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解讀:智能網聯汽車等17領域是重點
五、構建支撐體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2/373552.htm面向重點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需求,支持建設并開放多種類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和云服務平臺,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標準和測試評估體系,建設知識產權等服務平臺,加快構建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建立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保障體系。著重在以下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一)行業訓練資源庫。面向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領域及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行業領域,支持建設高質量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并推動共享,鼓勵建設提供知識圖譜、算法訓練、產品優化等共性服務的開放性云平臺。到2020年,基礎語音、視頻圖像、文本對話等公共訓練數據量大幅提升,在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匯集一定規模的行業應用數據,用于支持創業創新。
(二)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并完善基礎共性、互聯互通、安全隱私、行業應用等技術標準,鼓勵業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構建人工智能產品評估評測體系,對重點智能產品和服務的智能水平、可靠性、安全性等進行評估,提升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質量。研究建立人工智能技術專利協同運用機制,支持建設專利協同運營平臺和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到2020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建成第三方試點測試平臺并開展評估評測服務;在模式識別、語義理解、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建成具有基礎支撐能力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三)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加快高度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導航網、泛在融合高效互聯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部署和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建設,逐步形成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支撐服務能力。到2020年,全國90%以上地區的寬帶接入速率和時延滿足人工智能行業應用需求,10家以上重點企業實現覆蓋生產全流程的工業互聯網示范建設,重點區域車聯網網絡設施初步建成。
(四)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重點產品或行業應用,開展漏洞挖掘、安全測試、威脅預警、攻擊檢測、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術攻關,推動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漏洞庫、風險庫、案例集等共享資源建設。到2020年,完善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產業布局,形成人工智能安全防控體系框架,初步建成具備人工智能安全態勢感知、測試評估、威脅信息共享以及應急處置等基本能力的安全保障平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建立健全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和產業聯盟、智庫等的協同推進機制,加強在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加強部省合作,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探索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突破發展。面向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應用。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統計體系,關鍵產品與服務目錄,加強跟蹤研究和督促指導,確保重點工作有序推進。
(二)加大支持力度
充分發揮工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等現有資金以及重大項目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及基礎軟硬件研發、應用試點示范、支撐平臺建設等,鼓勵地方財政對相關領域加大投入力度。以重大需求和行業應用為牽引,搭建典型試驗環境,建設產品可靠性和安全性驗證平臺,組織協同攻關,支持人工智能關鍵應用技術研發及適配,支持創新產品設計、系統集成和產業化。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金融機構加強對接合作,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多方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補償政策中,探索引入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裝備、生產線等關鍵領域。
(三)鼓勵創新創業
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語音、智能傳感器、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設立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與高校聯合開展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鼓勵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和解決方案大賽,鼓勵制造業大企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雙創”平臺,發揮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合作,提升產業發展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培育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搭建人工智能企業創新交流平臺。
(四)加快人才培養
貫徹落實《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以多種方式吸引和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支持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長。依托重大工程項目,鼓勵校企合作,支持高等學校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職業學校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勵領先企業、行業服務機構等培養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隊伍,面向重點行業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推廣行業最佳應用實踐。
(五)優化發展環境
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為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強行業對接,推動行業合理開放數據,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業務,促進人工智能與行業融合發展。鼓勵政府部門率先運用人工智能提升業務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充分利用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機制,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契機,鼓勵國內外科研院所、企業、行業組織拓寬交流渠道,廣泛開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