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新技術應用
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創造了無盡的文化財富,中華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光大。但一直以來博物館失竊事件層出不窮,如何更加有效的保護博物館文化遺產成為重要課題,提升博物館的智慧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這種前無古人的嘗試,以技術傳承和創新的方式,智慧博物館必將從夢想走進現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68530.htm新國標確立促發智慧博物館安防新應用
目前的大部分博物館安防系統設計比較簡單,主要通過視頻進行簡單的監控,使得博物館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隱患。所以,由公安部提出、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并組織起草修訂的國家標準GB/T16571-2012《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范系統要求》于2013年2月1日開始實施。此次《要求》在總結文物系統安全防范系統設計、工程建設、使用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充實了博物館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的要求?!兑蟆穼⒉┪镳^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劃分為三個等級,并針對各個級別做出不同要求,級別越高,安防措施將在前一級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規定博物館防護范圍主要包括周界防護、監視區防護、防護區防護、文物展廳防護、室外展區防護、文物卸運交接區防護、文物通道防護、監控中心等共11類。并強調今后博物館安防系統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網絡化管理平臺,加強對安防監控和周界防范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以及其它特殊應用系統的整合。隨著安防行業的技術發展和行業化的細分,市場上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專門針對博物館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可以提供全部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未來,智慧博物館的安防必然也會以此為出發點,結合技術的創新持續改進。
新技術在智慧博物館中大顯身手
新國標確立了博物館安防將有諸多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博物館安防系統的設計必須滿足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既要著眼于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又能滿足博物館的實際需求,還要考慮到與博物館原有的安防系統相結合。因此,智慧博物館的安防系統應該是一個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聯動報警、高靈敏的多系統結合的綜合系統。
多級聯動的綜合管理平臺
既然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博物館安防就應該考慮到集成與聯動功能。由于博物館安防系統所需要的安全性高、容錯率低等特性,一般大型博物館的安保系統由多個部分組成,如防入侵報警系統、巡更系統、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通信系統、輔助照明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統、供電系統、防雷電系統、傳輸系統、記錄系統等,如此多的子系統,如何發揮各自的功用?這些子系統之間是否具有有效的聯動機制?例如,當報警子系統檢測到有火災時,是否會聯動門禁系統,自動打開所有門,是否可以自動聯動消防系統,或者當某一個位置的報警探測器發生報警,系統是否可以馬上鎖定周圍的監控區域,從各個角度封鎖盜竊分子的逃跑路線,并同時聯動公安系統等等。如果能建立起這種聯動機制,博物館安防系統將可以更加快速、準確的處理相應危急事件。
所以,在新國標要求下,現在博物館安防系統以多媒體管理主機通過多級管理聯網分布控制,監控管理和管理不同種類模擬視頻系統、數字視頻系統、防范報警系統、門禁系統,是融合多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性管理平臺。適用于大型組網,多級管理的監控環境對原來之前已建的模擬矩陣、硬盤錄像機、防盜報警設備、門禁控制系統以及第三方系統的集中監控與管理??蛻舳塑浖芨鶕脩舻纳矸莺图墑e,在授權范圍內實現遠程登錄訪問,提供視頻圖像管理、電子地圖直觀顯示、信息綜合、實現視頻列表顯示、信息綜合、歷史圖像查詢、遠程視頻自動巡視、設備信息管理、報警/事件與視頻系統復核領導遠程指揮等操作功能,做到報警與視頻得聯動,多媒體統一調度。此外,安防集成管理平臺為信息交互的平臺,通過統一平臺實現各控制室信息共享。其中入侵報警系統與出入口控制系統須采用同一品牌系列的設備構建實施,并以此作為基礎管理平臺,實現對視頻監控系統、音頻復核監控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巡更系統和停車場管理系統的有效集成。對各子系統集中監視和管理,將各子系統的信息統一存儲、顯示和管理在同一平臺上,并為其它系統提供數據訪問接口,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統運行狀態。以各子系統的狀態參數為基礎,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相關聯動,操作終端根據需要安裝不同軟件模塊或通過改變身份,完成相應的管理功能。
新技術觸發改進
近年來安防行業技術不斷創新,博物館安防產品和技術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目前博物館安防有了以下幾個方面改變:
智能應用:越界報警,在展館門窗外的周界監控畫面中,在展館室內空間的監控畫面上,設置虛擬警戒線,啟動越界報警功能,并實現報警聯動;車牌識別在停車場的應用,在停車場的出入口安裝車牌抓拍攝像機,根據地感線圈觸發抓拍和識別車牌;物體移走檢測,用于重要展品的自動監視,挪動或移走會引發報警和錄像;遺留物檢測也有部分應用,敏感區域物品遺留時間過長可能是顧客意外失落的物品,也可能是不法分子留下的危險物品,都需要工作人員及時處理,以保護游客的財務和保證博物館的安全。與此同時,在博物館全面互聯的網絡基礎上,其就具備了智慧的基礎,在博物館中建立更透徹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傳遞博物館物質元素之間的狀態變化,并促發系統適應性的改變;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聯互通,消滅信息孤島,使人與人、人與物之間形成系統化的協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運作體系,在數據基礎和協同模式的支持下,獲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諸實踐,進而創造新的價值。
物聯網的應用:隨著博物館業務的擴大,館際交流的增多,藏品使用頻率大大提高,庫存藏品經常變換,給藏品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困難。借助于新的科學技術,藏品的日常監督可以借助無線射頻識別RFID條碼技術,這樣當庫管人員帶著感應器走到安裝了RFID晶片的藏品時,其晶片就會發出信號,自動報出藏品,并進入電腦。若把感應器安裝在出入口則藏品進出時也可以進入電腦,與其聯網的安全技術防范就可以對其進行監督。在運輸中的藏品可以利用衛星定位(GPS)技術建立藏品離位報警跟蹤系統,隨時跟蹤離位藏品。
電子地圖的深化應用:由于值班員的大部分操作都在電子地圖上進行,單獨開發的電子地圖功能將不能滿足需求。這方面的趨勢應該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電子地圖管理,方便地進行地圖維護、圖標維護,并提供對各種矢量、位圖地圖和圖標的支持。對于某些大型博物館,甚至可能采用3D電子地圖,建立博物館的三維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報警器、攝像機能力仿真顯示,將估測轉化為可見。三維模型也可用于在互聯網上建立虛擬博物館,更好地進行宣傳。
增強化的預案管理功能:當前大部分安防系統實現的預案管理都是將處警預案電子化顯示即指導預案,加上簡單的聯動功能。隨著安防系統更加智能和可靠,應該實現更強預案管理功能,一旦發生報警事件,不用值班人員操作或僅需少量操作,就能將指導預案內容真正實施。為了做到在制訂預案時有定量數據的支持,可以利用人群疏散、火災、氣體擴散等仿真手段,針對博物館環境情況,進行各種仿真運算,根據仿真數據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預案。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安防應用更深的發展趨勢是基于3D的三維分析機制,結合地理位置的精確顯示(GPS),達到高級的分析及區別目標物,提高預警能力。所以,以上的新技術還需要在實踐中改進。
結束語
傳承+創造=發展。新技術創造新價值,博物館安防在多種新技術應用的框架下,智慧博物館已經不再是那么遙不可及,它正在向我們走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