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希捷宣布轉型:2025年存儲數值有望達到163ZB

希捷宣布轉型:2025年存儲數值有望達到163ZB

作者: 時間:2017-06-13 來源:cnbeta 收藏

  根據和IDC發布的《數據時代2025》的數據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共產生了16ZB的數據,到2025年這一數值將達到163ZB。用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的話說,未來是以數據為原材料、以機器學習為引擎的時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60401.htm

  毋庸置疑,十倍的增長,對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行業來說都是機遇。

  以存儲為例,在日前舉辦的數據+峰會上,全球銷售和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鄭萬成告訴記者:市面上最大存量的硬盤是12TB,要實現163ZB,就需要160億塊12TB的硬盤,但是現在全球硬盤只有4億的出貨量。即便是163ZB的數據只存儲15%,最終硬盤市場空間也有10倍的增長。

希捷宣布轉型:2025年存儲數值將達到163ZB

 

  希捷全球銷售和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鄭萬成

  當然,海量數據對存儲行業也帶了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全新的技術以及產品形態來滿足企業對數據存儲的需求。

  回顧一下過去二十年存儲行業的變遷:

  第一代存儲寄托于大型機;

  第二代是PC時代的客戶計算;

  第三代是以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等為代表的移動平臺;

  第四代是現在以及接下來幾年面臨的邊緣智能技術。

  在這一過程中,存儲行業的商業模式、技術和產品都在變化,例如,最近幾年存儲行業最大的趨勢就是云存儲逐漸受到追捧,而且的上升勢頭越來越猛,傳統機械硬盤出貨量增速放緩甚至下降,以至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機械硬盤會被取代。

  轉型但不會All in

  機械硬盤日漸式微,所以硬盤廠商轉型已成必然。只不過希捷和其它幾家擁有硬盤業務的廠商高調進軍閃存市場的決心不同,希捷的態度是相對保守的。

  西部數據不惜重金收購Sandisk成為閃存廠商的重要玩家,而東芝早已是閃存四大廠之一。反觀希捷,2014年,希捷收購了Avago旗下LSI兩個部門,獲得了進入企業級PCIe閃存和控制器市場的機會,現在也擁有了一條完整的固態硬盤產品線,但從希捷的戰略可以看出,他們并沒有把未來押注在上。

  業界幾乎一致認為希捷轉型太慢而且前途堪憂,然而希捷卻有不同的看法。

  鄭萬成告訴記者,未來傳統機械硬盤技術是希捷核心存儲的技術,換言之,希捷依然會把機械硬盤作為核心業務。

  根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去年機械硬盤的出貨量超過了4億,而SSD只有1億,這1億的銷量幾乎全部應用于消費級領域,容量無法和企業級的機械硬盤相比,所以單從利潤空間來看SSD的確不如機械硬盤。

  鄭萬成還認為,存儲廠商還研發一系列的新技術來彌補機械硬盤的短板。實際上從1956年9月13日IBM成功研發出世界上首個電腦磁盤存儲設備起,硬盤一直都是以溫徹斯特(Winchester)結構為基礎的。顯然,在數據存儲量與日俱增的大環境下,這種傳統的硬盤結構已經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了。

  被認為改善機械硬盤容量、速度以及穩定性的當屬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對于堅守機械硬盤業務的廠商來說,布局HAMR可以說是曲線救國。

  當然,希捷把業務重心放在傳統硬盤并不意味著放棄SSD市場。IDC的報告中提到,2025年企業環境當中有80%的存儲還是會使用傳統的硬盤,同時也有20%是使用固態硬盤,這對硬盤廠商而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只不過,希捷布局SSD的姿勢和東芝、三星、海力士等廠商不同,即以企業級SSD為突破口。

  相比這幾家廠商,希捷在閃存市場上的表現乏善可陳,消費級SSD幾乎被幾大閃存廠商壟斷,選擇企業級市場似乎是必然。

  從量上來講的話,消費級SSD可能是主流,但從收入上來講,企業級的SSD其實是占到1/2的SSD業務收入。鄭萬成如此表示。

  舉個例子,騰訊云已經在數據中心產品中使用SSD。

  騰訊云存儲產品中心總經理黃炳琪告訴記者,企業級SSD在騰訊云業務中主要有三個應用:

  最大的是在我們的結構化數據方面,就是數據庫這些需要用戶高速讀取的這些結構化速率方面,這一塊是比較大的。

  第二,作為機械硬盤的一個緩存層,非結構化數據的一個緩存層。

  第三,主要是在高性能主機方面,這相當于是用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是一個偏S層的產品,用戶可以專門用于SSD的主機,在上面去構建它自己特殊的應用。

  機械硬盤會被SSD淘汰?還是二者共存?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這主要依賴于媒體和廠商的美化宣傳!

  從技術角度而言,SSD相比機械硬盤有優勢,它的速度更快、功耗更低、體積更小,取代機械硬盤順理成章。

  但從應用角度看,二者會長期共存。簡而言之,SSD將會主導消費級市場,但機械硬盤在企業級應用中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

  現在機械硬盤消費并且存儲了60%的數據,到2025年也不會改變。鄭萬成說道。

  大膽假設以下,未來某個時間段可能會出現一種全新的存儲產品形態,它會顛覆現有的存儲行業,但這種產品一定不會是SSD。



關鍵詞: 希捷 SS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