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微軟HoloLens的2016:布局/挑戰/野心
年終將至,關于 2016 年 VR/AR 的預測有的已經成真,有的偏離軌道。比如三大消費級 VR 頭顯的銷量預測一改再改,一次比一次低,直到接近現實的銷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2/342290.htm黑五過去,年終特惠也即將結束,我們最后一次預測,全球 VR 設備(不包括移動 VR)的年度出貨量預計為 291 萬臺,PSVR占至少一半的銷售為 150 萬臺,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的出貨量分別為 65 萬和 46 萬,剩余 3 萬為其他 PC VR 頭顯。
不管怎么樣,我們對 VR 頭顯的基本情況心里都有數了,但是對于 AR 的代表微軟 Hololens 卻知之甚少。

年底,隨著潛在競爭對手 Meta 2 的發貨,AR 領域的對比競爭提上了議程,可以預見,2017 年不止是 VR 的戰場,AR 的戰場將更加的精彩紛呈。
為此,筆者在今年的最后幾天為 HoloLens 做個總結,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年,微軟作為先行者,他的布局、挑戰以及野心。

全球 9 個國家銷售,明年上半年登陸中國市場
HoloLens 在今年 3 月底發貨,首批用戶只有幾百個,之后每隔兩三個月,就再發一波貨。從它的出貨策略我們可以看出,受限于核心光學零組件,HoloLens 跟 Rift 一樣,產能很有限。
但最近因為供應商奇景光電(Himax)的財務狀況不理想,分析師指出是由于微軟縮減了對奇景光電的訂單數量,減少訂單是因為微軟很有可能正在開發 HoloLens 2.0 版本。
(備注:硅基液晶(LCoS)是小型化 AR 頭顯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這項專利技術多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HoloLens 的供應商就是臺灣的奇景光電)
就筆者所知,第一代 Hololens 花費了微軟 9 年的時間研發,并且,HoloLens使用的“全息衍射波導光柵技術”(這是 AR 頭顯的光學核心)目前還面臨很多挑戰,要說明年就能見到 HoloLens 2.0 基本是不現實的。我認為,下一代 HoloLens 或者說消費級 AR 頭顯的出現至少在 5 年后。
微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 2017 年改善供貨和出貨量。從最初的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發售,到HoloLens 首次進入亞洲,登陸日本市場,它已經在全球 9 個國家銷售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德國、愛爾蘭、紐西蘭、日本)。而且,它正在通過中國相關部門審批, 預計在明年上半年登陸中國市場。
這些足以證明,HoloLens 的供貨量在不斷提升,而且會在全球不斷擴散。
筆者預測,明年的主流 AR 設備中,依然是 HoloLens 穩居第一,除非 Magic Leap 提前拿出了產品。關于已經發貨的 Meta 2,在內行人看來,它亮度低(90 度 Fov 帶來無法忽視的弊端),尺寸大,效果差,當然優勢也有,那就是非常便宜(949美元)。
兩者定位的都是開發者和企業級用戶,微軟已經將不差錢的大公司都籠絡了一遍,留給 Meta 的應該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據網友的 Meta 2 評測,里面的內容非常少且“無聊”,可見開發者這塊的人才資源和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一個初創企業來講,任重道遠。
36家企業級客戶導入,AR產業鏈雛形初步建立
Hololens 進軍中國市場是為了讓更多的開發者來創造 AR 新應用或做為商業使用。目前, Windows Store 已經有超過 80 種不同類型的 AR 應用 ,可供開發者或企業來下載。這里面包含了娛樂、教育、醫療、建筑、航天航空、工業、旅游等。
除了教育和娛樂這些我們非常熟知的以外,AR正逐步為各產業帶來巨大改變。特別是在醫療、建筑、航天航空、工業、旅游等。
據微軟第一發明人亞歷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透露, 微軟已和多達 36 家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合作 ,有奧迪、沃爾沃、Autodesk、凱斯西儲大學、Trimble、勞氏公司、NASA 等。
日本最大規模的航空公司 Japan Airlines 今年開始用 Hololens 來輔助培訓員工,讓新進機械維修員和機師,能更快了解飛機內部復雜零件構造和操作功能,來提高工作效率和飛航安全。

全球電梯制造大廠 ThyssenKrupp 一口氣買下 24,000個 Hololens 提供給電梯維修技術人員使用,維修員到達現場戴上 AR 眼鏡,所有電梯資訊就會透過 AR 裝置顯現在眼前,他們可以依照指示步驟來進行維修,或是請求總公司技術人員即時遠端同步協助,以縮短電梯設備安裝和檢修的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