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解讀認知計算:IoT和AI并非全部 行業已經開始盈利
時值兩會,人工智能成為今年的熱門話題。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5240.htm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干貨:
注:這是一份IBM內部分享的趨勢報告,主要分析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的發展趨勢、市場機會、挑戰和技術驅動等,并不是一份官方戰略或技術聲明。
什么是認知計算?
IBM認為,我們已經來到了計算科學的一個新紀元——認知計算,這是計算科學多個領域突破性進展帶來的,包括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認知計算涵蓋了人工智能(AI)技術、相關項目以及專業知識。
這一階段,機器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方式將徹底轉變,提高了機器的應用價值,于此同時,科技可能帶來的風險也在提高。IBM認為,認知計算將很快成為一個變革型的技術,組織各個業務在行業競爭中獲取優勢,顛覆商業模式/意識。

認知計算的四項功能
在認知計算階段,計算機的主要功能包括四項:理解(understand)、追源(reason)、學習(learn)和交互(interact)。
也就是說,首先,要給計算機下達一個任務(而不再是簡單的指令),這個任務可能涉及專業化的領域,這就需要大型數據庫;然后,計算機會利用特定的路徑來演繹歸納,也就是形成自己的邏輯;整個應用和培訓過程中,計算機都將不斷學習,利用反饋來修復不足,這一過程包括了無監督學習;最后,計算機需要實現靈活、流暢的人機交互,甚至能理解人類感情。
認知計算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驅動認知計算主要有三個動力:認知計算在人工智能發展領域的重要性;越來越龐大而復雜的數據集為重大問題和解決方案提供參考源;第三大計算平臺的崛起,包括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端、大數據、分析、社會。
與此同時,認知計算的發展也有四個主要的挑戰:認知計算的概念轉化為現實涉及到很多具體的項目,有待完成;我們目前還沒能完全建立合理的用例和投資回報模式;認知計算,或者說人工智能對于未來的就業前景等社會效應有待評估;產業生態涉及多方關系,包括具體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開發人員等等。
根據IDC的調研顯示,廣泛的認知計算系統和AI應用將推動全球各個產業盈利從2016年的8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470億美元。福布斯也表示,認知計算將創造新的職業,截至2025年創造的工作崗位有890萬個,包括機器人監控專業人員、數據科學家、自動化專家、內容策劃等。

IBM針對認知計算產業發展總結出了以下8個洞見:
1、第一個“吃螃蟹”的將優勢明顯。
2、這是一項不斷自我學習的技術,所以精度將不斷提高。
3、認知計算技術將主要通過云計算和移動端設備來落地。
4、龐大的消費市場將推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5、業務流程,或者說整個產業都需將受到影響。
6、在認知計算新紀元中,勞動力、企業文化、合作伙伴等生態關系需要調整。
7、IT架構、系統設計、數據管理/分析和工作負載系統優化將提出新的要求。
8、即便會有新的工種誕生,但裁員作為一個社會現象不可避免,從長期發展來看,需要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