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集成電路龍頭進入3.0時代
“上到高鐵、火箭、航母和大飛機,下到智能馬桶蓋、老人助聽器都離不開芯片……”“可就是這樣一顆小小的芯片,我國卻有80%以上需要依賴進口……”“我們國家每年集成電路的進口都保持在2200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只要在網站上簡單搜索就可看到這樣大量的信息。而在各路媒體如此密集的宣傳下,芯片的重要性已被大眾所熟知,大力發展芯片產業也為社會所認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1/371234.htm然而,培養芯片產業,做強集成電路,卻并非那么容易,盡管為此國家已經投入了數以千億元計的資金,規劃與芯片產業相關的產業園區也不下數十座。“發展芯片產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從設計到制造到封測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需求。只有精確的定位,為企業量身打造適合的服務方案,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培育產業發展。”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董事長苗軍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而這正是北京市發展芯片產業規劃的核心思路,“北設計,南制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精確實位,專業化發展。
升級IC產業,北京啟動“核心企業”戰略
芯片雖小,卻承載著科技創新的夢想。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石,事關國家信息安全大業,是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更是各國科技競爭的必爭之地。對此,習總書記曾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關鍵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面向“十三五”,國家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并出臺相關政策,成立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全面推動產業創新,
北京市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四大聚集區之一,已經形成相對穩固的產業基礎。近十年來,北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達16.1%;2016年北京市集成電路企業總營收(包括海外并購企業收入)達到750億元,占全國的六分之一;芯片產品涉及移動通信終端、半導體存儲器、圖像傳感器等不同領域,覆蓋廣泛;同時集聚了一批專業投資機構、協會聯盟,清華、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可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和人才支撐。這些有利因素為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
對此,北京市經信委電子信息處顧瑾栩處長表示,集成電路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針對未來下一步的發展,北京市則提出了將在資金、人才、各類資源保障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資源重點投入,實施“核心企業-關鍵領域-重點產品”突破戰略,推動產業整體提升,把北京集成電路產業打造成為承載國家戰略、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柱產業。
聚焦專業化,產業園區進入3.0時代
然而,如何實現“核心企業-關鍵領域-重點產品”的突破?這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做芯片真的非常復雜,它高度需要創意,往往一個Idea就抵得過千萬美元的投資。可是,要想實現這個Idea,也許花出去的錢,千萬美元都不夠。這也是為什么有那么多芯片企業向亞洲乃至中國轉移,研發中心卻依然牢牢建立在硅谷的原因。”這是一位IC設計工程師在與記者交流時發表的見解。它形象地表明了一個現實問題,即發展芯片產業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資金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才能做好,而且這三鏈還要高度地配合。
“想要完成這項任務就需要有一個適當的執行平臺。雖然中國此前規劃了大量科技產業園區,與芯片產業相關的產業園區粗略算起來也不下幾十家了。可是,能真正執行好三鏈融合定位的卻很少很難。”有專家表示,“專業化分工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產業園區也將向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精力聚焦于核心方向上,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時產業園區或許將進入3.0時代。”
事實上,作為招商引資、培育產業的重要載體,中國的產業園區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從初期功能單一的工業園區,到后期功能升級,融科技研發、商務辦公等于一體的高科技園區,中國的產業園區一直隨著承載產業的發展而變化。但是,在培育發展催生集成電路產業的過程中,傳統產業園區的運作模式,卻顯示出了力有不逮。
“芯片產業有著它的特殊性。它的產業鏈高度細分,從設計到制造到封測以至系統應用,每個環節都有自身的需求,每個環節又都細分出不同的領域。但是隨著摩爾定律向前物理極限發展,每個細分領域又都需要上下游的配合,需要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的高度配合。這就要求提供產業服務的運營者必須非常專業,否則是無法切實滿足企業需求的。”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而針對集成電路的這一特點,北京市規劃了“北設計,南制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整體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北部海淀的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南部亦莊的生產制造基地,以及河北正定封裝測試產業基地。規劃全面體現出了專業化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理念。
大產業鏈格局,需要以設計為龍頭
在集成電路的上下游完整產業鏈中,集成電路設計是產業的先導,作用極其重要,同時也是整個產業鏈條中最具創新挑戰的環節。2016年,我國芯片設計業實現銷售收入1644.3億元,而受益于其訂單數目的增長,芯片制造業和封測業雙雙實現銷售收入破千億,分別為1126.9億元和1564.3億元,同比增長25.1%和13%。
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作為北京市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把發展方向定位在了IC設計之上。“園區也是牢牢抓住集成電路產業鏈(設計、制造、封測)中的龍頭—設計,并以此為向導,向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醫療電子等關聯產業的基礎軟件、整機研發、系統設計、集成服務等高端環節拓展,形成‘IC設計-軟件-整機-系統-應用服務’大產業鏈發展格局。因此,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在形成的整個大產業鏈中,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公司董事長苗軍表示。
而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的這一發展思路,精確實位,專業化發展,也正是向產業園區3.0時代發展的有益探索,同時也得到了IC設計企業的認可。據悉一批IC設計企業,如兆芯、憶芯科技等,已率先與園區簽約并入駐。
為了更好服務于產業,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于日前又啟動了“IC合伙人”計劃。與傳統園區招商不同,“IC合伙人”計劃以“互利共贏”為指導思想,以“合作”代替“招商”,以IC設計企業為核心,同時向上下游擴展,為所有入駐園區的合作伙伴們搭建起綠色健康的生存和發展平臺。“我們不僅會舉辦‘校企對接’、‘走入校園’等這種類型的活動,解決當前最為困擾IC設計企業的人才問題,還將打造孵化平臺、提供融資服務,解決普遍存在的資金問題。我們是把運營前置,為園區企業導入資金、人才、技術、合作伙伴,希望所有園區企業能在合伙人制度下進入無障礙深度合作關系。”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招商總監李萌說。
隨著一批芯片設計龍頭企業的入駐,在示范效應的帶動下,會有更多相關企業入駐,并形成產業園集成電路資源群。而入駐園區企業的研發、產業化能力的提升又可以反哺于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發展,從而形成產業的良性發展。這同樣也是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創立的初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