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2016-2017年中國光伏回顧與展望

2016-2017年中國光伏回顧與展望

作者:陳東坡 時間:2017-03-29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回暖態勢,新增裝機達到34.54GW,累計裝機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在國內、國際市場強勁增長的拉動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加速,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企業利潤率得到提升。展望2017年,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28GW,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爆發,光伏跨行業融合進一步推進,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新技術與產品開發活躍,但光伏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補貼拖欠、棄光限電和光伏電站用地等問題仍然困擾著光

作者/ 陳東坡 賽迪顧問 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北京 10004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5930.htm

摘要: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回暖態勢,新增裝機達到34.54GW,累計裝機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在國內、國際市場強勁增長的拉動下,海外布局加速,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企業利潤率得到提升。展望2017年,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28GW,光伏將迎來爆發,光伏跨行業融合進一步推進,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新技術與產品開發活躍,但光伏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補貼拖欠、棄光限電和光伏電站用地等問題仍然困擾著光伏產業,仍待破解。

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 陳東坡

2016年回顧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企業盈利水平持續好轉

  201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19.4萬噸,同比增長17.6%,全球產量占比從2015年的48.5%提高到52.4%;硅片產量約63GW,同比增長31.2%,全球產能占比從2015年的78%提高到91%;光伏電池產量約為49GW,同比增長19.5%,全球產量占比從2015年的68.3%提高到71%;光伏組件產量約為53GW,同比增長20.7%,全球產量占比從2015年的72%提高到73.6%。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五家多晶硅企業平均毛利率超20%,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5%,部分生產輔材企業毛利甚至超過25%,進入規范條件的組件企業平均利潤率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從已經披露的2016年年報預告的31家A股上市光伏公司業績顯示,僅有兩家公司出現虧損,而在29家實現增長的公司中,有9家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將超過100%。

  2.產品成本持續下降,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在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雙輪驅動下,我國先進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已下降至70元/kg以下,晶體硅組件生產成本下降至2.5元/瓦以下,資源較好地區的光伏發電成本下降至0.65元/度水平,不斷逼近平價上網,質優物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市場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產業技術方面,多晶硅生產工藝得到進一步優化,高品質產品已經在半導體領域小批量使用,骨干企業能耗下降至80kwh/kg,成本降至70元/kg,多晶金剛線應用開始加快,單晶投料量、拉速也在提升。先進晶體硅電池技術研發多次打破世界紀錄,黑硅制絨、背面鈍化(PERC)、N型雙面、非晶硅/晶體硅異質結(HIT)等一批高效晶硅電池工藝技術產業化加速,已建成產能超過10GW,單晶和多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0.5%和19.1%。組件方面,半片組件、疊瓦組件、MBB等技術不斷涌現,先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也在明顯加快。

  3.新增裝機量創新高,”光伏+”模式層出不窮

  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GW,同比增長127%,累計裝機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增加迅速,據統計,全年新增裝機容量4.24GW,同比增長200%,累計裝機容量10.32GW[1]。在應用模式方面,“光伏+”模式層出不窮,一是與其它產業的共生融合,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衍生出了與漁業、農業的綜合應用;二是惡劣地勢,不良環境重新利用,比如在煤礦區采空區、沙漠及鹽堿地等,實現環境治理和利用并舉;三是多能互補,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率,比如風光結合、水光結合,光伏發電與天然氣、生物質發電等能源互補利用開發。此外、光伏建筑、光伏扶貧、光伏養老等模式正在被人們接受,正成為全新投資熱點。

  4.海外布局加速推進,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多家企業在境外設廠,已遍布全世界20多個國家,境外已建成的產能超過5GW,生產布局全球化趨勢明顯[2],產業擴張仍在持續,通過海外建廠、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等方式,實現全球化布局。也有企業通過簽訂代工協議,以規避“雙反”稅率,繞道布局全球市場。據統計,截止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電池產能達到5G,組件產能達到5.3GW,在建電池項目200MW,組件項目300MW,未來計劃建設的電池項目3.7GW,組件項目4.45GW,通過代工的組件產能為1.1GW,并購的組件產能386GW。

  5.出口總量明顯減小,出口市場轉向新興國家

  2016年,我國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品出口額約為140億美元,月平均出口額為11.7億美元,同比下降10.3%。一方面受我國多家企業在海外設廠影響,這部分產能的出口不受貿易壁壘影響,沒有被計入出口數據,另一個原因是受到美國大選的影響。此外,光伏組件國際市場價格連續下跌,從我國出口的組件在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后失去競爭力也是對外出口持續下跌的重要原因。從出口國家來看,美國、日本、印度、中國臺灣依然是主要的出口國家和地區,不過對歐美傳統市場出口占比降至30%以下,對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出口顯著提升。

  6.“三座大山”壓力仍在,非技術因素攤薄利潤

  在過去的2016年中,光伏發電產業仍然存在以下困境:(1)光伏限電率仍然維持較高水平,在限電省份上有擴大的趨勢。據統計,西北五省(區)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為32.23%和30.45%,陜西首次發生棄光限電情況,棄光率為6.89%,整個2016年,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到20%。(2)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存在巨大缺口,光伏補貼拖欠問題仍未妥善解決,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及時發放,土地性質問題以及土地稅費問題開始顯現。(3)我國光伏企業境內融資成本普遍在6%以上,甚至超過10%的貸款利率,融資難、融資貴制約了企業研發投入、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上述非技術性因素仍將蠶食電站利潤,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技術升級、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

