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晶圓代工業務 三星對抗臺積電勝算有多大?
一、導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5/359523.htm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電子5月12日宣布調整公司業務部門,將晶圓代工業務部門從系統LSI業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三星電子晶圓代工,新部門將由三星半導體業務現任總裁金奇南(Kim Ki-nam)領導。
三星電子稱,新部門主要負責為高通和英偉達(Nvidia)等客戶生產移動處理器和其他非存儲芯片,從而與以臺積電為首的純晶圓代工公司競爭。

二、分拆在意料之中
三星電子分拆晶圓代工業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業界也是一如以往的平靜。確實,三星電子要分拆晶圓代工業務的消息由來以久,2015年下半年就有消息傳出,但時至今日也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下來人”。
我們先來看看三星電子的運營架構。

三星電子運營架構簡圖
三星電子分成三大部門,三大部門分別由三位CEO分治管理。三大部門分別是:一是信息科技和移動通信部門(IT & Mobile,IM),負責手機產品;二是消費電子部門(Consumer Electronics,CE),掌管家電產品;三是設備解決方案部門(Device Solutions,DS),掌管半導體零組件。
而設備解決方案部門分成三大事業部:存儲器業務事業部、系統LSI業務事業部和LED業務事業部;晶圓代工事業屬于系統LSI業務部門旗下。
三星電子設備解決方案部門年收入占三星電子總收入的30%左右,對三星電子公司旗下的信息科技和移動通信部門(IM)、消費類電子產品(CE)兩大事業部的終端產品而言,是拉大后位競爭者距離,縮小前方領先者差距,并強化重點終端產品差異化程度的重要角色,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三、晶圓代工情況

三星代工發展(圖片來自三星網站)
三星電子從2005年開始進入12寸晶圓代工領域,已經整整12年了。目前三星的晶圓代工專屬線有四條,三條12寸和一條8寸。12寸晶圓代工線分布在韓國和美國,主要針對高端工藝,包括65nm、45nm、32/28nm HKMG、14nm FinFET工藝,客戶包括蘋果、高通、AMD、XILINX、NVIDIA等;8寸晶圓代工線于2016年開放,從180納米到65納米節點都可涵蓋,工藝技術包括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功率元件、影像感測器CIS,以及高電壓制程的生產,主要針對韓國本土的FABLESS。
從2005年到2009年,三星電子的代工營收不足4億美元。直到2010年啃上蘋果,開始為蘋果進行A系列處理器代工,代工營業收入出現爆長,2010年蘋果產品代工收入達8億美元,整體代工收入激增至12億美元,由于蘋果出貨激增,三星的代工營收水漲船高,到2013年達到39.5億美元,當年蘋果的代工收入占到公司代工總收入的87%。可以說三星的代工營收完全是靠蘋果在支撐。
由于工藝制程等多方面的原因,2014年失去蘋果訂單,蘋果A8處理器全部交由臺積電代工,2015年好不容易搶到A9處理器部分訂單,2016年的A10處理器又全部由臺積電包圓。由于失去蘋果這個大客戶,導致2014年和2015年代工收入逐步下滑。
為了填補產能,公司開始勾搭高通、NVIDIA、AMD,三得電子代工部門搶下高通處理器訂單,并簽約2017年伺服器芯片代工訂單;獲得AMD微處理器、NVIDIA圖形晶片、Ambarella影像處理器、特斯拉(Tesla)、自駕系統晶片的訂單,總算彌補了蘋果跑單的窘境。2016年的營收可望接近2013年的營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