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英特爾的物聯網布局
如果說孫正義的這次豪賭是為了下一個20年,那么老孫到底為什么賭上ARM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041.htm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ARM的前世今生。事實上,在這個跑道上,還有一批國際高手都磨刀霍霍呢!
在過去的十年中,其實英特而已經錯失了移動互聯網這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從而給ARM們提供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前面我講過,畢竟面對的市場不同,所以選擇的技術路線也不同。
很多大公司都是被這樣在邊緣被新的需求給顛覆了。好在,像英特爾這樣的帶頭大哥,不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英特爾的轉型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
應該說英特爾成功的抗住了包括AMD這樣的行業小兄弟的挑戰,同時也經受了類似ARM這種新貴的打擊!最終還是姜是老的辣,英特爾得益于早早的開始了物聯網技術布局。我記得在2013年就曾經與英特爾合作過物聯網研究院,也陸續出來了一批各種研發成果,當時我還很驚詫,像英特爾這樣的國際大公司確實挺高瞻遠矚啊!

今天看來,某種角度看,無非就是做了一些嘗試,而這點兒小錢對于尋找一個要足夠大的新市場,還要容納眾多的半導體玩家,還要把英特爾的高性能計算、通信、存儲和其他技術發揮出來,確實值得!領頭羊英特爾擔負著全球半導體轉型和引領的重任,英特爾能做二十多年帶頭大哥也不是虛的,經過這兩年不斷嘗試和探索后,現在,英特爾未來轉型方向已經明確了。
相中獨具慧眼的汽車電子行業
根據調查,有超過三分之一消費者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將是“駕駛的未來”。預計到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420億美元;到2030年將有1.2億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到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
無人駕駛汽車不像其他電子設備,由于它運載的是人類,所以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高性能運算方面都將超越我們目前所有的電子設備,例如,僅在數據處理方面,到2020年每輛無人駕駛汽車每秒將產生4TB的數據量。這一巨大的數據量,要求無人駕駛汽車必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集數據,并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所以這一市場必須由全球頂級半導體廠商和頂級汽車廠商共同推動!
包括我們熟悉的谷歌、百度、寶馬、奔馳等等全球頂級廠商都在推動無人駕駛,而英特爾正在全力的加入無人駕駛這個領域!
特斯拉接連發生的事故告訴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計算能力放在云端,要消滅交通事故,光靠車本身是不夠的,無人駕駛車就是一個高性能計算本身的平臺。
英特爾在最近一兩年的一連串收購其實都在為在無人駕駛布局,收購Itseez有望提供專長以幫助開發面向嵌入式專業硬件的計算機視覺算法與實施方案。對Yogitech的收購,則鞏固了英特爾在半導體功能安全、方法和相關標準等方面的優勢地位。收購風河系統公司(Wind River)后可以與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合作,降低開發軟件支持的復雜性與成本。
英特爾高層如是說!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認為:
目前產業遇到了很好的機遇,行業發展的拐點就在眼前,首先是硬件可以達到了大規模計算并且體積縮小的程度,在這個方面,英特爾過去四十年來功不可沒,英特爾是摩爾定律推動者,有力推動了處理器技術和存儲技術的大飛躍。1995年1GB存儲要賣一千美元現在只要3個美分!這就是英特爾帶來的硬件紅利。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則強調:
未來80%的GDP增長將會由無人駕駛產生!由無人駕駛所催生的商業模式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今天我們只能想到一小部分,未來會更多!“
他舉例說,“我們看到,物聯網的真正意義是傳統行業整合所沖撞出來的新商業機會。生產效率提高1%,就能帶來萬億級GDP的增長。現在很多人10%的時間是在車子里,而全球至少10%人每天在開車,僅此一項就帶來多大的收入?”
可見英特爾已經悄悄把寶押到了無人駕駛汽車上,也就是智能汽車電子領域。無獨有偶,本來我以為今年最重要的收購就是軟銀與ARM的交易呢!就在前不久,另一個國際大佬出手了,而且下手更狠!
評論