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假器件混入美國國防部供應鏈 美國軍方如何打假?
在半導體收購活動頻繁的今天,有美國國會議員以安全擔憂為由,要求阻止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基金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因為有可能會“擾亂美國軍方的供應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2/343879.htm但就算不考慮收購帶來的隱患,僅是對于軍方供應鏈的假冒元件方面就夠他們頭痛。
從2011到2015年財政年,美國國防部和承包商供提交了526條疑似假貨的報告,如下圖所示。

早在2012年,SASC Counterfeit Electronics Report就將這一狀況炸出來,當時美國發現其C-5“銀河”運輸機上的關鍵導航軟件、RQ-4全球鷹偵察機、潛艇甚至斯瑞克機動火炮系統的組裝配件都充斥著大量假冒偽劣零件。
該報告中,美國在國防部的供應鏈中發現了多少假零件? 據稱說發現了一百多萬個,其中來自“某一家”中國供應商的就有84000個假電子器件。
但是,很明顯的,從2012年之后,假貨報告數量大幅減少。
美國防部的動作
2016年夏天,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項新規定,希望大大減少假冒電子元件進入軍事供應鏈。國防采辦管理在8月2日生效新規定,限制假冒元件進入關鍵的軍事系統。
新規定下,軍事承包商和分包商,必須從原始零件制造商、或授權的特許分銷商處采購。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Dustin Todd表示,“想要避免假貨,只有從可靠的源頭開始。買IC的時候,要的不是最便宜的,而應該是最受信任的。”
此外,一旦這些來源停產,采購部門應采取安全措施,包括測試和可追溯性。“當你離開安全的供應鏈,為避免問題,我們需要多采取必要的措施。”Todd指出,“以前可是什么措施都沒有。”
當然,時間會告訴我們這些新規定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至少,國防部在采購更貴來源的芯片時,沒那么大壓力了。——這么一想,也有利于我們半導體行業更健康發展。
軍事/國防半導體只占整個半導體市場的一小部分,估計在1%左右。半導體最大消耗來自通信、計算機和消費電子這些,但這部分利潤率低的行業不太能適應這些規則。不過,在汽車和工業應用上可能會推廣這一規則。
題外話:
軍方供應鏈的假貨來源,應該也是把民用品打磨后重新打軍標、用拆機片、更改器件標識等。但其供應鏈應該比商用的更復雜黑暗。
看到美國軍方爆出來的消息,我的心里還是有些擔心:中國部隊裝備中有沒有假的電子器件?不打仗的時候,這些軍用裝備都在倉庫呆著,不會一打仗就撂挑子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