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 海爾的智慧家庭到底有多牛?
3月8日,以“物聯新平臺場景新生態”為主題的海爾U+智慧生活3.0戰略發布暨物聯網場景生態體驗會在上海舉行。會上海爾發布了由整套互通互聯智慧家電構成的全球首個智慧家庭,涉及到客廳、廚房、浴室、臥室不同物理空間的首批161個智慧生活場景,讓智能家居從夢想落地到現實生活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5243.htm當然了,對于海爾來說,擁抱智能制造,必然離不開互聯網的介入。或者說,智能制造的時代,就是中國制造業的互聯網時代。去年,海爾的互聯工廠多次出現在央視報道中。海爾提出并實踐的互聯工廠,不只是工廠的概念,更是對企業全流程的顛覆,集中體現了《中國制造2025》中制造模式的變革實踐。
中國制造助推中國智造升級變革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人們認為實體經濟被互聯網顛覆了,更有甚者對互聯網的滲入是一頓批判,但回到生活中卻又是自相矛盾的享用著互聯網帶來的一切便捷性,其實,這也是很多企業人士將思維方式定向與互聯網+而沒有升級到+互聯網的層面。

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來臨,很多企業在看到互聯網優勢的情況下,只是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嫁接了互聯網平臺的便利性,但沒有深度融合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技術在助推消費升級的變革下,企業應該從多維度嫁接互聯網思維深度變革傳統模式的負重經濟模式,從而讓企業在互聯網浪潮的升級戰中掌握主動權。
而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海爾智能空調已經連續35個月份額占比行業第一,在產品智能、制造智能和服務智能等三大領域都實現了突破,是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型樣本。預計2017年,智能空調在中國空調行業的份額占比還將繼續提升。這種變革思維其實就是在互聯網浪潮下的一種自我逆變,在消費升級時代來臨的大趨勢下,主動去迎合時代旋律。
從海爾互聯工廠的工人減少趨勢來看,其實這并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體現出對智能制造的深刻理解。說到底,“智能”不僅體現在產品身上,更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就像張瑞敏說的,機器換人是手段不是目的。機器換人成功了,充其量也只是工業3.0,只解決了一個問題:高效率,解決不了另外一個問題:高精度。
也就是說,中國智造的來臨其實是依仗于中國制造在多方面的高精度產業基礎上的,而正是有了中國制造業的在產品競爭力上的深度強化,才能使中國智造也在用戶體驗方面沒有后顧之憂,也為中國智造的大環境下奠定了堅實可行的產品基礎,當然了中國智造的高效運行也迫使中國制造強化自我產品能力,以符合中國智造的潮流趨勢,這種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可以說保證了中國產業品牌向全球化邁進的步伐。
物聯網概念落地化,讓夢想照進現實
對于物聯網的概念其實最早出現在1999年,雖然很多研究人士已經預測了物聯網趨勢的可行性,但是如何將物聯網的概念性產品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加之當時的移動互聯網浪潮還沒有形成泛濫之勢,更別說對于物聯網的認識了。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蓬勃發展,幾乎所有家電廠商都推出了智能家居硬件產品,但為何是海爾率先落地全球首套互聯互通智慧家電。這源于海爾多年以來的探索。而且在本次發布會上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供應鏈總經理陳錄城向大家介紹了COSMOPlat。作為行業首個自主知識產權、面向智能制造的全球引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凝結了海爾10多年互聯網+探索的實踐經驗, 通過用戶、產品、機器人、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實現用戶、企業、資源3個雙邊市場的共贏, 滿足用戶生活場景定制的最佳體驗。

業界人士認為,在物聯網時代下,消費電子產業已經進入到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時代。然而,物聯網概念已提出17年,一直沒有實現突破。在本次發布會上,海爾落地全球首套互聯互通智慧家電,通過產品與產品、產品與用戶間的交互,打破了過去橫亙在用戶和智能家居透明的障礙,真正將智能家居送到了用戶家中,將夢想照進現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