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病歷的應用對存儲系統的分析
在我國去年發布的新醫改方案中,政策基本都是圍繞著電子病歷展開的,這也標志著電子病歷在今后的醫療行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應用電子病歷更為有效,成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50143.htm目前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備受關注。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的要求,電子病歷的推廣應用,必將對傳統的存儲系統提出更高的需求。
電子病歷是個人終生的醫療和健康記錄,要求醫院建立與之相應的電子病歷系統并且能夠隨時隨地訪問該系統。這意味著:假設某個人10年前得過肝炎,在醫院看過病,那么今天他再來醫院看肝病的時候,醫生就可以立即調閱病人在10年前的病歷記錄,而不用等待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醫院存儲的五大挑戰
總體看來,以電子病歷為主導的應用,正在給醫院存儲系統帶來五個最主要的挑戰。
一是“存得下”。即電子病歷客觀上要求存儲系統容量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對于病人人滿為患的大醫院而言,要把所有病人的電子病歷長期保存下來,對信息存儲容量的需求是非常可觀的。
二是“取得出”。即醫院所存儲的各種信息,要隨時隨地能夠完整地取出來。而要保證所有信息都是完整無損的,就要求存儲系統具備高可靠性。不能因為存儲年限長了,出現數據丟失或殘缺不全的問題。
三是存取速度快。電子病歷系統是支撐醫院日常服務運營的業務系統,使用者主要就是醫生和護士。通常醫護人員的業務過程都非常緊張,這就要求與電子病歷系統相關的數據存儲過程必須快速高效。比如,醫生在計算機上調閱影像時,最好把等待的時間控制在幾秒鐘之內,如果調一張片子要等上幾分鐘,醫生肯定無法忍受,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四是價格低。由于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普及,各種存儲介質的成本仍在不斷降低,但是,電子病歷對于存儲系統的快速增容壓力,勢必導致醫院存儲系統投資的快速上升。醫院對于存儲的投入,肯定是希望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圍內,并且要凸顯相比以往紙介質存儲病歷的成本優勢。
五是周期長。按照衛生行業的相關行政法規,病人的信息資料保留的周期要足夠長,至少幾十年。而按照全生命周期的居民健康檔案的要求,一些基本數據要求保存更長的年限。
近幾年,存儲技術發展變化很快。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子病歷的信息存儲體系也在發生變化。比如,5年前,存儲方式分為緊急在線、近線、離線等方式,存儲體系有三、四級之分。當時離線的存儲還要考慮磁帶庫、光盤庫這些方式;現在,存儲體系基本上就是一級或者兩級,存儲方式通常是在線和近線,而不會再去考慮磁帶庫或者光盤庫這樣離線的方式。技術的進步,使得磁盤聯機存儲已經成為可能。
分層應對的基本思路
根據醫院的實際應用狀況,我們可以將存儲系統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是存儲物理層,即磁盤陣列,如:SAN陣列、NAS陣列、DAS陣列等。
中間層是存儲管理層,包括備份、遷移、虛擬化等存儲管理系統,負責管理存儲物理設備,構建一個對應用系統透明的存儲系統。
最上層是存儲應用層,由應用系統對存儲設備進行配置和使用。比如:數據備份可以在應用層實現,依靠應用層的軟件對數據進行備份。
之所以把存儲系統分為三層,就是要從不同層次去解決醫院信息存儲面臨的挑戰。也就是說,對于同一類挑戰,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次考慮綜合解決方案。比如:對于數據備份的問題,既可以從數據管理層尋找解決之道,也可以從應用層加以解決;對于容量的挑戰,既可以通過擴充同一陣列的磁盤來解決,也可以通過擴充不同的陣列,然后從應用層配置入手加以解決,還可以通過云計算在管理層加以解決。
現在,存儲管理發展的趨勢是,逐漸把一些管理的功能從上層向底層遷移,讓各種應用不用感知相應的信息存儲細節,比如是怎么存的、存放在何地。總之,上述挑戰其實是可以從不同層次解決的。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