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電腦、AI與AR 并列為微軟三大關鍵技術
1975年的夏天,比爾蓋茲與PaulAllen創辦的微軟(Microsoft)開發了Altair8800電腦使用的BASIC程式語言版本,然后發展成為目前的科技巨頭微軟,現在微軟打算重現當年的策略,使用量子力學的強大電腦處理資料,再次取得科技革命的優勢。根據Wired報導,微軟在開發量子硬件的腳步雖然落后科技巨頭Google和IBM,但執行長SatyaNadella日前舉行的Ignite企業客戶大會上宣布,微軟將釋出量子電腦使用的新程式語言,盼能在能源和醫學上有所突破,解決人類面臨的大挑戰。Nadella將量子電腦與人工智能以及擴增實境并列為對微軟未來發展至為關鍵的三大新興技術,傳統電腦以簡單的0和1位元管理資訊,而量子電腦的量子位元則可以同時疊加0與1的位元狀態,理論上來說,量子電腦可以在幾分鐘內解決傳統超級電腦耗費數百年才能解決的問題。Nadella預見未來可將量子電腦與傳統云端服務器租給需要強大化學模擬與機器學習軟件的企業。由于量子位元的疊加狀態極為脆弱,只要和周遭環境交互作用,就會被破壞而導致計算上的錯誤,因此很難打造出夠大且有用的量子電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70238.htm有別于競爭對手IBM和Google甚至一些新創公司采用在極度低溫環境下運作的超導金屬電路打造量子位元,微軟仰賴的是Majorana費米子的亞原子粒子,從理論上來看,這些量子位元較為穩定。無論量子電腦以何種形式制作,想讓這些量子電腦開始賺錢,就要說服程式人員替裝置撰寫程式碼,因此微軟將透過VisualStudio工具箱提供新的量子程式語言,并計劃提供允許開發人員在電腦或云端模擬量子位元組合的工具,讓他們可以測試所撰寫的量子程式碼。微軟并不是第一家想成為量子運算界Micro-Soft的公司,IBM正試圖在量子電腦問世之前,讓工程師開始替量子電腦寫程式,并將部分原型量子芯片與網際網路連線,提供所有人測試,以及提供基于Python程式語言的軟件開發套件。而資金雄厚的新創公司RigettiComputingg也采取相同策略,提供一套名為Forest的程式設計工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