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時間4月9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刊載了曦智科技的光電混合計算成果:《超低延遲大規模集成光子加速器》(An integrated large-scale photonic accelerator with ultralow latency)。這是自八年前曦智科技創始人沈亦晨博士于《自然·光子學》雜志發表封面文章《由納米光學回路實現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以來,曦智科技再次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
關鍵字:
曦智 Nature 光電混合計算
過去十年,關于人工智能(AI)的研究論文數量在各個領域都有顯著增加??茖W家們已經開始運用 AI 工具來協助總結和撰寫研究論文和編寫代碼。一些研究者嘗試借助生成式 AI 技術來探索新的領域,如蛋白質結構的發現、天氣預報的改進以及醫學診斷的創新等各種有前景的領域。AI 已然滲透到科學研究中。那么,科學家們是如何看待它們的?近日,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對全球 1600 多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AI 工具在科學領域越來越常見,并且許多科學家預計它們將很快成為研究實踐的核心。另外,超過一半的
關鍵字:
Nature AI
一直以來,量子計算機都是一個神秘且「高大上」的存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曾這樣打比方說:如果傳統計算機的速度是「自行車」,那么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就是「飛機」。量子計算機的極高運算速度源于奇妙的量子特性。傳統計算機的基礎是比特:一切都是「0」或「1」。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比特,它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就憑這點,量子計算機完勝傳統計算機。但是,急性子的量子計算機卻有一個致命弱點———量子比特十分脆弱,一不留神,就會失去其特殊的量子特性。所以,就會經常出錯,還可能在傳輸信息時迅速衰減。「量子計算機的主要挑
關鍵字:
Nature 巨型原子 量子處理 量子通信
《自然》(Nature)雜志在中國學界有著神話般的地位,在它上面發文章,不僅意味著榮譽,還對升等、評選大有幫助。但大熱的背后,其實很多人對這本雜志并不了解,對它的印象也是刻板的。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穆蘊秋從2013年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上持續聯名發表關于《自然》雜志的實證研究,目前已有四篇見刊,第五篇即將面世,這些論文刷新了我們對《自然》雜志的舊有認知。近期,部分研究成果結集為《Nature雜志與科幻百年》一書出版,借此機會,《澎湃新聞·上海書評》邀請江曉原教
關鍵字:
Nature
PTEN相關通路的藥物正在研發,然而腫瘤很快就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性。因此,找到同時作用于其他抑癌通路的藥物將有助于腫瘤治療。我們希望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們可以為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癥的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前列腺癌是英國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癥(為中國男性第6常見癌癥)。在英國每年約有4萬7千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超過一半的前列腺癌患者有突變或缺失的PTEN基因,部分腦腫瘤、子宮內膜癌患者也有類似的基因變異。PTEN是調節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重要途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哪些其他基因或是其他途徑與PTE
關鍵字:
Nature
Nature官網在線之前發布5篇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綜述:1、來自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性聚合物;2、具有自主生命周期控制的聚合物;3、作為3D打印的軟材料; 4、塑料生物電子學的興起 ;5、仿生聚合物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1、來自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性聚合物
?
圖1 從不同的植物油中提取的可持續性聚合物
近年來,像二氧化碳、萜烯、植物油和碳水化合物等可再生資源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聚合物合成領域,用以制備包括彈性體、水凝膠、樹脂基復合材料等可持續材料和產品。而催化劑高
關鍵字:
Nature 高分子材料
借助深度學習,多處理層組成的計算模型可通過多層抽象來學習數據表征( representations)。這些方法顯著推動了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目標檢測以及許多其他領域(比如,藥物發現以及基因組學)的技術發展。利用反向傳播算法(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來顯示機器將會如何根據前一層的表征改變用以計算每層表征的內部參數,深度學習發現了大數據集的復雜結構。深層卷積網絡(deep convolutional nets)為圖像、視頻和音頻等數據處理
關鍵字:
Nature 深度學習
nature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nature!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nature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nature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