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落地濟南 量子通信產業化又進一步
9月12日,中國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在濟南通過專家評審;此前,8月末,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作為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線路,通過技術驗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9/364465.htm2017年,量子通信應用落地頻傳,每一個項目落地,都能在資本市場引發小波動;另外以阿里等巨頭為代表的企業,也在加大量子領域的投入。量子通信離規模化商業應用還有多遠一直備受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參與相關項目建設的企業和部委專家發現,2017年隨著一些應用的落地,量子通信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但離規模化應用還有距離,未來成本相對較低、穩定性強、模塊化產品的出現,將是大規模商業應用和推廣的前提。
濟南量子通信專網建成
濟南市政府官網消息,濟南建成全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
專網可為濟南市7區3縣和高新區下轄5個片區的各級黨政機關提供高品質的量子安全電話和服務,如電子公務等數據通信業務服務。濟南項目或將為國防、金融、電力等領域開展示范推廣打開局面。
按照官方宣傳,該項目為中國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某部委下屬研究機構高級工程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濟南項目只是量子密鑰分發應用的一個案例。在他看來,線路是黨政機關專用網,是否歸類到首個商用項目還難以界定。
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自2017年4月開工,用時不到5個月,完成了建設,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安全保密的問題。
專業人士解釋,目前量子信息技術的兩大主流應用,主要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其中,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碼、量子隱形傳態的技術等;量子計算主要研究量子計算機,以及適合于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算法。
目前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已經有不少應用落地,而且相關研究在世界靠前。
地方政府對量子通信的安全應用興趣較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杭州參加量子產業相關活動時,一位浙江當地官員介紹,他最關心的是量子通信在保密方面的作用,另外就是普及規模化應用的成本問題,現在都在提政務數據開放和政務云,信息安全很重要。
濟南專家對《濟南時報》介紹提到,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是“無條件安全”的,和一般的通信網絡相比,量子是最小的粒子,它不可分割,不可克隆,一旦被接觸或者被竊聽,量子的狀態就會發生改變,竊聽就會被發現。
離規模化應用還有多遠?
除了濟南項目的吸引關注,企業界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動態也不少。
9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獲得者施堯耘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兩年前,阿里云已經跟中科院共同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
資本市場的火熱,大企業的投入,量子通信離規模化商業應用還有多遠?
2016年全球第一條量子通信商用干線“滬杭干線”在杭州宣布開通,標志著量子通信產業市場化大幕開啟。
這一年,市場化運營的量子通信項目和真正針對市場化運作的企業開始出現。另外基于干線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的具體應用,推動了干線規模的進一步擴展以及一些城域網的建設和應用。
據Wind數據,量子通信概念股年初至今上漲9.91%。相對資本市場的熱情,量子行業一線從業者相對冷靜。參與“滬杭干線”項目的九州量子董事長鄭韶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量子衛星發射以后,一些具有實驗性質的項目實施,一些地方政府也會積極參與。量子終端應用、國家電網,還有政府、金融終端會有一些應用,更多實踐案例和行業間的合作也會誕生。
在他看來,目前很多核心設備,只能放在實驗室里,成本高,不能大規模推廣。未來成本相對較低、穩定性強,模塊化產品的出現是大規模推廣的前提。
湖北君信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仙軍學通信出身,他一直對量子信息技術有較高的熱情。包括他在內,很多企業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都將量子通信稱為“新一代通信技術”。
2016年他的公司跟杭州一家知名量子信息企業合作,在武漢成立一家量子信息企業,主要做量子通信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及量子通信網絡的建設等工作。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7年有很多量子信息應用案例出來,但接近民生的商業應用還不多,如果商用增加,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快技術迭代。
在量子信息領域,被提到最多的質疑,就是在量子信息產業的推廣過程中,使用群體相對有限,如果不能形成規模化應用,加上前期投入巨大的研發成本,直接導致產品的單價和成本很難降下來。
地方政府對量子信息的產業熱情無疑是最高的。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積極建設“京滬干線”量子通信工程,推動量子通信技術在上海、合肥、蕪湖等城市使用,促進量子通信技術在政府部門、軍隊和金融機構的應用。
濟南直接將量子科技產業列入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并提出要打造山東特色的量子“華為”。
企業界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預測,未來量子信息產業規模化應用,率先出現在長三角和北京的可能性較大,一方面安全市場大,另外產業技術布局相對較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