIX2S的發布會上刻意安排了一場AR游戲秀……
OPPO自然也深知AR將是改變智能手機用戶體驗的一項關鍵技術,只不過大環境仍在探討AR與手機該如何結合,距離AR技術的真正落地似乎仍然差臨門一腳。與商湯科技在AR布局上的合作,或是OPPO在技術上秀肌肉的開始,比如雙方在AR領域的三大突破:
1、制定AR硬件標準,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當前制約AR普及的誘因無外乎AR設備和AR應用,前者似乎已經有了解決之策,至少AI芯片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后者的瓶頸恰恰在于硬件標準和API接口標準的缺失。
OPPO和商湯科技的聰明之處在于,相關標準的制定彌補了國內AR開發標準的空白,為開發者提供更適合中國市場的SDK、應用工具等,此舉有利于推動AR應用的普及,甚至打造出中國的AR生態圈,OPPO和商湯科技也將順勢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建立開放兼容的平臺,為開發者提供跨平臺支持。就安卓市場來看,最為知名的AR開發平臺大抵就是谷歌的ARCore,也是谷歌應對蘋果ARKit的反擊。相比于ARCore,以商湯科技SenseAR平臺為引擎打造的OPPO AR開發者平臺,提供了一致的調用接口,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快速移植應用,具有算法可定制優化、支持在線更新、快速響應等,并在兼容性上適配了絕大多數的高中低端手機。
言外之意,較于蘋果ARKit的封閉,谷歌ARCore對硬件配置的苛刻要求,OPPO AR開發者平臺極大地降低了適用門檻。而開發者通過OPPOAR開發者平臺開發的應用,可以快速地移植到iOS甚至是Windows、Mac平臺,同時兼容不同配置的終端產品,大大降低了開發者的開發成本。
3、部分AR功能率先落地,國內或將出現首款爆款AR應用。上一輪AR熱得益于PokemonGo的火爆,而為了讓更多用戶體驗到AR應用的全新體驗,OPPO AR開發者平臺吸納了王者榮耀、京東等明星開發者入駐。尤其是當下最火熱游戲之一的王者榮耀,擁有非常數億級別的用戶基數,將在很大程度上掀起AR游戲的新旋風。
由于種種原因,PokemonGo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近幾年國內也相繼出現了諸多AR的實驗案例,可終究缺少大范圍的用戶體驗基礎,OPPO和王者榮耀的合作無非想要打破AR應用以“說教”為主的現實。同時OPPO和京東家居的合作也進一步深化了AR的應用場景,比如讓用戶通過AR更直觀的感受家裝效果。
按照OPPO的規劃,預計到2018年底的時候,將有1億臺OPPO終端支持AR應用,在新技術上如此大膽的“豪賭”,無疑釋放出了OPPO加碼技術研發的信號。要知道,OPPO以往給外界的印象更多的是市場營銷、渠道建設和用戶體驗上的成功,如今似乎有意向外界展示出自身的技術氣質。
技術揚長背后,OPPO創新布局的進階
假若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為國內手機廠商分門別類的話,華為扮演了耀眼的明星派,而OPPO的標簽應該是“低調的實力派”,且這種實力在兩個維度上正在逐漸凸顯。
一個是專利數量。專利一直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標尺,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都會公布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名單,OPPO早已和華為、中興一道,成為發明專利榜單上的常客。2016年OPPO以3778年的專利申請排名國內前五,2017年再度躋身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前十,也是唯一一家純手機終端的廠商。
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OPPO在專利申請方面就已經碩果累累,那時候的OPPO還沒有在銷量上沖向金字塔的頂端,也沒如今這般的超高曝光度,但OPPO彼時的專利數量已經形成了對一些競爭品牌碾壓式的超越。這種低調為OPPO換來的正是驚人的爆發力,家喻戶曉的VOOC閃充,銷量擔當的拍照技術等無不是例證。
另一個是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標榜研發中心的數量一直是國內手機廠商秀肌肉的慣例,但外界對OPPO知曉最多的只有位于東莞的研發和制造中心。很多人所不熟悉的是,OPPO在成都、重慶、印度、印尼雅加達以及阿爾及利亞都建設了生產基地,并在北京、東莞、深圳、上海、日本橫濱、美國硅谷等科技前沿地帶設立了研究中心,已然是國內研發中心數量最為龐大的廠商之一。
在新一輪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研發能力也已關系到手機廠商的生死存亡,HTC在美國市場的敗北,小米在印度一度被禁售等不乏其例。從另一方面來看,國內手機廠商的海外擴張已成定局,在戰略上伴隨著全球性的人才體系、針對海外市場進行本土化調整等等,研發上的重投入早已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OPPO的技術創新似乎并沒有盲目“燒錢”,同樣體現了“穩準狠”的風格。
比如以消費者需求為漏斗的聚焦式創新。技術研發的目的是“投資未來”,現實的說法就是依靠技術研發來提振銷量,保障利潤。在這一點上樂視就是典型的負面案例,2016年樂視的專利申請名列國內前三,如此多的專利卻未能改寫樂視消亡的悲劇。反觀OPPO的技術創新,在快充、拍照等領域碩果頗豐,并先后成為主打的賣點。
究其根本,技術研發的深度要比廣度更有價值,為OPPO的研發驅動是以用戶需求為漏斗的,并非是為了炫技需要。以OPPO主打的拍照為例,早在2012年就開始自主研發極致美顏功能,將拍照作為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點。猶記得在2017年初的MWC上沒有發布新品,而是重磅展示了基于雙攝像頭和潛望式鏡頭的5 倍無損變焦技術。此外,與索尼聯合開發IMX398、與商湯科技挖掘AI在美顏方面的應用,不一而足。
再比如對手機產業未來趨勢的精準把脈。技術創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很多突破都是循序漸進的結果。同時手機市場的風向標變化的又是如此之快,前兩年手機行業流行所謂的“黑科技”,在發布會上極盡溢美之詞,又相繼成為試錯的經驗教訓。在技術創新這件事上,手機廠商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仰望星空。
如果說快充、拍照等是OPPO的“腳踏實地”,那么5G、AR、全面屏等就是OPPO“仰望星空”的表現。從2015年開始,OPPO就成立了5G研究團隊,同紐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開發,在國際知名標準組織3GPP中,OPPO提交的文稿數量位居全球終端企業前列。全面屏手機在很多人眼中是去年出現的新物種,而OPPO在2016年就申請了異形屏,以及旋轉、彈出攝像頭等相關專利。
結語
在4G之后,5G、AI、IoT等到來之前,手機市場正迎來紅利的真空期,市場由增量轉向存量,元器件成本逐漸上漲,野蠻生長的情況或將不復存在。對于手機廠商而言,解題之道在于加大研發投入,策略上穩中求進,避免與變幻莫測的未來失之交臂。而OPPO對技術創新一如既往的重視,無疑是中國手機廠商面對市場競爭的最佳形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