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下的“大安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依托眾多科技創新,物聯網正在以兼容并包的姿態,成為整個科技信息的集大成者,改變著整個社會的前進的步伐。從工業4.0到智慧城市,從智能交通到智能家居,從云計算到大數據,從智能傳感器到智慧分析,從無人機到機器人、智能穿戴等等,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應用,正在顛覆我們對社會經濟的認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68194.htm對于物聯網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的來看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物聯網的發展是由應用驅動的,發展物聯網最終的目的是要應用。物聯網應用領域眾多,其中物聯網建設70%以上的應用子系統都是公共安全領域的系統,公共安全領域可以說是物聯網發揮其應用的最重要領域。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張宇在2015年物聯網開發者大會上就表示,在物聯網應用的細分領域安防占有很大的比重。
從目前來看,在大多數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往往做不到事前的預設和情景安排,因為很多突發事件的發生并非是現場的秩序維護出現了根本的問題,而是其他與秩序有關的心理、人為、氣候甚至是臨時的聲音、影像、通訊等方面短時間的變化,而現場的管理方很多情況下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全面掌握這些微小的變化,最后就通過時間的拖延和發酵,逐步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
避免危險的發生、不受侵害、不出事故,就需要防備、戒備,以應付攻擊或者避免受害,從而使被保護對象處于安全的狀態。公共安全管理中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過防范的手段達到或實現安全的目的,而針對公共安全事件,安全防范就是事前預警,物聯網技術正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以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為例,針對公共安全監測領域覆蓋范圍廣、監測指標多、連續性要求高、所處環境不適合人工監測、感知的信息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等特點,應用物聯網技術尤其是傳感器網絡技術,構建的一個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共同構成的信息系統工程。對公共安全的監測主要包含保障各類生產場景安全的監測、對生產者安全的監測、對特定物品安全的監測、對人員密集場所監控、對重要設備設施監控以及事故應急處理時對場景、人員、物品的信息搜集等。一旦各種設備人員出現異常,相應傳感器就可以及時發現并匯集各種信息,及時提出預警,達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物聯網技術作為未來安全防范重要手段。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安防行業資深專家李仲男在接受中國安防行業網采訪時曾表示,物聯網與安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安防更是作為物聯網概念最好的應用環境,物聯網對安防行業來說,具備安防行業的全部要素,實時感知、準確定位、有效控制,是完善的安全體系。物聯網將催生傳統安防領域多細分門類的大發展,也勢必促進安防向更多領域邁進,促使大安防概念進一步深入人心。李仲男研究員同時表示,目前運用到安防的主要是用物聯網的概念規劃和設計系統。還不是成熟的產品和系統,許多關鍵技術將在安防領域實現突破,但真正的物聯網可能會較早地在安防系統實現。
李仲男研究員以實例講述物聯網在安防領域的應用,他指出通過在關鍵的核心城市地段和場合進行傳感設設備的鋪設,就可以來綜合評價某個時間、地點,相關場合人群的集中、分布、流動情況,然后及時反饋給集中的后臺,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提前預知可能出現的車輛擁堵及人流分布的情況,避免各種安全事件的發生。
隨著傳感技術的不斷成熟,傳感器成本逐漸下降,給萬物互聯帶來更多的可能。李仲男研究員表示,在安防行業,視頻監控系統最有可能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首先基于平安城市建設已經比較成熟,視頻監控在城市中分布較廣,另外安裝在攝像機內的各類傳感器,在環境監測、城市管理、應急防災方面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
以物聯網的概念在視頻監控領域的初級應用來看,在城市某一區域的市政管理的規劃雛形已有了初步的方案,依靠在攝像機端的采集傳感器,加上后端服務器的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實現對這一區域內的市政管理工作進行智能化預警,例如下水道井蓋被盜、泥石流/洪水突發、交通堵塞、人群聚集等現象進行后臺的監控和預警。
除了城市安全管理外,在食品安全領域物聯網也發揮著更大的作用。以物聯網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農產品和食品的溯源監控依靠現在已經成型的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和技術,利用這些信息交換和通訊技術,通過對農產品和食品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建立起責任追溯機制。目前商務部正在推進的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實現農產品追蹤、清查、控制功能,進行有效的全程質量監控,確保農產品安全。
物聯網還可以用在農業生產環境監控、農業生產過程監控和農產品的品質檢測等領域,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畜禽是否健康,甚至包括水果的品質,都可以從物聯網上知道的一清二楚。通過構建食品安全物聯網,實現對食品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在社會轉型變革的時代,公共安全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大到國家安全、社會治安,小到城市安全、公共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一些細分領域的安全,都需要政府從頂層設計著手予以加強,正所謂“大安全”需要“大安防”,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物聯網作為基礎信息技術組成部分,能夠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這將促使物聯網在構建大安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