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國電信背后:英特爾彰顯NFV實力
眾所周知,移動數據業務不斷攀升,2016年三大運營商財報均顯示其數據業務首次超過語音業務收入。工信部公布的相關數據同樣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數據收入占電信行業總收入的比例,由 2015 年底的 28% 快速提升至 34%,這意味著通信行業已全面進入流量服務時代,加快向流量經營和數字化服務轉型刻不容緩。大量流量的使用帶來數據量的激增,海量數據處理對網絡基礎架構的靈活性及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電信運營商隨之謀求向云架構的轉變。在未來,數據中心將成為電信行業價值鏈的核心,未來的網絡重構也將建立于數據中心之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103.htm面對下一代網絡對于低成本、高效率運營以及靈活的業務提供能力的需求,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相關解決方案所具有的靈活性、可靠性、投入成本低等特性使其逐漸成為網絡運營轉型的首選。
實際上,英特爾在過去幾年間一直積極攜手運營商,助其實現網絡功能虛擬化轉型。英特爾幫助中國電信成功構建了NFV智能管道,解決了傳統網絡架構缺乏互操作性和靈活性,且擴展性不足,以至新功能擴展和服務編排能力受限等問題,全面加快了網絡部署和調整速度,并降低業務部署復雜度。
以中國電信NFV智能管道方案為例,其是英特爾與中國國電信共同合作開發的科研成果。開發源于中國電信對現有IP網絡邊緣架構的思考。即傳統的方案更多地基于廠商專用設備,缺乏互操作性和靈活性,且擴展性不足,以至新功能擴展和服務編排能力受到限制。而創新的NFV智能管道方案能夠彌補這些不足,加快網絡部署和調整速度,降低業務部署復雜度。
為此,中國電信順應軟件定義網絡的發展趨勢,提出可編程轉發架構(PFA)的概念并積極投入原型開發,用集中的SDN控制器來靈活定義網絡模型、轉發策略、指令以及流量元數據,真正將控制平臺和數據平面分離技術用于WAN領域,并通過研發高效業務鏈調度機制,實現了對IP網絡用戶Session的靈活控制。研發方案將多種位于IP網絡邊緣的應用和功能,如功能虛擬化后的BRAS、DPI、防火墻等,部署在基于英特爾通用服務器的開放網絡平臺(ONP)上,并借助該平臺的開源和標準接口的特點,以及英特爾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數據平面開發套件)對這些網絡功能以及虛擬交換機的優化,來構造高性能、可編程、低成本的數據轉發基礎架構,搭建高效且易于擴展和新業務編排的服務鏈。相比其它各類NFV應用,該方案具備支持各類創新網絡協議、高性能IP邊緣業務鏈、敏捷化承載業務配置、IT/網絡異構資源統一管理等多重優勢。
對此,中國電信SDN/NFV架構師歐亮稱:“以SDN/NFV部署新一代運營系統是中國電信正在努力的方向,基于英特爾的硬件平臺及軟件相關解決方案,如DPDK (數據面開發套件)等技術,為我們推進開放、靈活的新一代網絡架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鑒于基于開放、靈活、可擴展的網絡平臺,并實現網絡的簡單管理、方便運維、降低成本得目標,是中國電信的持續目標。未來的SDN/NFV方案都將更多地圍繞x86標準服務器開展,英特爾的產品和技術為此創造了堅實的底層開發條件和創新的基礎。
除了中國電信外,其實NFV在運營商網絡中已經得到了落地,但需要說明的是,NFV要想實現大規模商用,目前面臨的首要挑戰便是性能提升,特別是在數據面轉發上,X86架構與一些專用硬件還存在部分差距。另外,許多廠商都采用獨特的方式將性能優化集成到NFV基礎設施里,這個問題有其復雜性,它涉及I/O、操作系統內核、協議棧和虛擬化等多個層面,這些技術對于普通應用技術人員而言存在巨大挑戰。用戶希望在這個領域有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能把相關的技術融會貫通,并系統性地組織在一起,同時也需要更為深入的細節技術支持工作。
作為加速NFV發展和網絡變革的推動者,英特爾提供的開放的網絡基礎架構平臺,并配合英特爾QuickAssist技術、英特爾資源調配技術(Intel RDT)、英特爾DPDK等相關技術,降低了設備復雜度并提高網絡利用率,滿足運營商對電信網絡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可靠性和成本需求,加速了網絡創新。
例如上述中國電信采用的英特爾聯合第三方軟件開發公司推出的基于Intel X86架構的DPDK,極大地增強了數據包處理性能和吞吐量,可以實現高效的轉發性能,從而為數據平面應用留出更多時間,使NFV性能顯著提升,同時也在芯片、網卡等硬件產品上加快產業推出速度,滿足電信級產品的性能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