2017年展望

  1.新增裝機量約為28GW,裝機量呈前緊后松態勢

  2017年在領跑者項目、光伏扶貧和分布式項目帶動下,國內光伏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巴黎氣候協議已經生效,也將推動光伏發展。但考慮到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電力需求放緩,棄風、棄光高居不下,我國政府下調對光伏的補貼力度等因素,2017年安裝規模相比2016年將有所減少,我們預計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為28GW左右,其中地面電站5GW,領跑者基地5GW,光伏扶貧5GW,分布式10GW,其它3GW。同時,2017年,國內光伏市場將呈現前緊后松態勢,受630政策影響,我國光伏企業爭相加快電站建設并網進度,上半年將出現一波又一波搶裝潮,預計上半年,國內系統安裝量為18GW,下半年安裝量為10GW。

  2.跨行業融合進一步推進,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爆發

  2017年,我國光伏電站開發將基于各區域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科技優勢,繼續與農業、養殖業、礦業、水務、交通、生態治理跨界融合,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提高電站綜合收益。隨著優質的電站建設土地資源出現稀缺,不占用指標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又將是一場激烈的競爭,分布式光伏呈現“全國搶屋頂”發展態勢,分布式裝機規模預計將不斷擴大。同時,隨著電力配售點領域的改革,如直購電、區域售電牌照的發放,也為分布式光伏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區域分布主要在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同時,光伏水泵、光伏路燈、光伏樹及光伏消費品等光伏應用產品形態逐步多樣化。

  3.出口市場將更加多元化,貿易模式向一體化發展

  進入2017年,美國新政府上臺雖然會給對外貿易帶來不確定性,但伴隨著各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呼吁,如今已有多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一些新興市場的電力設施不完善,電力缺口大,而光伏因具有廣闊的產品市場和發展空間,受到當地政府青睞,各項政策紅利也隨之而來。我們預計,2017年全球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并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印度、美國、日本、歐洲等市場仍將保持在一定規模,東南亞、南美、中東等新興市場正在快速成長。進入2017年,我國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光伏企業把目光轉向國外,以尋找新的市場。同時,光伏企業的貿易模式也有所轉變,從純貿易為主的模式轉向以貿易+生產+服務為一體的模式,海外布局將愈加受到重視。

  4.企業盈利水平有所降低,企業間的分化跡象加劇

  2017年,隨著終端應用需求增長放緩和國內多晶硅、組件等產業鏈環節產能增加的疊加作用,部分產業鏈環節供過于求可能使我國光伏產品再現價格失序狀態,組件價格及中上游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價格低點明年都可能再創新低。再考慮到光伏補貼下調等因素,2017年太陽能供應鏈由上至下利潤都將低于2016年,企業盈利水平普遍有所降低。同時,企業間的分化跡象加劇,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大企業大多數會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規模和品牌優勢,隨著市場趨冷,重組、整合是趨勢。組件企業從數量上會減少,整體產業鏈中的企業都需重新思考產品及營利模式的布局,企業的定位都需更加明確,以防止被劇烈變遷的環境所邊緣化。

  5.新技術與產品開發活躍,智能化水平將繼續提升

  2017年,技術進步仍是產業發展主題,光伏產品高效化提速。“金剛線+黑硅”技術將會被企業大規模采用,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達到270~275W,PERC電池、N型雙面電池、異質結電池市場將開啟,農光、漁光互補等新模式將推動雙玻組件、智能組件、跟蹤系統、MPPT逆變器等新產品需求。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產工藝有望實現規?;a,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G7、G8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國產正銀漿料產業化推廣將會取得成效。同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推動下,大部分光伏企業正逐步實現由“制造”向“智造”轉型,生產自動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單位產出用工量明顯下降。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產品的唯一指標,智能化、輕量、滿足不同使用條件的要求會使產品更加多樣化,并適用于多種應用和安裝條件。

  6 PERC電池產能快速增加,單晶市場占比大幅提升

  PERC技術最為成熟,普及也最廣,截止2016年底,單多晶PERC產能超過13GW[3],但具體到各企業的生產應用中,同現有生產線的匹配尚有問題,導致目前PERC出貨量仍然較少,產量不到4GW。隨著產線匹配問題逐步解決,諸多廠家產量,我們預計2017年PERC技術將迎來爆發,贏得更多市場,產能有望達到20GW,產量更有望倍增。這得益于PERC產品的高性價比以及包頭、陽泉、大同等一批GW級“領跑者”基地建設項目實施。同時,單晶市場占比在今明兩年持續提升,加上部分省份實施的領跑者計劃、以及扶貧與分布式等屋頂型系統偏好高效產品,使得明年單晶在中國市場大幅增加,有望達到40%。

  參考文獻:

  [1]2016年光伏發電統計信息,http://www.nea.gov.cn/2017-02/04/c_136030860.htm.

  [2]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643/n3057654/c5505791/content.html.

  [3]Shravan K. Chunduri, Michael Schmela等,PERC電池???,2016:8.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7年第4期第9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