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預言”成真 工程師是罪魁禍首?
每隔一陣子,我們就會看到討論有關技術取代人力的文章。這些文章通常都是一些描述我們將因為機器人與應用程序(App)而失業的“末日預言”。當然也有相反的論述指稱自動化可以提高公司的利潤,使公司轉而投資于創造出新的工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342.htm然而,有鑒于當前的政治情勢,我一直在思考那些許下讓工作回流的承諾,但我不確定這是否可能會發生?或者,自動化、自動駕駛車以及其他技術是否只會加速某些工作的消逝?更嚴重的是,工程師將會因為開發出這些技術而被指責“扼殺”更多制造業的工作嗎?
我在幾年前拜讀了David Rotman在《技術評論》(Technology Review)發表的一篇文章后,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技術如何摧毀工作”(How Technology Is Destroying Jobs)——這篇文章一開始就引用了兩位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的話,他們指責自動化以機器人的形式,犧牲了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工作機會,特別是汽車產業。作者并在文中指出,“MIT教授Erik Brynjolfsson與Andrew McAfee認為,快速的技術變革,使其摧毀工作的速度比創造工作機會更快,造成美國的收入中位數(median income)停滯以及加深成長不平等。”

機器人將持續取代制造業的人力,最終,人工智能也可能帶走許多高度技能的工作。
Brynjolfsson和McAfee并以圖形表示,大約從2000年開始出現生產力與工作成長的差異。2000年,正是網絡開始起飛的年代。兩位MIT教授以圖表呈現生產力持續增加,而工作機會的成長趨緩。

然而,Rotman強調,技術突破可能在某些領域導致失業,但卻在其他領域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因此,這其實是工作人員必須提升自身技能的問題。當然,就像任何領域的變革一樣,總會有一些輸家。死守著一些落伍、過時技術的人可能永遠無法再找到類似的工作。據說,正是這樣的一群人促成了今年美國大選的結果。
Rotman以亞馬遜(Amazon)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力為例表示,當你在Amazon.com訂貨后,很可能會從Kiva Systems (如今是Amazon Robotics)制造的機器人取得貨品,因為現在都已經由機器人將商品交給人員進行包裝了。或許,現在還是由人親手將商品交給你吧!
Rotman還談到自動化如何在許多領域造成差距。例如讓你自己報稅的試算軟件,取代了許多會計師,使得軟件開發人員“一夜致富”,同時也讓會計師失業了。網絡App與智能手機App也是一樣的,這些App取代了旅行社與售票員。從Rotman發表這篇文章后,我還在幾條主要的高速公路與橋梁上看到自動化系統取代了收費站,連最后幾個收費站的人員也被迫失業了。同樣地,我認為物聯網(IoT)與工業物聯網(IIoT)的出現將會消滅掉一些工作,但也會創造出一些高技能水平的工作。Rotman強調,就像Amazon Robotics等公司正在招聘工程師一樣,這種工作機會不平等的情況正持續成長。
機器人可以做一些很困難、危險或人們根本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例如,防水機器人能在危險的水下成為我們的眼睛。當然,這一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最近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一篇文章更進一步延伸了Rotman的看法:藉由在產品組合中增加人工智能,能讓一些超出人力所及的工作以機器取代。對于創造技術的工程師來說,自動化似乎是好處多多,只要我們不知道如何設計系統來取代我們。
即使美國看好制造業的成長,根據我的觀察,這也必須透過自動化來完成。當前與未來所需的工作,需要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以進行開發、安裝與維護這些自動系統,但僅止于此。我完全相信,那些認為下一屆美國政府將為其帶來原有工作機會的人,只能等待奇跡了。那些工作已經消失了。新的工作機會正持續不斷地被創造出來,但需要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技能層次。
然而,曾經因為自動化而失業的人們,會將注意力與抱怨轉嫁給工程師嗎?他們會控訴工程師是導致制造業與其他勞力工作流失的另一個罪魁禍首嗎?而我們可能會是下一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