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索尼賣掉鋰電池業務 其實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在今年的 CES 展上,我們看到了索尼和松下兩個日本大廠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索尼一如既往地黑科技爆棚,不僅推出了“平面聲場技術”加持的索尼 A1E 電視,還推出了流明度 2500 的 HDR 超短焦 4K 投影儀。另一邊的松下展臺,盡管松下也推出了 OLED 電視,但消費電子已然并不是松下的業務重心。松下將發布的重點放在了自動駕駛技術和鋰電池上,特別是其超薄、超輕鋰電池,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745.htm失誤:索尼出售電池業務
松下近年在電池業務上持續發力。自 2009 年收購三洋電機以來,依托此前三洋已有的電池優勢,松下在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領域,成為全球新的霸主。隨著特斯拉電動汽車業務的蒸蒸日上,與特斯拉緊密合作的松下從中受益,持續多年以 40% 左右的市場份額,穩坐動力電池頭把交椅。

已投入運營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
松下也因此轉型,逐漸甩掉陷入虧損的消費電子業務。僅 2014 年財年,松下便開始扭虧并大幅盈利,鋰電池及相應的汽車工業系統,就占到了銷售收入的 36%。2014 年,松下投資 16 億美元,與特斯拉合建超級電池工廠 Gigafactory;2016 年,松下與特斯拉深化合作,共同發力太陽能電池。可以看到,特斯拉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系統,已成為松下發展的高速引擎。
反觀索尼,作為曾經的鋰電池鼻祖,該公司于 1991 年發布全球第一個商用鋰電池,鋰電池開始成為電子產品的動力來源,一直延續至今。然而,由于經營不善,索尼鋰電池業務近年持續虧損。終于在去年 11 月初,索尼將電池業務以約 11 億元的低價,轉讓給日本另一家電池廠商村田制作所。‘鋰電池之父’最終落魄收場。
在電池領域,一邊是春風得意的松下,一邊是轉讓出售的索尼。在第四能源看來,出售電池業務,其實是索尼的一個戰略失誤。
趨勢:電動汽車逐步取代燃油汽車地位
特斯拉在 2008 年 2 月交付第一輛 Roadster 電動汽車時,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電動汽車會在普及之路上狂飆突進。如今,發布電動汽車產品已成為傳統車企、豪車品牌、互聯網巨頭、創業公司等的時髦話題,連豐田這樣一直執拗于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的巨頭,也在去年年末公布了其電動汽車計劃。

(賈躍亭投資的法樂第量產車FF 91現身CES 2017 來源:PC Magazine)
董明珠將全部身家,入股珠海銀隆,看好電動汽車長遠發展;智能手機廠商中興通訊收購珠海廣通客車,組建智能汽車團隊,專注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像 CES 這樣的針對消費電子產品的展會,也成為奔馳、日產、法樂第等車企發布電動汽車的舞臺。2016 年的種種信號表明,電動汽車就像曾經的個人電腦、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正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減少全球碳排放量,世界各國推進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已成共識。在全球乘用電動汽車市場,銷量逐年大幅攀升。2014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約為 32 萬輛;2015 年,這一數字快速增長到 55 萬,漲幅約 73%;2016 年,預計全球銷量將高達 75 萬,漲幅約 36%。據 2016 年 9 月世界能源理事會(WEC)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到 2020 年,電動汽車將占據汽車銷量的 16%。
甚至在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早已超過了燃油車加油站的數量。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全球范圍的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只是時間問題。
誤判:索尼遲遲未進入車用鋰電池領域
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為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而電池則是核心的核心,號稱「電動汽車的心臟。」眾所周知,特斯拉正是因為有了松下提供的高性能電池,才能在續航里程、加速度等電動汽車性能指標上傲視群雄。

索尼電池出品的移動電源品牌Cycle-Energy
在電動汽車發展良好勢頭帶動下,第三方調研機構 Lux Research 預測,到 2020 年,全球電動汽車鋰電池市場規模將從 2015 年的 50 億美元提升至 300 億美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索尼誤判了電動汽車發展形勢,遲遲未能在車用鋰電池上發力。
直到 2016 年 9 月,索尼才對媒體宣布,表示將進入車用鋰電池領域,為電動方程式賽車 Formula E 提供動力電池。而此時,索尼已早在 7 月份與村田制作所進行了接洽,表示將出售鋰電池業務。村田制作所將利用索尼的頂級電池技術,進入到車用鋰電池領域。這筆交易在 2016 年 11 月正式完成。
其實,與松下、三洋相比,索尼鋰電池的綜合性能更優。早在 1997 年,日產汽車便與索尼進行了車載鋰電池的合作,在試裝車實驗中,索尼的鋰電池評估綜合效果遠勝三洋鎳氫電池和松下鋰電池。并且,特斯拉電動汽車采用的是松下 18650 鋰電池,而眾所周知,索尼是 18650 鋰電池的鼻祖。
索尼進入車用鋰電池領域,似乎顯得遲了一些,然而并不晚,因為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是自 2013 年才開始爆發。盡管此時的車用鋰電池市場已形成了松下、比亞迪、LG 化學、三星 SDI 瓜分天下的格局,但索尼憑借更好的電池技術和口碑,無疑能打開一條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