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解讀:智能網聯汽車等17領域是重點

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解讀:智能網聯汽車等17領域是重點

作者: 時間:2017-12-25 來源:工信部科技司 收藏

  2017年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動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行動計劃》的發布引發各界廣泛關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負責人就《行動計劃》內容進行了解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2/373552.htm

  問:《行動計劃》的定位是如何考慮的,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關系是什么?

  答: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大數據的積聚、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工智能正加快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帶動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促進社會進步。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對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進行系統的規劃和部署,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的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近日已啟動,聚焦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及支撐平臺建設等工作。

  加快產業化和應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著力點。《行動計劃》從推動產業發展角度出發,結合“中國制造2025”,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相關任務進行了細化和落實,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發展高端智能產品,夯實核心基礎,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撐體系。《行動計劃》以三年為期限明確了多項任務的具體指標,操作性和執行性很強,因此在產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問:《行動計劃》將重點發展哪些方向和領域?為何選擇這些方向和領域?

  答: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空間巨大。《行動計劃》按照“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協同創新、開放有序”的原則,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研究提出四方面重點任務,共17個產品或領域:

  一是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智能化產品,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以上智能化產品已有較好的技術、產業基礎,部分細分領域的產品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有望實現規模化發展,形成由點到面的突破,并帶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中的深入應用。

  二是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等關鍵環節,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以上這些產品或平臺市場競爭力不強,是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對產業發展可能形成制約,亟待加快創新發展,夯實基礎,補齊短板。

  三是深化發展智能制造,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各環節的探索應用,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能力,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行業之一,“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明確要求。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制造業發展已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在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改造方面開展大量工作。《行動計劃》與“中國制造2025”緊密對接,進一步突出了需要加快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改造升級的具體任務,將為智能制造的深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構建行業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等產業公共支撐體系,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痛點問題之一就是缺少有效的行業資源訓練庫等公共服務支撐體系,業界普遍反映已經影響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在行業中的應用。《行動計劃》注意到了這一關鍵問題,加大對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持,將形成有效引導,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環境。

  問:《行動計劃》重點發展產品的技術指標是如何確定的?

  答:為更好引領產業發展,在《行動計劃》編制過程中,分門別類征集了30余家行業頂尖企業的產品系列、技術指標和開發計劃,針對每類重點發展產品,提出了有望于2020年取得突破的典型技術指標。我們邀請有關專家、行業領先企業對這些指標進行了反復論證,以確保指標的準確、可靠和具有前瞻性。指標公布后,不少企業反映指標設置合理,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引導作用,明確了發展目標,增強了產業發展信心。

  問:如何保障《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答:為保障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行動計劃》提出五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實施。政府加強政策引導,企業、行業組織等協同推進;加強部省合作,鼓勵地方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相應統計體系。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現有資金渠道的引導和支持作用,鼓勵地方財政對相關領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金融機構加強對接合作。

  三是鼓勵創新創業。加快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和解決方案大賽,鼓勵建設人工智能企業創新交流平臺。

  四是加快人才培養。吸引和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支持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長,支持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五是優化發展環境。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推動行業合理開放數據,鼓勵開展雙邊、多邊國際合作。

  以下為《行動計劃》全文: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萌發,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將進一步帶動其他技術的進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突破,正在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抓住歷史機遇,突破重點領域,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發展高端智能產品,夯實核心基礎,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撐體系,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系統布局。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立足國情和各地區的產業現實基礎,頂層引導和區域協作相結合,加強體系化部署,做好分階段實施,構建完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體系。

  重點突破。針對產業發展的關鍵薄弱環節,集中優勢力量和創新資源,支持重點領域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加快產業化與應用部署,帶動產業整體提升。

  協同創新。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強協作,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

  開放有序。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共性技術、資源和服務的開放共享。完善發展環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行動目標

  通過實施四項重點任務,力爭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無人機等產品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等擴大臨床應用,視頻圖像識別、智能語音、智能翻譯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傳感器技術產品實現突破,設計、代工、封測技術達到國際水平,神經網絡芯片實現量產并在重點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開源開發平臺初步具備支撐產業快速發展的能力。

  ——智能制造深化發展,復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關鍵技術裝備中加快集成應用,智能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預測性維護等新模式的應用水平明顯提升。重點工業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具備一定規模的高質量標注數據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建成并開放,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測試評估體系及安全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建立,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形成,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完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