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術壁壘:邁瑞醫療AED正式落戶深滬
AED(全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急救設備,能幫助心臟驟停、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被稱為“救命神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60287.htm據統計,中國心臟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約54萬,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臟驟停,而AED電擊除顫一直被公認為是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上海和深圳市政府已全面推動公眾場所AED的普及。
千臺AED已入滬
5月28日,上海電視臺報道了“救命神器”AED在上海公共場所普及的情況:上海市政府已在公共場所安裝超過1000臺AED,而未來將會配備更多,以加強建設公眾急救保障體系。其中,在高校場所所投放的均為邁瑞自主研發的AED。
除了在上海“入戶”,AED在深圳的試點也成為了近日以來的媒體熱點。
從機場到每一個地方
6月7日,《深圳特區報》報道了《500臺“救命神器”將投放公共場所》的新聞。報道中表示,今年,深圳市將采購500臺“救命神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投放到個公共場所及人員密集區域,以便及時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而“十三五”期間將投放5000臺,并且將有立法保障“救命神器”的使用。

其實,AED在深圳的故事要從機場說起。去年12月開始,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安裝配備了85臺AED,成為了全國首個配備完善急救措施的機場。機場作為很多人接觸了解深圳的第一站,完善的急救措施也讓人們體會到深圳科技創新、關懷生命的形象。
除此之外,2016年,邁瑞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也開啟了AED在深圳校園的試點項目。而這一次,深圳市政府決定,除了在更多的公共場所配置AED外,報道中還指出,應制定在公共場所配置AED的規劃和予以財政保障。這是深圳市公眾電除顫計劃邁出的重要一步。
“公共場所有AED還不夠,還要市民會用,敢用!”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急救法,來規定應急救護中造成的后果責任由誰來負。
為此,我市一方面將加強宣傳和救援培訓,另一方面,《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草案)》明確了社會急救的程序和免責情形。按照免責為一般原則、不免責是例外情形,患者實施善意的、無償的、合乎常理的緊急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其責任予以免除。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配置的邁瑞AED
為了配合政府完善公眾電除顫計劃,邁瑞一直在行動。
“救命神器”背后的力量
首先,產品要過關。邁瑞對AED的研發走過了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從1996年開始,邁瑞研究雙相波技術;2004年,邁瑞正式立項除顫相關核心技術產品化預研;2006年,邁瑞立項進行高端除顫產品的開發;2009年,邁瑞向市場推出中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品雙相波除顫產品BeneHeart D6;2013年,發布中國第一款雙相波AED產品BeneHeart D1,填補了中國多項空白。邁瑞AED不僅突破了世界上由1000多項專利樹立起來的“技術壁壘”的封鎖,而且實現了創新,獲得了18項發明專利。2008年,邁瑞作為唯一企業,參與編寫了除顫國家標準,此標準于2010年3月正式發布實施。
其次,AED的普及涉及到立法、財政、后續管理等多個難題。邁瑞一直不遺余力地協助政府部門推動改革,建立公眾急救體系。一方面,邁瑞與校園、醫院等公眾場所合作,建立AED試點項目,為AED的普及提供寶貴經驗;另一方面,針對AED操作培訓率美國人達50%以上,而中國人遠不到1%的情況,邁瑞與急救中心等培訓機構緊密合作,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以提高全民急救意識和技能,迎來AED產業的飛速發展。
AED在上海和深圳的示范作用,正在推動著全民急救意識的普及。希望在未來,AED的身影能夠出現在更多的公眾場所,也給每個人的心里帶來一份救人的堅定。

邁瑞聯席CEO成明和校友向上海交大捐贈AE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